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設施內葉面施肥與噴藥的高效率機具-電動三輪自走式噴霧機

文‧圖 /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陳令錫

前言

  因應氣候變遷與極端化,設施栽培生產園藝作物在世界各角落持續生長,供應人類消費所需。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 )資料, 2013 年全球溫室生產面積估計為 40 萬 5,000ha ,技術及複雜層次因地域氣候條件與社經環境而異。設施具有阻擋風雨侵襲的功用,在亞熱帶的臺灣夏秋季節可以發揮功效,因此,設施栽培管理之高效率省工化就更形重要。而設施栽培作物之噴霧作業除病蟲害防治之外,更可以進行葉面施肥。

  臺灣夏季高溫多濕的氣候容易滋生病蟲害,而病害及蟲害的發生將影響作物生長發育、產量、品質外觀等,影響安全農產品生產甚鉅,因此需要防治病蟲之為害,營造良好的作物生長發育環境,於生長過程中施以病蟲害防治作業。防治方法包括農作技術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法規防治、藥劑(化學)防治等,其中以藥劑防治較為普遍。惟化學藥劑大多具毒性,減少或避免農藥霧粒碰觸人體的方法與技術的開發益顯重要。農民投入許多心力在病蟲害防治上,正確病蟲害鑑別及慎選藥劑之餘,正確的施用相對重要,何謂正確施用,包含用對噴霧器具、調對濃度及使用適當的噴霧技巧,包括將霧粒噴到害蟲習慣停留的葉背。

  目前田間常見的噴霧方式,概略分成 3 種,包括使用於寬廣走道果園的中型噴霧車、背負式小型噴霧機及人力牽管式噴霧。背負式小型噴霧機之重量、振動及噪音會對作業者之健康造成威脅,間接減低勞動效率;而人力牽管式噴霧,人工手持噴藥桿係放在田頭調配好的藥液經由幫浦加壓,透過耐高壓橡膠軟管輸送至噴桿上的噴頭,噴灑在作物上,操作者手持噴桿揮灑噴霧,具有使用方便且廣泛運用於各種農作物噴霧作業的優點,但是作業辛苦、效率低,而且噴桿揮灑的重複動作並不符合人體工學,費力辛勞之外,霧粒飄散會與人體接觸,其霧粒的有效成分經由人體呼吸及皮膚接觸,可能造成職業傷害,以及管路內殘留藥液等缺點。

  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中場)考量中部地區許多小田區精緻設施栽培,需要較小型噴霧機具提升噴霧效率,因此,根據本場研製懸吊自走式省工高效率噴霧機具之構想,開發具有藥桶及噴霧動力為一體的簡易移動式噴霧機具,操作者駕駛噴霧機具在設施內前進即可進行噴霧作業,免除背負式機體重量與振動、牽管式手揮噴桿之辛勞。因此,本文將介紹電動三輪自走式噴霧機於設施內應用之特性,達成減少作業人員長時間從事同一動作造成身體局部的勞動傷害,確保農友身心健康,提升農耕管理工作效率及品質。

電動三輪自走式噴霧機介紹

  臺中場累積多年開 發經驗研製 電動三輪自走式噴霧機,可進入溫室進行噴霧,溫室內須預留寬度約 1.3±0.2 m 的行間走道,供自走噴霧及頭地轉彎換行,操作簡單, 維護保養容易,操作者只要正確調製藥液或肥料、灌入不銹鋼桶、調整噴桿高度與噴頭角度,以適當的速度前進,直立噴桿的移動具有建構立體噴霧空間的功效。行走驅動能源為 2 顆電瓶,提供 24 伏特的直流電( DC24V )電力,左右 2 支垂直噴桿各可噴出 2 維面狀噴霧空間, 行走於設施作物行間 執行 噴藥、加濕、葉面施肥等管理作業 ,自走噴霧機具歷經多次機型改良,獲得目前機型的優異性能(圖 1 ),兼顧藥桶容量與轉彎半徑的電動三輪自走式噴霧機具,符合目前設施蔬果栽培藤蔓類植株向上生長,噴架高度或噴霧方向亦須隨之調整之需求,適於不同作物高度噴藥、葉面施肥等本地種植習性作業。該機具承載藥桶與噴霧管路組件,組成與性能簡介如下:

圖 1  自走噴霧機具歷經多次機型改良,獲得目前機型的優異型能
圖 1  自走噴霧機具歷經多次機型改良,獲得目前機型的優異型能

一、電動三輪自走式噴霧機由電動三輪自走式底盤與噴霧系統組成

  1. 電動三輪自走式底盤由前單輪與後雙輪構成,前單輪無動力,負擔轉向與承重、轉向把手與操作面板設置於機體前方; DC24V 馬達動力驅動後雙輪、二具 38AH 電瓶供應電力來源,機體長寬高為 150 Í 75 Í 220 cm 。(圖 2 )
  2. 噴霧系統:由藥桶、幫浦、軟管、噴桿升降機構及噴桿所組成,藥桶容量 200 公升,內置隔板穩定水流,幫浦執行噴霧加壓,動力為 4.0HP 汽油引擎,直接驅動雙柱塞幫浦,藥液從藥桶經幫浦抽吸加壓後,經軟管與球閥分流到 2 支垂直噴桿,噴桿上各有 5-6 粒噴頭面向外側,噴桿之上下高低位置,可因應作物發育程度調整。噴桿之噴頭向外噴出的霧粒形成面狀霧粒空間,此面狀霧粒空間經由車體行走噴塗到作物葉片之上下表面、莖幹、花朵與 果實,完成噴霧作業。噴桿位置上下與噴頭俯仰角度可調整,可噴單邊或雙側,亦可在生長初期作物高度低矮時只開啟下方噴頭。(圖 3 )

圖 2  電動三輪自走式噴霧機之機體結構功能齊全
圖 2  電動三輪自走式噴霧機之機體結構功能齊全

圖 3  電動三輪自走式噴霧機全生長期均可使用─種植初期
圖 3  電動三輪自走式噴霧機全生長期均可使用─種植初期

二、電動三輪自走式噴霧機的性能

  1. 行走性能測試
      最小轉彎半徑測試結果約 0.3 m,三輪式底盤在頭地轉彎換行極為靈活,田間噴霧行進速度約 2-7km/hr ,行走速度之快慢影響沉降於作物葉片之噴霧量。
  2. 噴霧性能測試
      以 150 公升藥桶之機型試驗結果,噴霧時間約 23 分鐘,整體 2 支垂直噴桿各有 5 粒噴頭之噴霧流量 6.5 L/min ,因此單顆噴頭流量約 0.65 L/min 。噴霧時間 23 分鐘之行走距離為 1,425m,植床行距 1.45m,150L 藥桶滿桶之噴霧面積為 2,066m2 ,因此,1,000m2 之番茄溫室噴霧時間約 11 分鐘,試驗結果顯示機體運行速度 4.3 km/hr 屬於較快的速度。相對地,機體運行速度慢,單位面積施噴量隨之增加。實務上 1,000m2 之番茄溫室噴霧時間約 30-50 min 。(圖 4 )
      另外,試驗電瓶充飽電力之續航性能,以 2 km/hr 的速度行走噴霧,試驗至電量顯示剩餘 2 格停止試驗,此時電瓶電壓為 24.2 V,試驗結果可作業 180 min ,可噴霧 12 桶,累計噴出 1,800 L 的水。因此,自走噴霧速度 2 km/hr 時,行距 1.45 m 的番茄園,累計噴霧距離 6,033 m,累計噴霧面積 0.87 ha ,每分地噴霧量約 206 L ,每桶噴完約需 10-18 min ,加水時間約 8 min,作業能率 0.29 ha/hr 。試驗後以 MF24V/25A 型充電機立即充電,電瓶充飽約需 6-8 hr ,充電消耗電力約 1.031 kwh 。
  3. 霧滴附著效果
      自走式噴霧機的特性除了容易操作、機動性與作業效率高之外,霧滴附著效果較佳的特性更形重要,因為噴霧的目的需將藥液顆粒均勻的灑在上下葉片表面、莖桿、花朵與果實上。
      電動三輪自走式噴霧機後方之噴霧架為 2 支可以調整高度的直立噴桿,噴桿位置依據作物生長階段而適度調整,每支噴桿 5-6 粒噴頭面向外側,將霧粒噴向二側植株, 2 支垂直噴桿可雙側同時噴霧,也可單側關閉只噴單邊。該機進入溫室高效率噴霧,利用左右 2 支垂直噴桿各可噴出 2 維面狀移動噴霧空間;機器視覺影像分析技術判讀試驗之水試紙樣品結果,葉表面之霧粒覆蓋率平均 89% 以上,葉背的霧粒覆蓋約 30-65% ;葉面之標準差小於 17% ,葉背之標準差 29-35% ,顯示霧粒覆蓋葉面高於葉背,且霧粒覆蓋度變動程度葉面小於葉背。比較電動三輪自走式噴霧機與人工牽管 2 種方式之 葉背霧粒覆蓋率,電動三輪自走式噴霧機約 65% 較人工牽管的 30% 為佳。噴霧架隨三輪機體行走於畦溝上,形成移動的立體霧粒空間,霧粒瀰漫作物周邊,因此霧粒附著效果優異。(圖 5 )

圖 4  電動三輪自走式噴霧機於設施內噴霧情形
圖 4  電動三輪自走式噴霧機於設施內噴霧情形

圖5 電動三輪自走式噴霧機雙側噴霧,霧粒覆蓋全株
圖 5  電動三輪自走式噴霧機雙側噴霧,霧粒覆蓋全株

三、長期田間性能試驗

  電動三輪自走式噴霧機於設施番茄園進行長期的性能測試,年累計作業 48 次,包括噴藥 40 次、葉面施肥 18 次。試驗田面積約 0.1 ha ,種植 2,700 株大果番茄,成熟株高達 2-3m,150 公升的藥桶容量足夠噴霧 1 次,噴霧作業時間包含加水調製藥劑約 40-50 min ,約為人力牽管式噴霧作業時間的 1/2 ,節省噴霧作業時間之外,免除揮動噴桿的辛勞及增加葉片之霧滴附著效果,確實達成噴霧防治病蟲害與葉面施肥的目的。試驗結果發覺噴霧機 150 公升的藥桶容量稍有不足,目前已經將藥桶容量改成 200 公升。

善用機具提高效率節省農耕人力

  越來越多的農民懂得利用省工的機具改善農耕管理作業,以為農村進步的象徵。農耕工作向來 辛苦,臺灣又已邁入高齡化社會,農村人力老化與短缺的問題,亟需適合本土應用之省工機具來應用。電動三輪自走式噴霧機為 人力駕駛自走噴霧之機型,不必牽管, 減輕手持噴桿及拖行噴管的不便,以及管路 壓力降低與動力損失小 ,免除背負機體重量之辛勞,簡化噴霧作業,減少勞動傷害的危險。

結論

  電動三輪自走式噴霧機之 噴霧空間隨 機具 移動,構成作物周邊完整的霧粒覆蓋, 病蟲害防治與噴施葉面肥料之成效得以提升,係性能優異可 於本土設施內應用的省工農耕管理機具,免除牽管噴霧之辛勞,讓農民成為現代化的田間管理者,是創新研發的農業噴霧機器, 有效提高噴霧的霧粒附著,且較傳統人工施藥方式更優異的病蟲害防治效果,功能普獲專業農戶的大力肯定, 原先手持噴桿揮灑噴霧需要 2 個鐘頭的苦差事,變成 40 分鐘的輕鬆噴霧工作, 顯著提高 3 倍以上的噴藥作業效率 ,並且每分地用藥量從 200 公升 減為 150 公升 ,減少病蟲害的防治藥量達 25% 以上,將可大幅提高農業生產的效能與農產品的安全性。

  該機具已技術移轉給四維機械廠有限公司生產銷售,農民可直接向該公司洽詢。若有農業噴霧相關問題,歡迎與本場作物環境課農機研究室連繫,電話: 04-8523101 分機 341 。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5-06-20:1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