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1、春頌

國內外農業發展情勢
2016年農業施政方針

國際農業發展情勢

  2016年國際主要糧食穀物生產狀況尚稱良好,雖整體需求隨人口成長略有增加,惟各國庫存充裕,國際糧食價格穩定,貿易秩序亦為平穩。

  由於全球人口成長及氣候變遷等趨勢不變,糧食安全、食品安全、減少鄉村地區貧窮人口及改善營養等議題仍受到關注,各國並積極推動農業多功能價值,追求環境資源永續利用與經濟發展間之平衡。

  由於世界貿易組織(WTO)談判進展有限,各國仍持續推動雙邊及區域經貿整合。2016年「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雖已完成簽署,但能否生效實施仍充滿變數,然而該協定內容與規範已成為未來各國推動自由貿易協定之參考準據;此外,「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定(TTI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亦持續尋求突破當前僵局之可行作法。

國內農業發展情勢

  2016年農業總產值初估新臺幣5,275億元,較2015年增加5.31%,其中農林漁牧占農業總產值比率為52.60%、0.05%、16.04%及31.31%。農業生產指數初估為90.41(以2011年為基期年,指數為100),受天候因素影響,較2015年減少4.50%,其中農作物、漁業、畜牧生產分別減少3.30%、13.80%、1.00%。農產價格變動方面,2016年平均農林漁牧產品的躉售物價指數較2015年上升6.80%,其中農產品價格上漲10.61%、林產品下跌1.66%、水產品上漲5.77%、禽畜產品上漲0.60%。

  農產貿易方面,2016年農產品進口值142.18億美元,較2015年減少2.10%,主要進口產品如玉米、小麥等穀類及其製品、黃豆等油料籽實及粉、木材及其製品、及牛肉等;農產品出口值46.63億美元,較2015年減少4.40%,外銷主要項目為蝴蝶蘭、毛豆、魚類及其製品、畜禽皮毛相關製品等。

2016年農業施政方針

  • 發揮農業在保障糧食安全、維護生態環境、支持鄉村發展、增進國人健康的多功能價值,透過建立農業典範、建構農業安全體系及提升農業行銷能力,以創新、就業及分配為原則,打造全民農業新格局。
  • 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推動對地綠色環境給付,鼓勵農地種植進口替代作物,推廣友善環境生態之生產方式;建構農業天然災害救助及保險體系,有效因應氣候變遷衝擊,提升天然災害風險管理能量。
  • 改善畜禽產業環境,精進畜禽屠宰衛生管理,強化防檢疫效能,降低動物疫病傳播;提升豬隻育成率,加強畜牧廢棄物的再利用,推動畜舍綠能及沼氣發電。
  • 積極參與國際漁業組織,加強遠洋漁業管理符合國際規範,落實漁業資源管理,保育沿近海漁業資源;優化作業環境,維護漁業勞動者權益;改善漁業公共設施,推展海洋養殖永續經營,提供安全優質水產品。
  • 厚植森林資源,合理經營人工林;健全森林保護,維護生物多樣性;推展森林生態旅遊及自然保育,深化里山倡議精神,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運用前瞻技術,發展智慧科技農業生產與數位服務,提升管理效能及擴大產業加值應用;結合設施農業與綠能經濟,推動農電共享雙贏。
  • 獎勵國中小營養午餐採用國產食材,推行食農教育,鼓勵地產地消;設立區域農產加工中心,鼓勵青年農民投入農業產銷行列;優化休閒農業旅遊服務量能,拓展國內外遊客市場,活化在地經濟。
  • 推動農漁民組織體系變革,提升農田水利會經營能力;加強農漁會信用部監理措施及農業信用保證機制,推動政策性農業專案貸款,運用農漁業金融資訊共同利用平臺,提升營運績效與服務效能;完善農民福利措施,增進農民福祉。
  • 強化糧食安全體系,推動非基因改造雜糧作物生產;加強防疫檢疫及動植物用藥安全與管理,從源頭建構農產品安全生產,提升農產品品質及查驗頻率,推動消費者可信任的標章制度。
  • 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諮商談判,突破貿易障礙,加強農漁畜產品國際行銷,鞏固既有並開拓新興市場;建立農產品多元行銷通路,茁壯小農並扶持企業農,增加農民收益。
  • 精進農村再生,結合特色產業發展,提升農村生活品質;吸引青年農民投入農業,提升農業人力質量;加強農水路基礎建設,提升農業用水效率;配合國土計畫,建立農地分類分級管理,推動適地適作及規模化經營。
  • 強化動物保護管理,落實飼主責任及源頭管理,促進動物福祉。
  • 推動整體性治山防災,加強集水區保育及治理,落實山坡地與及大規模崩塌區調查與監督管理;建構坡地智慧防災體系,精進土石流警戒應變監測能力及提升災害預警精度,強化民眾防災應變能力。
  • 回上一頁
  • 106-04-21: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