:::主要內容區

找回節能減碳老方法-新社花海「農村好生活館」

文/ 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 張維訓‧翁志成‧簡俊發

傳統竹編夾泥屋 新社花海驚艷再現

  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去年以「農村好生活館」配合新社花海展出,強調「農村好生活與節能減碳」為主軸。展館內部以「家」的概念,串聯展館參觀動線,透過情境營造,將農村的文化、產業、生態、節能再利用等體驗「農村好生活」實踐呈現於展館中。

  突破以往使用鋼構建築,農村好生活館採用農村傳統客家建築即將失傳的古老工法,在海拔 600 公尺的台地上,建造一座稻草為頂、砌磚及竹編夾泥為牆的低耗能房屋,成為活動的一大亮點。展館搭建特別情商苗栗縣頭份市流東社區老、中、青逾 20 人組成的流東千歲工班協助施工,挑戰用有限的經費,不超過半個月的時間、不服老的人力、最低量的材料及廢材,還要顧及東北季風和大量人潮的壓力下達到應有的安全。

  建構農村好生活館最主要的素材為木材、竹子、泥土、稻草、稻殼、石灰及紅磚,呈現傳統竹編夾泥屋的原始風貌,所使用的材料多數為傳統農村可就地取材隨手可得的自然素材,同時免去了許多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加工製程。

  號稱千歲工班先以木材建構展館的骨架,木工師傅須兼顧安全及避免混凝土基礎,在迎風面柱體下方加橫向木條固定以強化柱基。在屋頂的部分,稻草或茅草必須先以竹片編固定,分為有 6 條、 4 條及 3 條竹片的編法,農村好生活館是運用 6 條編法方式,工法繁瑣複雜且相當少見,但極耐強風造成的拉扯,即使雙手用力拉扯都不會鬆脫。傳統竹編夾泥屋的屋頂由茅草及竹子組成,為達能防水需堆疊至少 2 至 3 層,每年視狀況新鋪一層維護。

  牆面的部分,正面立面採用竹編夾泥牆面,兩側則選擇以竹編牆面因應展期人潮作為通風採光功能。竹編夾泥牆面先以紅磚為基底,上方在進行施作,總共有四層工法,第一層內層須先以竹片交錯固定於樑柱間成為支架,以便於第二層泥土的附著;第二層為泥土加稻草層,需先將泥土攪拌發酵產生黏稠度,再混合切短的稻草,增加泥土的延展性,同時也可避免泥土乾後結塊脫落。第三層,泥土加稻殼,稻殼可減少泥土的使用量、減少牆面的重量、增加牆面保溫保冷的效果,也可使牆面更為平整。第四層則為加入水和麻絨的石灰粉,除美化牆面外,最重要的功能是可隔絕風吹、日曬、雨淋等因素造成土牆的侵損。繁複瑣碎的過程,成就了兼備強度與韌性的泥牆,負責牆面泥做工作的譚華旺老師傅,人稱阿旺伯,已高齡 77 歲,他表示搗土的工作不僅需要腳踩踏及工具翻播,過程十分費力費時。

農村 低碳 好生活

  藉由千歲工班的經驗與技藝,免除了許多工業加工建材的使用,也成功克服傳統材料應用上的限制,減少了展館施作過程所產生的碳排放量。不僅於此,為解決過去展館悶熱問題,展館建築的施作同時融入老師傅生活經驗,日照、風向、季節及室內空氣的對流,絲毫也不能馬虎。

  溫度和濕度會影響人體感受的溫度,通常 20 度到 25 度,相對濕度 50% 到 70% 讓人感覺是舒適的。影響一棟房子能否維持適當濕度和溫度的外在大自然條件則是風速、風向與日照量。

  農村好生活館有別於傳統溫室展館,屋頂多為透明塑膠布,讓耀眼的陽光直接射入,伴隨花海參觀的人潮,讓展館內的溫度不斷攀升。農村好生活館運用最環保的稻草屋頂,有效的阻隔日照帶來的太陽輻射熱能;挑高的屋頂,讓擁擠人潮所製造的二氧化碳及悶熱空氣有上升的空間,搭配屋頂側面排氣口設置,讓熱空氣得以排出。展館兩側的竹編牆,不僅兼具採光功能外,通風的設計成功引入館外冷空氣,良好的通風循環帶走室內殘存熱能;竹編夾泥牆猶如空氣中的水庫,吸收空氣中多餘水分的能力更優於昂貴的硅藻土,提供適宜的濕度環境。

  展館內將傳統工藝與科技結合,透過感測系統展示現場的溫度、濕度、風速、風向、室內溫度、耗電量等項目,讓民眾可以比較。根據數據顯示當室外達 30 度高溫時,室內溫度可維持在 22 度至 23 度之間。讓走入館內參觀的民眾驚呼連連,甚至認為館內安裝有空調系統呢!

  展館外,採用許多綠色植物,包括展館周邊草皮,門庭的大榕樹,搭配竹編牛及竹椅,除了營造出農村日常的場景外,藉由植栽綠化蒸發、散作用,降低環境溫度。除此,農村好生活館特別在戶外規劃了「好健康區」將農村處處有食物及菜圃花園化的概念融入,種植如:芳香萬壽菊,可觀花、泡茶、烹調、驅蚊的香草植物;還有臺灣蒲公英、紫錐花等可作為中藥材使用的花卉,最吸引民眾目光的是和牽牛花同是旋花科的地瓜葉,紫色的花朵讓民眾驚呼連連,原來餐桌上吃的地瓜葉是會開花的!在展館後方還設置雨水回收系統,運用竹管做成天溝,收集屋頂上滴落的雨水進入陶甕中。

  可食地景的規劃,用綠意點綴美化環境,更述說吃在地當季、低食物里程的概念;水撲滿回收雨水再利用,作為可食地景的澆灌,造就土地與生命的永續及延續。運用智慧學習和自然和平共處,營造兼具舒適與節能減碳展覽空間,讓農村好生活館成為燦爛花海中樸實卻亮眼的展館。

傳承 永續 新生命

  水土保持局臺中分局為能延續並擴大傳統工藝與友善環境的理念,再度委請流東社區千歲工班協助展館的拆除工作,將工程廢棄材料量最小化,有效保留可重複運用之建築資材,地磚、木樑、木板及竹架都能帶回再利用,而泥牆回歸大地,屋頂稻草片則可作為防風籬使用。後續農村好生活館將落腳於苗栗苑裡山腳社區,將建築工藝與藺編工藝作結合,期待以傳統為基礎,能創造產業新價值。

  新社花海閉幕當天,特別邀請流東社區千歲工班來到農村好生活館,由臺中分局簡俊發分局長親自致贈感謝牌,答謝師傅們的用心與辛勞,並在老師傅們的共同協力下,將鋪設在農村好生活館的地磚敲下,現場贈與苗栗縣苑裡鎮山腳社區。簡分局長表示,透過農村好生活館的重建,臺中分局將結合辦理工藝傳承示範研習活動,傳承並推廣以傳統工法為主的綠建築,期待中苗社區共襄盛舉,待農村好生活館重新落成,也歡迎喜愛農村的民眾再來作客。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5-06-20: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