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輔導有機米產銷經營

中部辦公室 林銘洲

一、前言

  有機農業是一種完全不用或儘量少用化學肥料和農藥的農業耕作方式,不僅可生產清潔安全、品質優良之產品,同時得以維持自然生態平衡達到環境保護目的。目前台灣農業耕作方式偏重於產量之提高,因而仰賴化學肥料及農業藥劑之使用,容易造成土壤肥力減退,土壤物理性破壞,地下病蟲害增加,農作物生長受到限制,農產品產量及品質下降之虞。

  為探討各項作物推行有機栽培之可行性,前農林廳自84年開始成立農作物有機栽培觀察及示範計畫,由各試驗改良場所,就其轄區主要經濟作物,選定設置試作田區,輔導試作農戶進行有機栽培。在計畫推行初期,各試驗場所各自組成有機農業推動小組,以策劃、推行轄區內有機農業各項工作,並解決農友在栽培上發生之問題。另整體計畫成立稻作、果樹、蔬菜、茶葉等四項作物有機栽培技術諮詢小組,分別由花蓮、台中、台南等區農業改良場及茶業改良場場長擔任召集人,負責連繫、溝通及解決各場所推行有機農業所產生之產銷及技術問題,並訂定各項作物有機栽培實施基準及適用資材。

  為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開放稻米進口,將對台灣地區之稻米產業造成衝擊,政府於84年開始輔導有機米小面積試作,輔導農友在良質米適栽區內種植有機米,以不施用化學肥料及農藥,依據「有機農產品生產基準」規定採用全有機栽培方式生產有機米,配合水稻收穫後稻草回歸稻田,種植綠肥,及施用有機質肥料等措施培養地力,維持水田永續性利用及生態保育,促進稻米生產多元化,擴大稻米之生產領域,提高農民收益外,並提供消費者食米多樣性選擇。

二、有機米產銷經營計畫推行情形

  自86年度起組成有機米產銷班,推行「有機米產銷經營輔導計畫」,經前農林廳、各區農業改良場、相關縣政府、輔導農會及有機米產銷班之努力辦理下,每期作栽培面積由當時之245公頃,增加至89年第二期作之528公頃,增加面積達一倍以上,至89年第二期作累計辦理面積達3,200公頃( 如表1DOCX / pdf)。

三、輔導有機米產銷經營之具體作法

  (一)組成產銷班

  為建立有機米之輔導管理機制及發展出適合當地之栽培技術,以符合經濟效益,選擇在已規劃完成之良質米適栽區內,在當地鄉(鎮)公所(或農會)及區農業改良場之技術指導下,輔導有配合意願之稻作專業農戶,從事水稻全有機栽培之小面積試作,試作績效良好者,結合鄰近有意願配合生產有機米之農民形成有機米集團栽培區,面積達10公頃,農友有6人以上者,可依據本會訂定之「農業產銷經營組織整合實施要點」,向當地鄉(鎮)公所(或農會)提出申請,送請縣市政府初審及區農業改良場複審核准後,始可成立有機米產銷班,並由本會中部辦公室、各區農業改良場、有關縣(市)政府及輔導農會(農場)予以輔導,至九十年度已輔導有機米產銷班25班,從事有機米之產銷經營。

  (二)生產基準

  有機米之生產須在同一生產農地之土壤及水源未受污染之良質米適栽區內,且生產過程中完全遵守本會訂定之「有機農產品生產基準」,依照全有機栽培方式生產有機米。

  1. 環境條件:就各區農業改良場規劃完成之良質米適栽區內,選定土壤及水源均無污染之水田。

     

  2. 品種:選擇抗病、蟲之現有推廣品種。

     

  3. 雜草控制
    (1)以人工、機械除草、不使用殺草劑。
    (2)利用輪作、灌溉、敷蓋方式、控制雜草發生。

     

  4. 肥培管理
    (1)不施用化學肥料。
    (2)依照土壤肥力充分施用有機質肥料及天然礦石,以供應所需養分。

     

  5. 病蟲害防治
    (1)不使用化學農藥。
    (2)採行栽培、物理、生物防治及天然資材等防治法,防治病蟲發生。

  (三)栽培前之土壤分析

  執行單位於每年會同區農業改良場相關人員做田間土樣採集,以毗鄰田區約5公頃為一樣品,樣品送各區農業改良場環境課,進行土壤酸鹼值、有機質含量、氮、磷、鉀、鈣、鎂等成分分析及重金屬含量之鑑定,以瞭解土壤特性,確定有機米栽培田區之土壤有無受污染,以作為生產有機米之重要參考依據,並作為日後施用有機質肥料之依據。

  (四)生產技術輔導

  各區農業改良場及輔導農會(農場)應經常派員赴產銷班予以技術指導及督導,輔導有機米產銷班如何正確使用有機資材,防治病蟲害及進行土壤管理等工作,以生產高品質之有機米及確保有機米之品質。

  (五)產量預估及化學檢測

  收穫適期由輔導農會(農場)會同產銷班班長及區農業改良場人員進行田間坪割,以精準預估當期作有機米產量及進行田間檢測樣品之取樣,作化學檢測。

  1. 產量預估

    (1)坪割:田間坪割應依不同品種分別坪割,每5公頃採一樣品為原則,逢機擇一田區進行坪割。每一坪割點(含4個基準點)取100株,同一品種至少取一坪割點。

    (2)坪割方法:將坪割取樣田坵相鄰長短兩邊各五等分,兩邊等分線之四交叉點,即為實際坪割時之基準點。坪割時,各以該基準點為中心,割取其左右上下共5行5株範圍內之全部稻株,即割取每一基準點範圍25株,全部坪割取樣田坵四基準點共計100株(即一個坪割點)之樣本稻株,並據以換算各田區產量。

  2. 化學檢測

    送檢樣品以毗鄰田區約5公頃劃為一樣品區,同一樣品區由各農戶田區逢機取樣,(樣品區稻穀乾燥後,不得少於3公斤),並由區農業改良場負責乾燥與碾製,碾成糙米混合均勻後,均分為3份,每份樣品重量不得少於1公斤並加標籤密封,其中一份送本會中部辦公室轉送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做化學檢測,另剩餘兩份由改良場妥善保存備用。初檢不合格,得就保存之樣品送請複驗;倘初檢、複檢結果不同,得就第三份樣品送請第二次複檢,若複檢兩次結果均為合格則視為合格。

  (六)標籤核發與管理

  產銷班生產經檢驗合格之稻穀,由本會中部辦公室根據各區農業改良場於申請表所簽註之稻穀坪割產量及申請標籤規格數量,核發有機米標籤予產銷班,以供粘貼於包裝袋(箱)上,俾供消費者辨認。產銷班之稻穀樣品經檢驗部分不合格,則扣除該樣品所含之農戶面積產量後,就合格部分發給有機米品質認證標籤。有機米驗證標籤自86年第一期作至89年第二期作累計已發放3,718,907張( 如表2DOCX / pdf)。

  (七)市場抽檢

  1. 由區農業改良場、縣(市)政府、輔導農會(農場)或有機米產銷班班長等相關人員組成市售有機米抽查小組,針對計畫輔導之民營糧商、農會或產銷班所銷售之品牌,印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輔導」字樣及黏貼本會中部辦公室核發之有機米驗證標籤之小包裝有機米之各品牌小包裝有機米之市售賣點進行抽檢工作,對於曾有田間檢驗及市售賣點抽測不合格之列管單位加強抽檢,以確保市售有機米產品之品質,並保障消費者權益。

     

  2. 抽檢項目:包裝袋上所粘貼有機米標籤上註明之期作別和規格別是否和包裝袋上標示相符及送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進行檢測,是否有農藥化學反應。

     

  3. 市售有機米經抽樣檢測不合格者,由本會通知該廠商(農會、產銷班、糧商),於文到15日內就該同一日期加工已上市產品悉數回收,未依規定辦理者(一個月內進行第二次抽檢仍未合格者),停發及收回已領剩餘標籤。同一期作有機米經二次抽檢不合格,該班於下期作停用標籤一個期作,期滿通過田間檢測後方准再次申請使用。

  (八)提高有機米品牌形象

  1. 透過相關縣政府或農會等單位,輔導擬改善現有小包裝袋之自產自銷有機米產銷班及契約農會(農場、糧商)單位,輔導重新設計新包裝,加印「愛鄉、愛土、愛咱的農產品」標誌及符合「市售小包裝食米抽檢要點」規定之包裝標示,以建立小包裝有機米品牌形象。

     

  2. 輔導辦理有機米展售促銷品嚐活動

      輔導有機米產銷班及契約農會(農場、糧商)等單位,參加政府單位或民間團體舉辦之展售促銷活動,藉以協助有機米產銷班佈建行銷通路,並提高有機米品牌知名度。

  (九)有機米產銷班經營成果考評

  為提高有機米產銷班經營效率,自88年下半年及89年度起辦理有機米產銷班經營成果考評,由本會中部辦公室邀請區農業改良場及縣政府等單位代表組成考評小組,於年度結束前辦理有機米產銷班成果考評,考評內容包括班組織運作情形、產銷計畫之擬定及執行、田間及市場產品檢驗合格率、產品品牌建立、銷售狀況等項。考評結果作為對班輔導之依據,未運作或運作不良之班,則停止輔導。

  (十)輔導有機米產銷班加入民間驗證機構

  民間有機團體辦理有機農產品驗證為世界趨勢,因此,本會為配合推動民間有機團體辦理有機農產品驗證工作,輔導民間有機團體配合區農業改良場及縣(市)政府,於農閒期間舉辦有機米產銷班加入民間有機團體辦理驗證工作說明會及邀請民間有機驗證團體代表,赴有機米產銷班瞭解營運情形,以加速有機米產銷班順利通過民間有機驗證機構之驗證資格。

四、推行效益評估

  有機米經營者自86年成立有機米產銷班後,有關栽培管理技術在各區農業改良場之指導下,栽培面積及單位產量逐年提高,生產成本則逐年下降,目前有機米栽培已成為能夠賺錢的一項新興產業。經調查分析,有機米每公頃稻穀產量平均約4,746公斤,較一般栽培5,493公斤,減少747公斤;有機米平均每公頃產值為145,230元,較一般食米104,223元,增加41,007元;有機栽培平均每公頃生產成本為96,275元,較一般栽培64,878元,增加31,397元;有機栽培每公頃收益為48,955元,較一般栽培39,345元,增加9,610元。以88年下半年及89年度為例計推行有機米1,549.52公頃,產量7,354,021公斤,預計可增加有機米產銷班收益14,890,000元。

五、結語

  水稻採用有機栽培因具有土地永續經營、環境保護、農業廢棄物再循環利用及因應民生消費需求等多重意義,因此,輔導有機米產銷具有農業生產、生態、生活「三生」之使命,然而有機栽培因病蟲害防治及雜草控制較一般栽培困難,是目前推行有機栽培上所遭遇最大之難題,有待農業試驗改良場所等研究機構尋求解決之道。另在拓展有機農產品之消費市場方面也有待農政單位與民間有機驗證團體加強作有系統性的規劃與宣導,讓消費者瞭解有機農產品之特色。同時為了保護地球生態環境及提昇我們生活的品質,讓我們的下一代保有美麗及乾淨的生活空間,請大家多支持有機農業的發展。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24,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