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電子媒體與農業傳播教育的發展和未來

高雄農業改良場 鍾癸錦

一、前言

  電子媒體用於傳播,始於收音機的開發與電話等的發展,而電子媒體用於傳播教育,尤其在農業推廣教育上,歷史已相當久,在台灣真正的農業廣播節目,是中廣公司的「好農家」節目,當時的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約於民國48年間開始與電台合作。而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參與製作地區性的節目,也是在那個時候,高雄場鑒於傳播媒體與農業推廣的重要性。於民國五十年間,在民立廣播電台創台時,租用黃金時段,即晚上七點半到八點的半小時,製作帶狀性節目。用台語與客家語二種語言播出農事、青少年及家政教育等內容。由於當時農村經濟不振,娛樂節目不多,加上節目動態活動的配合,收聽率相當不錯,這個節目一直作到民國79年間,因高雄場另外發展「山地農村」節目而告結束。

  「山地農村」節目的發展,是因為考慮到原住民的生活和知識,特別是生產與收益方面,比起平地落差很多。他們雖然是少數民族,但如能加以輔導、增進知識,對原住民、國家、社會均具有相當好的助益,於是高雄場於民國65年8月間創辦帶狀性山地農村節目,播出電台為復興電台的山區台共有六台,包括六龜台、奮起湖台、屏東台、三地門台、新埤台及車城台等,播出時間是上午6時到6時半。收聽效果由於山地村落廣播站的轉播,收聽率相當不錯,幾乎達到八成左右。但遺憾的是原住民農民的文字基礎差,這個節目一直很難作雙線溝通,教育效果僅止於一般的大眾傳播教育。為此高雄場也在多方面努力,想辦法改變方法,以求盡善盡美。

二、電子傳播之現況

  廣播由於另一種電子媒體的興起,即電視的發展,由黑白而彩色,由無線而第四台,即無線電視台與有線及衛星台之相繼成立,有聲有色的電視節目,也就成了民眾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所以電視台興起時,廣播節目的收聽率,每況愈下降到谷底。大家以為廣播時代即將結束,沒想到廣播節目的求新求變,到目前為止,廣播與電視還可以分庭抗禮、旗鼓相當。

  我們前面所說的廣播為過去的類比廣播技術, 不論是AM或FM都是一樣,但類比已開始面臨強大的挑戰,也就是數位技術的興起,數位廣播(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簡稱DAB )這是廣播技術上的一大革命。 這個革命所影響的技術,不僅限於工業結構的變革,而整體廣播型態的調整,諸如工業規格,企業體質與市場生態,將受其影響(1998.7.陳清河 廣播月刊)。在數位廣播新科技範疇中,應是硬體與軟體的相互配合,始可提昇廣播品質與內容。

  目前國內工研院電通所已成功地研發出數位廣播接收機,也就是一般所稱的收音機。這項研發將很快商品化,根據了解這種數位廣播接收機,可以提供甚佳的音質,也可以傳輸數據,其功能應用甚廣,相信在數位廣播技術成熟後,廣播媒體和資訊通訊服務業,將溶為一體是可以預期的。

  廣播事業,尤其從事農業推廣的農業傳播教育,將來的發展性是相當可觀的,目前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正在跟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合作研究發展廣播與電腦的結合。方法是把廣播節目除了用一般廣播方法廣播外,也利用電腦的網際網路(Internet)使廣播與電腦連合。聽眾的收聽器材也不限於收音机,而更多樣化與有效化。

  目前發展研究的方向是朝著以WOD的技術用電視同步上網,所謂WOD (Web on demand),是把VOD (Video on demand)觀念移到Internet上,使用介面的方法,聽眾最多的廣播節目讓使用者自己決定節目的開始與結束時間。就如同看一部完整的錄影帶,但是不需要一部錄影機。而WOD的觀念可以讓許多人同時上網路,卻不需要每一個人都須有一部電腦,只要一個電視銀幕和操作介面 (如遙控器或鍵盤、滑鼠)就可以多人共用一部電腦主機上網,這是未來發展與人們生活方式的一大改變。

  電視節目之製作,本場始於民國60年間,其主要任務為製作報導用的五分鐘電視節目,及做為教材的各種教育性錄影帶。製作數量每年24件農情報導。及二~三件的各種教材,這個工作已成為常態性,也列為主要業務之一。

  為了發展電視節目的製作與開闢地區性電視教育節目,本場曾於八十五年間進行農業有關單位製作有線電視節目之資源合作性調查研究,從調查中發現被調查的機關單位,沒有專業傳播人員或有興趣的人員,而要求合作培訓人材的比較多,但他們所有的器材及技術僅止於VHS或V8和攝影人員,也就是一般非專業用的人員及器材,當然談不上合作製作專業節目,所以這項研究獲得的結果,具有合作意願的只有36.1%。所以說製作電視節目不像製作廣播節目來得容易,因為電視必須考慮器材、設備及人材和經費。所以要在地區性製作節目,還要待一段時間的研討。

  電視方面的進步,可以說是相當的快速,以前的類比電視,如今已發展到標準數位電視(SPTV)到高畫質的(HDTV)。

  依中視郎玉衡先生的報導,數位電視可以“雙倍掃描”來增強解析度 同時也可以把不良的信號去除,消除雜音或鬼影,效果很好。此外,數位電視還可以提供音樂廣播頻道,就像中廣的音樂網一樣。

三、未來電子傳播之發展

  今後的電視台會發展到什麼地步呢? 觀眾可以透過數位電視一面看節目,也一面連接網際網路收訊,因此觀眾可以一面看國內的職棒,同時也可以透過網際網路查詢日本正在比賽的棒球成績。

  怎樣發揮數位電視地區廣播的邊際效用,除了四個頻道內容的設計以外,也可以考慮不同時段不同做法。譬如台北凌晨四、五點鐘出版的報紙(電子報) 與數位電視結盟,電子報就可以即時的送到你家的電視機中,供你查看。

  電視收視行為方面,筆者提供二組案例供大家參考,一為高雄場曾經舉行的有線電視收視調查結果,了解農民喜歡收看與吸收的資訊;另一組為國內廣電基金的收視行為(調查研究),供大家參考。

  從上得知農民群眾對專業技術性,農業新聞報導性及農業知識性節目收看率佔有七成以上,其中又以專業性節目最喜歡,這在收視群中的農民收看節目的調查結果,可供作製作節目的參考。

  從上面節目看,新聞性節目還是受到農民的歡迎。其次我們探討一般群眾,由廣電基金會所作的電視收視行為研究調查報告,摘出一部分重要的調查結果供大家參考。

  電子媒體一日萬變,播放與收視及收聽器材也日新月異。而電子媒體已經掌控了全球民眾的視野,加上衛星直播系統正在發展,台灣地區今後可能再增加一項有力的媒體,而一般觀眾將有更多選擇節目的機會。另外付費式的電視節目也許不久會出現,就像我們到電影院買票看電影一樣,所不同的是,你可以不用出門就可以看到所喜歡的電影。

  廣播方面也一樣,器材的更新,節目的增多,資訊的快速或多樣化, 也是可以預期的。

  而農業傳播工作利用電子媒體,前途是無可限量的。因此在農業改良或推廣技術,培養電子媒體傳播人才,用有限的經費發展電子傳播,是一件非常值得大家探討與重視的。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