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點亮臺灣新農業─青農winner,開創農業新未來

文/輔導處 史瓊月

壹、前言

  依據99年農林漁牧業普查報告,國內從事農牧業之農牧戶為72萬戶,農牧戶經營管理者平均年齡高達62歲,65歲以上者占44%,且農牧戶內無意願承接從農者占73%;因此,本會近年來極為關注農業人口老化及農業人力面臨斷層等問題,也積極規劃新世代農業工作者之中長期培育策略,整合跨部會及地方政府資源投入青年農民輔導相關工作,以吸引青年投入農業工作,進而培育多元、跨領域的農業人才,活絡農業產業鏈發展,優化農業從業人口結構,整體提升臺灣農產業之競爭力。

貳、青年農民輔導措施推動情形

(一)青年農民陪伴式輔導,打造標竿學習典範

  自102年起遴選全國各地具發展潛力之青年農民,針對從農期間易遭遇之土地、資金、技術等問題,整合產官學研輔導資源,提供每位青年農民為期2年的生產技術與經營管理等個案陪伴式輔導,包括農業知能訓練、農地及資金、設施設備補助、產銷媒合、行政等協助,建立跨域資源整合輔導平臺,讓其得以穩健經營,進而擴大規模或創新發展,成為標竿並帶動其他青年農民共榮發展。

  目前已遴選第1屆、第2屆及第3屆百大標竿青年農民計321位,其中第1屆百大青農於102年6月至104年5月之2年輔導期間,累計投入5,668專家輔導人次、國內外標竿研習4場次、設施設備補助2,814萬元、導入新品種或技術189項次、協助產品或故事設計269件、導入資訊或自動化系統36項、補助創新加值經營企劃執行409萬;受輔導青年農民之經營成長反映在擴大經營規模、產品品質提升及產業加值等多個成長面向,累計擴大經營規模510公頃、產品通過驗證243項、加工研發102項、通路拓展353項等,整體產值平均提升61%。第2屆及第3屆百大青年農民輔導則分別自104年1月及105年7月啟動,刻仍輔導中。

(二)成立各縣市在地青年農民聯誼會,帶動群聚合作

  輔導直轄市、縣(市)農會建立16個在地青農交流服務平台,目前已有2,314位在地青年加入,以政府所推動各項輔導措施為基礎,透過辦理觀摩、研習與聯誼等各式活動,短期目標為營造經驗交流、互助合作及共伴成長的農事經驗傳承環境;中期目標為引導青年農民透過不斷的激盪、思考與研討,發展組織化運作與群聚合作;長期目標為透過異業結盟,鼓勵青年農民朝農企業發展、接軌產業輔導資源,進而發展具國際競爭力或地方特色群聚產業,帶動青年從農及社會認同度。

參、新世代青年農民互助合作案例

  青年農民具備專業、高度熱忱、活力、自主性及高動員能力,並能善用即時資訊及辦理聯誼活動、聯繫情感等特色;近幾年透過各縣市青年農民聯誼會的組織運作,已建立多項交流互助與合作發展的創新模式;以尼伯特颱風為例,為協助臺東縣農業重建工作,災後各地青農聯誼會成員即主動提出願意前往臺東協助青農夥伴,本會隨即規劃發起「青農挺青農 全民幫小農」活動,透過臺東縣農會統籌辦理農場需工及志工媒合網路平臺,運用已輔導成立的16個在地青年農民聯誼會,號召具專業、高度熱忱及高動員能力青農前往災區協助災後重建及清園等工作,充分發揮互助合作的精神,也為未來青年農民聯誼會發展模式奠定良好示範模式。

肆、結語

  青年的創意、熱情、堅持與資訊判斷,向來是經濟、社會創新與持續前進的動力,輔導青年投入農業職場,將是提升臺灣農業競爭力的核心策略,本會除繼續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輔導、整合各項輔導措施發揮綜效外,亦將積極引導更多青年以不同領域創新思維,投入農業產業鏈相關職場,並希望能在輔導過程中逐步引導青年農民從改變觀念到提升經營、行銷能力,進而能履行對社會及環境的責任;並能回歸農業產銷班帶動組織變革,或轉型成為農企業或社會企業,為臺灣農業的下一步奠定穩固的基礎。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5-10-18: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