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業務報告

-立法院第四屆第五會期-

 

報告人:主任委員 陳希煌

主席、各位委員女士、先生:

  今天希煌奉邀向 大院經濟及能源委員會提出業務報告,深感榮幸。首先要感謝各位委員對農業發展與農民福祉的支持,希望各位委員繼續給予農業施政指教與鞭策。

  新的一年是二十一世紀的開端,也是台灣農業重新出發的起點。過去五十多年來,農業部門付出很多的努力,台灣小農發展之成功經驗,不但是我國締造經濟奇蹟之基礎,更是許多開發中國家學習的典範。在以往糧食生產不足的時代,台灣農業只要採取提高生產力的措施,改善生產環境、引進新技術,就可以克服階段性瓶頸。如今面臨國際市場的競爭,很難僅以提高生產力的方式,持續推動農業發展。在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及全球化之情勢下,農業部門要有以小搏大的智慧,改進傳統的農業經營方式和生產技術,才能和資源豐富的農業大國競爭取勝。

  知識經濟時代已經來臨,知識經濟並非侷限於資訊科技或高科技產業,農業等傳統產業亦能透過知識的激發創新與運用,不斷向前推動發展成為「知識產業」。今後農業要轉型,必須走出傳統的「數量經濟」,朝向「知識經濟」發展,並將過去以提升生產力為核心的農業政策,轉變為以提升競爭力為主軸,才能維護台灣農業永續發展的根基。

  以下,謹針對當前農業發展情勢、現階段施政目標與願景、各項農業施政措施,以及九十年農業施政重點提出報告,敬請各位委員指教。

一、 國際情勢

  (一)經貿自由化、國際化之發展

  近年來,國際經貿組織的快速發展,對國際經濟產生極大影響。其中WTO自一九九五年成立迄今,已成為國際間最重要的多邊經貿組織,各會員國執行烏拉圭回合協定,對推動世界經貿自由化,特別是農產貿易自由化方面有相當進展。在全球化之潮流下,商品、資金及技術已突破國界限制,但國際間勞力移動能力仍有限,土地之區位無法移動;另外,疫病蟲害在國際間流動的危險性也倍增。自二000年起WTO正式展開包括服務業及農業議題在內之新回合多邊諮商工作,新回合談判關係未來農產貿易制度之變革,必須妥為因應。

  (二)糧食安全受國際關注

  近年來,由於開發中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及人口成長,導致世界糧食需求增加,糧食安全議題漸受國際重視。依據聯合國預測,公元二0二五年全世界人口將達八十億人,比一九九九年的六十億,增加二十億人,隨著人口成長,工商業發達,預期糧食需求將繼續大幅成長,而糧食生產則可能因耕地及農業水資源移用、地球溫室效應、氣候異常、環境保護之倡議等因素而充滿不確定性,使得糧食安全問題備受關注。

  (三)生態環境維護為全球焦點

  全球因為人口與經濟的快速成長、工業化帶來的不當或過度開發行為,使環境惡化。聯合國於一九九二年在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召開「環境與發展會議」,此次會議又被稱為地球高峰會,會後發表包括「里約宣言」、「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森林原則」及「二十一世紀議程」等五份重要文件,其中「二十一世紀議程」更揭櫫了經濟發展需與環境相調和的永續發展理念。預料環境議題仍為二十一世紀人類所必須共同面對的嚴肅課題。

二、 國內情勢

  (一)農業產銷結構加速調整

  由於國民所得增加及社會結構改變,國人生活水準提升,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趨向多元化,也更加重視食品的衛生安全及品質,農業生產結構也應該隨消費結構的改變因應調整。我國加入WTO後,農產貿易自由化的腳步將更為快速,如何加速農業產銷結構之調整,滿足消費者注重方便、新鮮、衛生安全、高品質及多樣化之需求,增進對國產農產品的支持與信心,已成為一重要課題。

  (二)新興科技與知識經濟導入農業經營

  近年來新興科技在農業的應用與發展突飛猛進,諸如應用遺傳工程技術,開發出基因轉殖(GMO)產品;將遙測、衛星定位與地理資訊系統利用在作物生產管理,發展了精準農業;透過網路連線提供市場供需訊息,協助農民快速掌握產銷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使新產品的研發與創新速度加快,再加上資訊時代的來臨,產品生命週期隨之快速調整,對農業帶來相當程度的衝擊。在知識經濟時代,必須將農業科技知識及文化知識商品化與市場化,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價值,農業才能有光明的前景。

  (三)農村建設與農民福利普受重視

  在社會變遷與貿易自由化之衝擊下,台灣農業面臨轉型的壓力,由於經濟結構的轉變,工商業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幹,農業部門必須加以重新定位,除了從生產面拓展農業機能,來創造農村的經濟力,也須由生活面與社會面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增進農民福利,充實生活設施,使農民享有優良的生活品質。

  我國農業發展在前述國內外主客觀情勢下,已面臨小農經營調適困難、商品化農產品價格偏低之問題;同時,農業的功能涵蓋生產、生活、生態面,解決農業問題必須以多面向的思考來做決策,不能讓經貿自由化影響農民的福祉及生態環境的保育。為維護農業永續發展,發揮農業之積極功能,本會研擬施政目標與願景如下︰

一、發展農業知識經濟,提升競爭力、資訊力與決策效率  

  農業將引進尖端科技,發展農業知識經濟,並推動農業策略聯盟,提升產業競爭力;同時,繼續強化農業資訊基礎設施,建立農業資訊流通機制,藉由網際網路達成資訊共享,提供即時農業資訊,使農民能擬定妥適的產銷決策;並整合農業相關資料庫,蓄積農業知識,供學者及政府單位進行研究分析,以提升農業決策效率。

二、強化農漁村建設與農民福利,提高農漁民生活水準  

  持續推動農漁村建設,使農漁村有富麗的外觀、美好的環境、舒適的住宅,及井然有序的交通,以提升農漁村生活品質,營造農漁村新風貌;並豐富農漁村人文素養,重建人力資源,培育農業菁英人才,增強農漁村社區活力;同時,建構農漁民社會安全體系,發展休閒產業,創造農漁村就業機會,以提高農漁民所得,增進農漁民福祉。

三、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復育生機蓬勃之美麗寶島  

  推動符合環保標準的綠色生產與消費,並厚植森林資源,結合平地、海岸地區及山地造林,營造自然美麗的綠色新環境,發展結合保育與教育之森林生態遊樂,發揮森林的環境與經濟價值;同時,設立各類自然保護區,建立確保生態系健全之自然保育系統,維護本土生物多樣性及維持生態系統平衡,使台灣成為生機蓬勃的美麗寶島。

一、 整體農業發展

  (一)增修訂農業發展條例相關子法規,調整農業發展環境

  農業發展條例於八十九年一月二十六日修正公布,需增修訂相關子法規共二十二種,截至目前已發布實施者計十九種,另「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正辦理發布程序中,「集村興建農舍獎勵及協助辦法」及「農業天然災害救助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已完成草案。本會並已辦理相關宣導講習,使法規能落實推動。

  有關農地移轉及變更使用方面,本會執行農地釋出方案,審理農地變更使用申請案件,八十九年釋出農地約四千公頃;並協助地方政府執行核發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業務,已核發超過十萬件以上。

  (二)調整加入WTO農業因應對策,降低入會對農業之衝擊

  為因應經貿新情勢,本會於八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成立「WTO農業因應小組」,目前已完成農、林、漁、牧各產業因應對策之研修,並以發展農業知識經濟、提升產業競爭力為主軸,擬妥具體實施計畫,積極推動。為協助業者在加入WTO前提早改善產業體質,本會運用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辦理先期產業結構調整措施,並提供有離農意願之農漁民接受轉業訓練,以解決其就業問題。

  (三)規劃推動農業策略聯盟,改善農業組織體質

  台灣農業是小農經營,為提升規模經濟效率,本會於八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輔導成立台灣農業策略聯盟發展協會,並將輔導產銷團隊積極參與農業策略聯盟,建構彼此間的夥伴關係,改造農業產銷體系,強化國產品之競爭優勢。

  (四)推動農產運銷電子化,拓展多元化行銷管道

  本會加強建構農產運銷電子化、自動化及交易行情效率化之服務體系,提供更便捷、順暢的產銷及市場行情資訊。除了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並建置「網路商城」及「國產品牌農產品真情百寶鄉」網站,輔導六處農產運銷電子商務示範體系,以及推廣農產品批發市場電腦拍賣制度,使整體農產品電腦拍賣率達六五%。

  為提升國產水果行銷競爭力,迄今已輔導十六種國產水果、三十七處產地農民團體建立自有品牌,建立市場區隔。另結合超市及量販店等通路業者,拓展直銷通路;輔導農民團體運用預冷設備,突顯國產品的鮮美風味。同時,拓展我農產品國外市場,赴日本東京、德國科隆等地參展,於香港舉辦促銷活動,並協助相關公會、團體辦理國外市場拓銷。

  (五)推廣農業資訊應用,輔導農業管理資訊化

  為提供及時農業產銷資訊,本會持續強化農業全球資訊服務網及農業產銷班資訊服務網,每月上網逾三萬人次;開發完成產銷班經營管理系統,已有二四0個產銷班使用。另輔導農漁會資訊中心作業程序標準化,並獲得ISO-9001認證。此外,配合「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已研擬農業資訊社群網絡架構,奠定農業知識經濟的基礎。

二、 農糧產業建設

  (一)推動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兼顧糧食安全與農民利益

  本會推動「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維持稻米供需平衡,業已針對稻米、雜糧、蔗糖等保價收購作物,輔導辦理輪作、休耕,調降生產面積。同時,持續辦理稻穀保價收購,以保障農民收益與穩定糧食供需,並透過公糧撥售推陳出新,維持糧食安全之存量目標。

  (二)加強蔬果產銷調節,發展高品質農特產業

  本會針對目前管制進口之十六種水果,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對具市場競爭優勢的水果,研擬發展策略。同時,加強蔬果產銷調節,以防範產銷失衡問題。

  為發揮本土農特產品之特色,已推廣少量多樣化雜糧產品,輔導薏仁等十一種雜糧作物產銷,並發展保健植物藥膳產業。同時,積極輔導良質米、有機米生產,良質米品種栽培面積已達十五萬公頃,占稻作面積四五%,有機米栽培達一、五五0公頃。

  (三)發展食品加工事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

  本會輔導農民及農民團體從事小型食品加工,利用地區性大宗原料,發展為地方特產,以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迄今已輔導農特產加工一百餘處,產品三百餘項。

  CAS優良食品標誌是目前國內食品認證標章中,唯一為食用安全長期把關者,深受消費大眾信賴。目前計有十一大類以國產農產品為主原料之CAS認證產品上市,認證食品廠商達一七五家,產品有二千九百餘項,年產值超過三三0億元。

  (四)推動農業自動化與健全農業資材管理體系

  本會推動農業機械化與自動化,補助生產設備及提供農機與自動化設備貸款。八十九年辦理落花生聯合收穫機、茶葉枝梗選別機等三十一種新型農機示範推廣及補助,並建立蝴蝶蘭、文心蘭與蔬果種苗等自動化環控設施,及推動穀物乾燥與加工自動化監控系統與技術。

  為加強農藥管理及品質管制,累計建立一0九種農藥檢驗方法,八十九年度檢查農藥販賣業者二千餘家,市售農藥抽驗一、三三一件,輔導農民安全使用農藥,確保蔬果品質與衛生。另加強肥料管理,八十九年度完成肥料管理法施行細則等四項法規,肥料品質抽驗一九0件,並持續推動「肥料政策調整方案」。

三、 漁業產業建設

  (一)遵守國際漁業規範,推動遠洋漁業發展

  本會推動責任制漁業,遵守國際漁業規範,並加強國際漁業合作,在互惠原則下,已與二十八個國家或地區達成漁業合作協議,參加合作漁船約七百艘。另繼續辦理漁船減船收購計畫,調整漁業經營規模,以善盡漁業國責任。

  (二)加強漁業資源培育,促進沿近海漁業永續經營

  沿近海漁業資源亟須加強復育與管理,使其生產方式由過去的獵捕式轉為放牧式。八十九年本會利用報廢之軍艦及電線桿,設計為人工魚礁,完成軍艦礁二座、電桿礁四千座;另放流各類魚苗六十六萬尾、九孔苗五十萬粒、文蛤苗四二0萬粒,有效復育海洋生態圈,增進經濟及觀光遊憩效益。

  (三)改善漁業生產環境,發展科技型養殖漁業

  對於適合發展養殖地區,納入養殖漁業生產區體系,規劃與建設公共設施,改善生產環境。同時,配合技術支援與提供優惠輔導措施,推動海上箱網養殖與水產種苗事業,以發展台灣地區為亞太地區水產種苗及活魚供應中心。

  (四)強化漁產加工及運銷,促進漁產運銷現代化

  建立「海宴」認證標準,累計已有十七家水產加工廠,共六十項產品通過認證;並輔導各地區漁會及水產加工廠等十六單位,共一五五項包裝及形象設計,建立地區性品牌。同時,積極推動漁產品實施ISO-9000品保制度及「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HACCP)」品管計畫,以質優、新鮮及衛生安全為訴求,建立國產漁產品優良形象。

  在漁產運銷方面,輔導魚市場遷擴建及設施改善,並在漁港普設漁產品直銷中心,在都會區創設結合產地直送、交易、觀賞、休閒等多功能魚市。同時,協調漁民團體與超市、量販店、宅配等零售系統業者加強合作,創新行銷通路,以建立高效率的漁產品行銷體系。

四、 畜牧產業建設

  (一)落實牧場登記,推動生產目標管理

  依據畜牧法規定,現有畜牧場符合登記規模者應辦理登記,除位於水源保護區予以列冊專案審核外,其餘土地符合分區使用管制規則且提出登記申請者逾一萬二千戶,截至八十九年底,計核發登記證一0、一六六戶。此外,已訂定年度畜牧生產總目標,輔導畜禽場依目標生產,以營造產銷有序之市場。

  (二)建立畜牧產銷資訊體系,強化產銷調節功能

  捐助成立「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積極辦理國內外產銷資訊分析與發布,提供業者做為訂定生產計畫之參考,並擬定畜禽產品價格穩定機制,以強化產銷調節效能。

  (三)推動廢棄資源再利用,營造畜牧業永續經營環境

  本會推動畜牧污染防治,目前設置畜牧場廢棄物處理設施之普及率已達九三%,因此工作重點為廢水處理與資源回收再利用,包括輔導養豬廢水再循環使用,及養牛、養鴨廢水處理;另輔導設立肉雞屠宰羽毛處理場,將擬廢棄之羽毛與內臟化製成飼料原料。

  (四)落實動物保護,提升我國國際形象

  為落實動物保護法,已訂定相關子法六項及公告三項,並輔導設立寵物登記站九百處,辦理犬籍登記四十九萬隻,完成動物保護檢查人員六百人及義務人員一千人之訓練。同時,協助縣市政府設立動物收容處所,並教導民眾愛護動物及正確飼養寵物的觀念,以提升我國尊重生命、保護動物之國際形象。

五、 動植物防疫檢疫

  (一)加強動植物疫病監測,健全動植物防疫檢疫體系

  本會已建構完成全國動植物疫情監測系統,結合各級動植物防疫主管機關、大學院校及試驗研究等單位組成全國性疫情監測網,加強疫情監測、迅速通報及正確診斷。

  八十九年本會依據國際疫情,公告日本、韓國為口蹄疫疫區,禁止該等國家偶蹄類動物相關產品輸入;公告丹麥、西德、西班牙等國為牛海綿狀腦病(俗稱狂牛病)疫區,禁止該等國家相關產品輸入;另阿根廷、巴拉圭發生口蹄疫疫情,自八十九年八月十四日起停止該等國家牛肉輸入。

  為防杜牛海綿狀腦病入侵我國,於九十年二月二十日成立跨部會之「牛海綿狀腦病防範因應小組」,統籌規劃、執行各項防治及防範措施。同時,加強檢疫措施,並防範走私,強化反芻獸飼料之使用管制及宣導,確保我國為牛海綿狀腦病非疫區。

  (二)加強畜禽疫病防治,推動豬瘟及口蹄疫撲滅方案

  撲滅豬瘟及口蹄疫為維護畜牧產業發展的重要工作,現階段工作重點包括全面預防注射,清除豬瘟及口蹄疫臨床病例;輔導養畜農戶落實自衛防疫,並主動通報疫情。另已加入口蹄疫抗原銀行及採購口蹄疫不活化疫苗,以備緊急防疫使用。

  (三)強化畜禽產品衛生檢驗,保障消費者食用安全

  為確保畜禽產品衛生,防範藥物殘留,本會加強宣導正確使用動物用藥品,建立肉豬殘留磺胺劑逆行追蹤體系,於台灣地區二十二個肉品市場設立監控站,八十九年共抽驗毛豬血清九八、四五六件,血清中磺胺劑殘留量合格率達九九.五%;抽驗市售動物用藥品九七三件,合格率九七.九%。

  自八十七年六月畜牧法公布施行後,本會已建立全國性屠宰衛生檢查執行架構,召訓獸醫師派駐各畜禽屠宰場執行屠宰衛生檢查,並統合各縣市政府成立聯合查緝小組,嚴格取締違法屠宰行為。同時,加強宣導「屠宰衛生檢查合格標誌」供消費者辨認,全面杜絕違法屠宰行為。

六、 農漁民輔導與農漁村建設

  (一)強化農漁會輔導工作,改善農漁會經營體質

  農會法已於九十年一月二十日修正公布,漁業法修正草案也於三月一日經 大院三讀通過,此次修法重點在於排除信用不佳或人格品德瑕疵者,參與農漁會會員代表、理事、監事候選與總幹事候聘機會,將可淨化農漁會選舉風氣,健全農漁會經營體質;另外,增列規定各級農漁會為辦理法定任務事業,得由五個以上農會(漁會)共同投資組織股份有限公司;同時,鼓勵轉型經營,增列農會「農業旅遊及農村休閒事業」及漁會「漁村及漁港旅遊、娛樂漁業」任務,是農漁會邁入二十一世紀之一大改革。

  台灣地區各級農、漁會選任人員於九十年二月起陸續辦理改選,本會已研訂農漁會屆次改選作業流程,成立農漁會法規整理小組,舉辦改選講習研討會,並推動淨化選風計畫,以期農漁會屆次改選能順利完成。

  (二)建設富麗農漁村,發揮農業多元化功能

  在農村建設方面,辦理平地及山坡地農村社區整體規劃與實質建設,並輔導高齡者生活改善、營農婦女創業發展、推動地區農業產業文化發展等。另修訂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專案輔導休閒農場、市民農園、教育農園、觀光農園等,並辦理經營管理訓練。

  為提升漁民生活品質,本會推動富麗漁村建設,改善漁村生活環境,規劃建設休閒漁業區,加強周邊景觀美化。同時,強化漁港建設,並促進漁港朝多功能發展,配合海上娛樂漁業及休憩活動發展,使漁港成為海岸及海洋休閒遊憩活動之據點。

  (三)辦理農業天然災害救助,協助農漁民復建、復耕

  本會辦理農業天然災害救助,八十九年包括寒害、碧利斯及象神颱風共核發現金救助五三、0八0戶,救助金額九.七八億元;低利貸款共貸放二、三八七戶,貸款金額一九.五六億元。本會已完成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資訊系統,將農民領到救助金所需時間由四十四天縮短為三十天以內,提高救助金發放效率,協助農、漁民儘速復建、復耕。

七、 林業建設與生態保育

  (一)加強造林、保林,厚植森林資源

  持續推動全民造林運動與加強輔導民營林業,八十九年度完成新植造林及撫育管理二二、七二六公頃,建立六處森林生態系經營示範區;並完成全台灣國有林區登山步道資料蒐集,改善森林遊樂區設施,發展森林遊樂事業。

  (二)建構中央山脈生態廊道,全面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

  生物多樣性保育是全人類共同關注的重要議題,本會特訂公元二000年為「生物多樣性保育年」,全面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在各部會及學者專家協助下,已完成「中華民國生物多樣性策略綱領」草案,並辦理「邁向二十一世紀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國際研討會」及「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座談會」等系列活動。

  本會設立各類自然保護(留)區,於八十九年分別公告玉里野生動物保護區,以及棲蘭、能丹、關山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將中央山脈的森林、國家公園、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及重要棲息環境連結成長達三百公里的「中央山脈生態廊道」,是我國自然生態保育工作的具體成果。

  (三)加強山坡地水土保持,保障國人生命財產安全

  為強化山坡地水土保持,八十九年度辦理治山防災工程共三、六二三件,農路改善及維護工程共一、六四六件。另外,本會修正完成水土保持計畫審核及監督要點,以及水土保持技術規範,落實山坡地水土保持安全檢查,並加強教育宣導,以強化國人愛護水土資源的觀念。

八、 對外農業合作

  (一)推動國際農業合作,拓展邦誼與經貿交流

  本會積極參與或主辦APEC農業相關論壇活動,參與「部門別提前自由化」倡議中有關農漁部門之討論,掌握該議題之進展,維護我國權益。另辦理中、泰農企業學術合作計畫,補助舉辦「以農企業管理加強亞太地區農業與農產貿易」國際研討會,亞太地區多國農政官員、學者均與會。

  (二)辦理兩岸農業交流事務,促進良性農業交流

  兩岸農業交流主要包括間接投資與貿易、人員與技術交流等。在間接投資方面,截至八十九年底止,累計赴大陸農業投資計四千餘件,投資金額二十億七千餘萬元;辦理大陸農業專業人士來台審查,累計達四千二百餘人次;在農業技術與經貿制度研究交流方面,自八十四年至八十九年間共辦理一一三項交流計畫。

  配合金門、馬祖地區實施小三通計畫,本會成立「推動小三通評估規劃小組」,評估小三通對金馬地區及台灣本島農漁業之影響,並研擬因應措施,增加金馬地區民眾消費需求之農漁產品進口項目,設置離島檢疫站,以及允許金馬地區漁船換照從事貨物運輸或休業轉營運送水產品,並推動發展休閒漁業。

九、 建立農業災害防救體制

   災害防救法於八十九年七月十九日公布,依規定本會為寒害、土石流災害中央災害防救業務主管機關。本會已依據災害防救法之規定,訂定災害防救緊急應變小組作業要點,設立災害防救緊急應變小組,執行各項災害防救及應變措施,並加強災害防救訓練及宣導,以提升災害防救應變能力。

十、 辦理九二一震災農業重建 回頁首

  九二一地震對中部地區農業生產、生活、生態造成重大損害,八十九年重建工作持續進行,希望藉輔導精緻農業與技術密集之農產業,促使傳統農業升級,同時結合地方景觀與產業特色,使重建區迅速恢復生機。

  (一)農業產業重建

  農業產業重建工作在各級政府與農民朋友的共同努力下,已大致完成初步工作,包括集貨場及冷藏庫復建、蓄水池重建、推廣省水管路灌溉、整建批發市場與農特產品直銷中心及辦理促銷活動等。

  為振興受九二一地震所重創的產業,以及鼓勵大眾重返中部地區享受好山、好水、好風景,本會推動「關懷森林生態之旅」計畫,於九十年二月十六日舉行發表會,在民間團體熱心支持、踴躍參與下,預計將可帶進五十萬人次旅遊人口,幫助重建區居民早日重建家園。

  (二)農村聚落重建

  農村聚落重建計畫係根據受災密集、嚴重程度與重建意願較高者,選定七十四區農村聚落,委託專業規劃團隊進駐當地,辦理重建調查規劃,規劃內容包括協助重建戶設計符合農村自然景觀之住宅、公共及休閒設施規劃設計、農村景觀美化及產業輔導等。至九十年一月底,計辦理公共設施建設二六0件;另推動農村住宅重建工程約二千戶,其中一0一戶已完工,三五八戶興建中,已取得建照二三六戶,申請建照中一九三戶,設計中一七三戶。

  (三)治山防災及農業公共設施重建

  治山防災及農業公共設施重建方面,包括需緊急搶修、防汛期前需優先復建、農業公共設施復建、農田水利復建等工程,合計一、一六一件,至九十年一月底完工驗收一、0七一件,發包施工中九十件。

肆、 九十年農業施政重點

  民國九十年是台灣農業發展邁向新世紀的起點,本會除持續推動加入WTO農業因應對策、農林漁牧產業建設、農民福利、生態環境保育,以及加速推動九二一震災農業重建等各項施政措施外,並已規劃各項重點工作,希望能為新世紀台灣農業奠立發展基礎,開創出美好的願景。以下謹分為延續性計畫、新增重點計畫,以及整體性農業政策推動工作分別說明。

一、 延續性計畫

  (一)農業產銷方面

  1. 推動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

      因應我國加入WTO後,履行限量開放稻米進口及削減境內農業支持(AMS)之承諾,本會自九十年度起,實施「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為期四年。本計畫之三大政策目標為:?颸媞c供需平衡與確保安全存糧的糧食生產體系;?羷桴蓍A作物產銷結構,維護農業多功能性;?騛磟I符合國際規範的農業補貼,穩定農民所得。

      為調整稻米、雜糧、蔗糖等保價收購作物生產面積,除輔導發展本土性或精緻農特產品,提供輪作獎勵外,對於休耕農田種植綠肥及維護生態景觀者,給予直接給付。另外,配合加入WTO稻米限量進口,將按需求量扣除進口量,做為稻米生產目標,並加強推動低產稻田辦理規劃性休耕,以減少稻穀生產面積,如有需要,再針對第二期稻作辦理分年分區輪休,並提高輪休區直接給付標準。

  2. 維護漁業永續經營環境

      台灣四面環海,漁業具有良好的發展條件及潛力。為促進遠洋漁業發展,將擴大國際漁業合作,並透過共同合作管理、交換資訊、科技研究合作等各種方式,積極參與國際漁業組織,紓解遠洋漁船作業漁場不足之困境;同時,實施漁船作業監控系統,並將權宜國籍漁船納入管理,維護我國漁業權益及漁船作業安全。

      沿近海漁業將以增裕漁業資源、追求永續發展為目標,持續推動減緩漁獲努力量、改造漁場環境、維護作業秩序、沿岸海域漁業多元化利用規劃及輔導漁業團體自律管理機制等措施。

      養殖漁業將加強公共設施建設,辦理養殖區海水、淡水統籌供應系統、活魚及種苗儲運中心,以及海上箱網養殖公共設施工程等。預定建設養殖生產區約一千公頃,並使海上箱網養殖產量增加三0%,以增加漁民收益,同時達到減用地下水之效益。

     

  3. 推動畜禽統合經營模式

      近年來白肉雞與養豬產業統合經營模式之推動,對於建立標準作業規範,產製規格化產品,已有實質成效。九十年將積極推動土雞、蛋雞及乳牛產業之統合經營模式,強化農民與企業間之關係,共同分擔產業風險及分享利潤,以達成異業策略聯盟。

     

  4. 建置整合性農產品行銷體系

      強化國產農產品促銷及拓展直銷體系,輔導各縣市政府以地方特色及產業文化為主軸,辦理系列性宣導促銷活動,結合平面及電子媒體,推廣國產農產品;並繼續輔導建立品牌制度、預冷保鮮供配體系,以及低溫處理及物流倉儲管理系統,強化國人對國產農產品之認知及消費信心。

     

  5. 加強農地利用與管理

      配合農業發展條例修正通過,九十年將加強各項農地管理工作,包括作農業使用的認定、農地違規使用稽查、容許使用之申請及配合辦理農業用地變更審查等,並繼續辦理農地管理法規講習及宣導,落實農地農用的政策目標。

      另將透過農地利用綜合規劃計畫,輔導農民產銷組織建置基礎運作制度,並提供生產環境改善及產銷技術之協助,引進企業化經營理念與技巧,培養具自主運作能力的農民產銷組織,進而保育農地資源。

     

  (二)農漁村建設與農民福利方面

  1. 提升農民組織服務功能

      強化農民團體組織,建立其人力資源發展與統合制度,並加強各級機關專業輔導與處理問題之能力。另輔導農民團體創新業務與建立企業經營管理制度,推動農漁民團體組織與功能重建。

     

  2. 培育農業人才

      加強農業人才培育訓練,辦理農業推廣教育,並透過本會培訓之農業經營管理顧問專家協助推動農業策略聯盟;規劃設立農民教育訓練學院,以及辦理農民網路技能教育訓練,提升農民營農之專業能力。

     

  3. 建設多功能之農漁村生活圈

      結合生態景觀、產業發展及社區文化,推動農村新風貌計畫,獎勵農村聚落營造具特色之建築及公共設施,建構區域性農業主題生活圈。研擬制定「農村建設法」,健全農村建設之法治基礎,並依據「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推廣農村旅遊事業。在漁村社區發展方面,則將改善漁村生活機能,使漁村成為漁業生態休閒空間,提供國人體驗漁村文化及漁民生活之機會。

     

  (三)生態環境保護方面

  1. 推廣和諧永續的林業經營

      台灣地勢陡峭,地質脆弱,且位處颱風路徑,亟須加強造林、治山防洪,以維護居民生命財產安全。九十年將以推廣和諧永續的林業經營為重點,發展森林生態系經營,建立林地分級作業體系,規劃兼具水土保持、生態保育及遊憩之多目標利用林業建設。同時,持續推動全民造林運動,加強森林管理經營,取締盜伐、濫墾,防範森林火災、病蟲害發生,以維護森林資源。

     

  2. 拓展國家森林生態旅遊

      為推展體驗自然野趣之森林生態旅遊,將整建國家森林步道系統,加強森林遊樂區之經營管理,並鼓勵民間投資森林遊樂區內之住宿餐飲設施;建立森林生態教室與自然生態公園,提供國人便捷而安全的戶外遊憩與健身場所。

     

  3. 建構全國自然保育體系

      九十年將建立野生動物及其產製品鑑識系統,並辦理國家整體生物資源調查及建立資料庫;強化各類自然保護區之經營管理及預設區域規劃。同時,將依據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審議中的「中華民國生物多樣性策略綱領」草案與生物多樣性保育展望會議之結論,研擬生物多樣性保育推動方案,加速推動生物多樣性工作,以改善生活環境及永續利用各項生物資源。

     

  4. 加強山坡地水土保持與災害緊急處理

      在兼顧山坡地生態維護之原則下,推動整體性治山防災與崩塌地造林綠化,對災害嚴重之集水區及特定水土保持區,優先編列經費辦理,以減少土石災害,確保居民生命財產安全。九十年預計完成土石流及危險崩塌地勘尋處理一一、七五七公頃,提供重建區民眾六萬個工作人/天的就業機會。並持續推動全國土石災害防治,預定辦理緊急災害防治工程一一七件,以避免二次災害之發生。

     

二、 新增重點計畫

  (一)落實農業策略聯盟運作,提升農業競爭力

  九十年為推動農業策略聯盟之草創期,因此將以建立共識、規劃推動原則與作法,以及擬定各項推動方案與計畫為工作重點。本會已成立農業策略聯盟輔導小組,將研擬重要工作項目與實施步驟,預定先行選定數個地區開始進行,做為全面推動之示範。

  農業策略聯盟之內涵包括生產聯盟、加工聯盟及休閒農業聯盟等,透過垂直整合、水平擴張,促進同業與異業緊密結盟。其推動策略如下︰

  1. 建構農業知識與資訊體系,提升農業整體競爭力。

     

  2. 整合性規劃經營與行銷,提高農業產銷效率。

     

  3. 發展食品加工,創新商品文化及服務價值。

     

  4. 推動農業組織與體質再造,促進農業組織企業化。

      本會策略聯盟輔導小組,將由上而下協助整體發展策略、推動原則與實施步驟之訂定及宣導;各產業或地區則由下而上提出經篩選且具地區或產業共識之既有優勢、發展特性,排列其優先順序後,提出推動計畫與時程。並由本會各區農業改良場扮演地區農業中心,統籌各項策略指導與推動計畫。

      農業策略聯盟之推動方式,以建立整體品牌為優先,除推動地區或產業品牌外,並由策略聯盟所認證的通路品牌給予品質與安全認證。透過各聯盟之成立,將個別農戶或不具競爭規模之產銷團體組織起來,促使產業或地區能自主規劃其競爭利基,政府則提供產銷技術、法規制度等,建構良好的軟硬體環境,以強化農業競爭力,使農業策略聯盟成為台灣農業因應WTO的經濟軟堤防。

     

  (二)加強輔導食品加工產業發展

  食品工業為農業的下游產業,發展食品加工可將農業的文化知識、科技知識注入農產品,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並將農業由一級產業,提升為二級、三級產業,增加農民收益,帶動農村經濟之繁榮。發展食品加工已列為本會九十年施政重點,主要工作如下:

  1. 發展農村食品加工:輔導具地方特色之農產品加工技術改進,並設計具地方文化特色之包裝,配合文化活動加強宣傳與促銷。

     

  2. 輔導農村釀酒產業:成立農村釀酒產業輔導小組,負責輔導地點之篩選、休閒酒莊規劃、加工技術及經營管理之指導,將結合觀光休閒及文化活動,營造具有地方特色之農村休閒酒莊文化。

     

  3. 發展多樣化中式及藥膳食品:輔導食品業者產製中式調理食品、藥膳食品及家庭取代餐,並制定獎勵辦法,對開發新產品之廠商給予獎勵。

     

  4. 促進傳統米食產業發展︰九十年擬委託食品研究專業機構研發改進中式傳統米食、將地方農特產品融入傳統米食、開發具區域特色之米食製品及研發新式米食半成品速食料理,以提高米食附加價值。

     

  (三)建立現代化漁產品產銷體系

  推動養殖產業策略聯盟,並進行設置種苗與觀賞魚專業區之可行性評估,以及海外設置水產種苗與觀賞魚轉運站之規劃與建設,藉以促進觀賞魚、水產種苗等水產品出口值再成長二0%,並使海鱺與石斑魚成為我國進軍國際市場新的代表魚種。同時,將推動澎湖海洋牧場計畫,進行漁場改造,充裕漁業資源,建立七美鮑魚相關教育展示機制,強化養殖專業區教育及觀光遊憩功能,帶動地方休閒漁業之發展。

  輔導漁產品運銷體系,建立自主性之魚貨品質衛生管理制度,並導入「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HACCP)」制度,以確保食魚安全;充實產地魚貨運銷設施,改善直銷中心設備,推動魚市場功能多元化、產製儲銷策略聯盟及魚貨物流中心。

  (四)提升畜禽產業經營效率

  在養豬產業方面,將推動產銷策略聯盟,並加強黑毛豬之選育及建立種豬精液產銷供應網;輔導肉品市場轉型為肉品物流中心,以及設立廢棄物暨屠宰副產物處理設施。在家禽產業方面,將改善土雞育種制度,建立優良種禽供應體系,並建置屠體交易制度;輔導設立液蛋加工廠及改善家禽屠宰加工設施,推動加工禽肉與蛋品出口,以促進畜禽產業升級。

  (五)整合建構產銷組織輔導體系

  本會於九十年將整合農業產銷班及農業經營管理顧問專家責任制等輔導體系,協助產銷團體提升專業技術及組織運作能力。將辦理產銷班營運績效分級評鑑,並建置專業技術及經營管理人才庫或技術服務團,提供產銷團體諮詢服務;同時,依產銷團體營運階段,辦理教育訓練,輔導績優及具發展潛力之產銷團體經營管理企業化,建立健全之管理制度。

  (六)建構完整農業資訊體系及強化應用能力

  為建構完整農業資訊體系及強化網際網路應用能力,九十年將完成一一0個農漁會區域網路與網際網路基礎建設,開發農漁會業務電腦化共用軟體,並辦理農業資訊教育訓練;輔導三00個產銷班資訊化,推廣產銷班經營管理系統,逐步落實即時提供生產資訊之機制;整合規劃糧政管理系統,做為規劃農糧施政依據。並將擴充農業統計資料庫,充實農業全球資訊服務網及產銷班資訊服務網之內容,以及加強農產品網路商城的資訊架構,提供完善的農產品電子交易環境。

  (七)整合建構產銷組織輔導體系

  配合建設台灣成為綠色矽島之政策目標,九十年將推動建造西部海岸林綠色長城,並配合農漁村綠美化及公路行道樹植栽,將造林工作由山區延伸到平原城鄉。對生產力較低或缺乏生產力之農地,也將整體規劃研擬推動平地造林。

  本會將協助地方發展具獨特自然景觀的休閒產業,針對計畫執行區域之自然資源、地理景觀及野生動植物等,進行調查及管理規劃,以推廣生態休閒產業;同時,將辦理溼地、山地等具生態特色地區之資源調查及景觀規劃工作,將七股建設為國際級的生態保育基地,草嶺成為山地生態休閒區。

三、 整體性農業政策推動工作

  (一)研擬農業知識經濟發展方案

  因應經貿自由化及社會、經濟環境的轉變,農業部門必須掌握知識經濟的特性,避免知識經濟發展的迷思,並應用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為知識經濟,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才能開創台灣農業發展的新時代。

  本會除配合行政院推動之「知識經濟發展方案」,研擬「建構農業資訊社群網絡」與「推動農民終身學習」計畫外,將針對農業之特性,提出「農業知識經濟發展方案」,就知識創新、流通與運用等三層面予以研討整合,研擬具體發展目標、策略及措施,建立農業知識經濟發展之誘因機制;並召開農業知識經濟發展系列座談會,以形成共識,擬定具體執行計畫,落實推動,營造農業知識經濟之優良發展環境。

  (二)規劃農業發展基金之運用

  農業發展條例新修正條文明定政府應設置一千五百億元之農業發展基金,以增進農民福利及農業發展。該條例之修正,使農業發展基金大幅擴充,設置目的也增加有關農民福利的使用項目,本會爰配合修正農業發展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並於九十年二月二日修正發布,將農業發展基金之用途擴大。本會將妥為規劃基金之運用,有效支應農、漁民資金需求,並加強對專案農貸資源之運用及管考,協調經辦貸款機構及農業信用保證基金加強推動農業信用保證業務,紓解農、漁民擔保能力不足之困難,以充分發揮農業發展基金之效益。

  (三)建立農產品貿易管理制度

  我國加入WTO後,必須履行入會諮商所作的關稅減讓及市場開放承諾。本會配合財政部及經濟部國際貿易局積極協調、聯繫關稅修正及農產貿易管理措施之調整事宜。入會後,我國將有二十二種農產品採用關稅配額制度開放進口,本會已與相關單位研擬關稅配額管理制度及其作業細節;另對適用特別防衛措施之十四種農產品,已研擬管理措施,避免農產品大量進口對國內農業造成嚴重衝擊。

  WTO新回合農業談判已開始進行,各會員國陸續提出談判提案或觀念性報告,以表達各自的立場與關切,並將自二00一年三月起積極進行談判諮商。本會已成立「因應WTO新回合農業談判工作小組」,研擬我國參與WTO新回合農業談判之策略與立場,以積極參與談判,維護我國農業發展及農民利益。

  (四)辦理擴大內需農業部門公共建設

  本會為配合行政院推動之「擴大公共投資提振景氣方案」,已針對農田水利設施興建及更新改善、重劃區農水路之整修及改善、農路水土保持、農村發展規劃及建設、加強造林及森林永續經營、整建國家森林步道系統、平地及海岸造林暨綠美化、推動漁港功能多元化、養殖與休閒漁業設施,以及推動地區農業中心等十項工作,加強辦理公共建設計畫,由於各計畫涵括生產面、生活面與生態面,對於農業建設與整體施政品質之強化,將具正面且直接之效益。

  (五)推動農政組織調整及法制再造

  本會為配合台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第一階段完成後之機關組織調整作業,已完成本會及附屬機關組織等二十二個組織法草案,擬增設農政處、技術處等單位,並將現行相關單位業務整併設立農糧署、森林及自然保育署、畜產局等附屬機關。此外,為因應業務推動需要,業已完成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植物種苗法、畜牧法、森林法、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肥料管理法、山坡地保育利用條例等二十種法案修正草案。上述四十二種修正草案正送請 大院審議中,敬請惠予支持,以利本會儘速完成組織與法制再造,使農政業務能順利推展。

伍、 結 語

  我們正處於經濟競爭激烈的時代,因應加入WTO不能只有防守的策略,要想辦法將我國的農產品推銷到其他國家,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飲食文化,如能有效研發、創新,將能建立我國食品加工的特色,行銷世界各地,相信在世界上難逢競爭對手。此外,傳統上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經營方式已不容易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生存,必須輔導所有產銷團隊積極參與農業策略聯盟,發揮團體的力量,以全球化之市場考量,強化我國農產品之競爭優勢。

  在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部門曾經扮演關鍵性的角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二十一世紀,能否再見證農業對國家發展的另一個巨大貢獻,有待我們對未來的農業發展尋找適當的定位。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為農業提供了嶄新的契機,如何掌握新世紀農業的發展方向和提出有效的策略,讓台灣農業在未來的世紀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正是本會推動農業施政的主要目標。

 

 以上報告,敬請

 

 賜予指教支持。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5,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