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重要國際農情資訊

國合處國際組織科 林家榮˙林文傑

一、中共入會案至少要拖到2001年3月後

  WTO中共入會工作小組第14次會議於12月9日在日內瓦結束,雖然中共與各國在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上達成重要進展,但美國經貿官員認為,由於關鍵議題尚未解決,中共在今年底入會確定無望,而按照目前時程來看,中共要成功加入WTO,至少要拖到2001年3月之後。美國官員表示,雖然中共在會議中做出保護智慧財產權的承諾,但是本次會議並未能解決關鍵性的傾銷認定、救濟措施、農產品補貼等議題,這些議題將留待2001年1月10日至17日的第15次工作小組會議決定。

二、科學家建議歐洲各國停止工廠化的畜牧業以防止瘋牛病

  英國有些科學家最近向歐洲各國提出建議,歐洲各國應停止目前工廠化的畜牧業,恢復原有的放牧式的有機農業,將能徹底根治瘋牛病。科學家們認為,目前工廠化的畜牧業以動物肉類蛋白質作為飼料,牛群無法活動,這些都必然會使牛群染上各種傳染病,而唯有恢復放牧式的畜牧業,讓牛群食用草料等有機天然飼料,將是防治瘋牛病的最好方法。

三、英美聯合培育可抗癌的基因改造雞

  以基因複製小羊多利而聞名於世的英國羅斯林研究所宣布,將與美國維拉根醫藥公司合作,用細胞核移植技術培育基因改造雞,生產蛋清中含有抗癌藥物的雞蛋。維拉根公司的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了對肺癌和皮膚癌有療效的蛋白質,但他們迄今只能在實驗室中少量合成這些蛋白質,成本極為高昂。因此該公司向羅斯林研究所尋求合作,培育能大量產生這些蛋白質的基因改造雞隻。雞的繁殖周期短,一隻母雞平均每年約可產250個蛋,因此是理想的「生物藥廠」。

四、歐盟無限期禁用動物肉骨粉飼料

  歐盟各國農業部長12月3日在一項特別會議中,通過禁用動物肉骨為飼料,期限為6個月;然而,在7日歐盟領袖會議中,與會的歐盟15國領導人同意,應該無限期延長該項禁令的期限,以控制住瘋牛病的蔓延。歐盟估計,6個月禁令的代價就達15億歐元,這筆經費將由歐盟及各成員國政府分攤,其中70%主要用於銷毀200萬頭牛,這部分由歐盟負擔。

五、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全球家畜家禽生物多樣性日益減少

  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說,如果不採取適當措施保護飼養動物的多樣性,人類將來的食品供應可能面臨威脅。FAO的專家花費10年時間,在對170多國的6500個品種的家畜和家禽進行調查後,最近發表了「飼養動物多樣性世界觀察」報告。該報告說,過去100年裡,全世界已經有超過1000個品種的飼養動物滅絕,而且這一狀況還在繼續惡化。據認為,造成目前飼養動物多樣性減少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一些已開發國家大量輸出「優良品種」的家畜和家禽,與進口國當地的品種進行雜交,甚至取而代之。許多開發中國家的農民意識不到本地品種的優越性,而盲目使用外來品種。

六、美農業團體向政府施壓要求嚴格限制中共補貼農業

  美國100個農場和農產貿易團體在12月1日聯名致函國務院貿易代表白茜芙,呼籲在與中共就加入WTO的談判中,堅持更為強硬立場。這些團體在信中表示:「我們意識到中共正在尋求一種特別待遇,以繼續其國內的農業補貼。我們強烈呼籲美國貿易代表在與中共談判協議時,在中共對國內農業支持的問題上規定嚴格的限制。」在這封信上署名的組織包括美國農場聯盟、全國小麥種植者協會、全國牛肉協會和多家重要的農產貿易公司。

七、義大利百萬農民遊行要求改革農業政策

  100萬義大利農民12月14日在一百座城市舉行示威遊行活動,要求政府儘快修改農業政策、確保食品安全,並恢復農產品在消費者中的信心。此外,農民對政府按照土地面積對農企業進行補助的做法表示不滿,他們要求政府儘快修改這項實施了20多年的政策,改以農企業的生產能力來進行補助。

八、歐盟刪減北海捕魚配額

  歐盟於12月15日經過徹夜討論,終於決定將大幅刪減2001年北海地區各種魚類的總漁獲量和各國的捕魚配額。為確保北海漁業資源不致枯竭,歐盟各國漁業部長達成協議,同意大幅縮減2001年北海各種魚類的漁獲量,以及歐盟各國的捕魚配額。其中鱈魚漁獲量將縮減五成,狗鱈縮減幅度超過4成、白魚3成,而明蝦則是1成;雖然鱈魚漁獲量的降幅比歐盟執委會建議的百分之七十五縮水不少,但各國表示已經儘可能兼顧環保和漁民生計。

九、科學家首度破解植物基因密碼

  結合歐、美、日300位科學家的跨國科學小組,12月14日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一篇重要報告,該小組已完成破解第一株植物基因密碼的工作,這項突破可能帶來一場攸關人類生存及自然法則的「綠色革命」。由該小組歷經4年時間、花費6千萬(台幣19億元)解開基因密碼的植物,是生物學家常用來進行實驗的阿拉伯芥(水芹),這項突破為了解綠色生命的組成開啟新頁,對於進一步探究其他植物的遺傳密碼,更是如虎添翼。而它對人類生活的實質意義,是能改造植物基因,進而產出營養高、產量更大、味道更好,以及保存較久的農作物,同時也有助人類疾病的研究及治療;另一方面,這項突破也可能引發基因改造食物更大的爭議,反對基因改造的科學家認為,這樣除了破壞大自然的機制,在生態環境中引發破壞生態平衡及為害人類的變異物種,而人類直接食用基因改造食物是否造成不利健康的後果,至今仍有待研究。

十、烏拉圭恢復出口牛肉

  烏拉圭農牧漁業部長於12月14日表示,由於口蹄疫疫情已獲得控制,美國和阿根廷決定自即日起恢復從烏拉圭進口牛肉和活牛。在此之前,巴西、智利、以色列和歐盟國家也先後宣布恢復從烏拉圭購買牛肉及其製品,至此,烏拉圭已經恢復因口蹄疫而丟失的大部分牛肉市場。烏拉圭是今年10月24日在北方阿蒂加斯省發現牲畜口蹄疫,26日烏拉圭政府就決定暫停出口牛羊肉、肉製品以及活牛。發現口蹄疫後,烏拉圭畜牧衛生部門立即封鎖了疫區,屠殺和掩埋了2萬多頭可能攜帶病毒的牲畜。

十一、小布希提名安.維尼曼擔任農業部長

  美國總統當選人小布希於12月20日宣布了美國下屆政府財政、商務、農業以及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部長的提名人選,其中被提名擔任農業部長的是前加州食品和農業廳廳長安.維尼曼(Ann Veneman)。現年51歲的維尼曼是一名律師,她曾於1989年至1991年在小布希父親的政府中,擔任主管國際事物和商品方案的農業部副部長。

十二、泰國禁止從歐洲8國進口牛肉

  泰國衛生部近日宣布,為保護公眾健康,禁止從牲畜感染瘋牛病機率高的8個歐洲國家進口牛肉,這八個國家是葡萄牙、法國、愛爾蘭、瑞士、荷蘭、德國、比利時和英國。這是泰國第2次禁止從歐洲國家進口牛肉,1996年泰國曾在從英國進口的牛肉中發現了瘋牛病病毒,並禁止進口該國的牛肉。

十三、日本自2001年起禁止進口歐洲牛肉和牛製品

  日本農林水產省宣布自2001年1月起,禁止歐盟15個成員國的牛肉及牛製品進口,以防瘋牛症蔓延。此外,歐洲含有動物肉和骨的飼料也將遭禁止進口。由於歐洲爆發新一輪瘋牛症,多個國家發現瘋牛症新個案,很多國家也已宣布禁止歐洲牛肉進口。據統計,日本於1999年由歐洲進入口600噸牛肉,以及1,000噸牛內臟。

十四、德農業部長坦承疏於防範瘋牛症事件

  在德國爆發本土性瘋牛症之後,有關德國政府警告牛肉製品時機被批評為時已晚一事,德國聯邦農業部長坦承,德國聯邦肉類研究所對聯邦衛生部提交的一封警告信,在農業部的轉交過程中確實發生延遲;這封信的內容係提出警告,表示以機器從牛骨切肉製成香腸的過程中,有可能發生感染瘋牛症的危險。此外,德國衛生部長費雪所面對的壓力也頗大,反對黨已經要求她為此事下台。根據法國發生狂牛症的感染速度,平均每20萬隻肉牛會發現一隻感染瘋牛症,而德國目前總共有1,500萬隻肉牛。

十五、白茜芙說中共WTO入會多邊談判仍有艱難議題

  美國貿易代表白茜芙表示,中共加入WTO的多邊談判,還剩下幾項「艱難議題」,但美國希望中共還是可以很快完成多邊談判。美國實際負責中國大陸及台灣入會談判的助理貿易代表菲力浦斯則說,中共雖然解決了關稅配額(TRQ)及智慧財產權協議(TRIPS)等議題,但在服務業、農產品補貼及貿易配銷權等,仍有待下次工作小組會議解決。中國大陸下一次多邊工作小組會議預定於2001年1月10日至17日在日內瓦舉行,菲力浦斯表示他認為元月中旬不會是最後一次多邊工作小組會議,但他仍樂觀表示中共入會案應該不至拖過6月份。

十六、 2001年1月1日起中國大陸禁止歐盟動物飼料進口

  中共農業部、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於12月30日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從2001年1月1日起,禁止從歐盟國家進口動物性飼料產品。依據通知內容,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對動物性飼料產品的管理,以嚴防「瘋牛病」等疫病傳播。各直屬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要將肉骨粉等動物性飼料產品作為法定檢驗、檢疫商品,並憑農業部頒發的進口飼料「登記許可證」接受報檢。凡未取得「登記許可證」的產品,不予辦理報驗手續;對已辦理進口檢疫審核手續的動物性飼料產品,必須有出口國官方出具的符合入境檢疫證書,以證明其來源的動物品種。凡不符合規定的或沒有辦理進口檢疫審核手續的動物性飼料產品,將做退回處理。

十七、史瓦濟蘭發生口蹄疫

  繼南非之後,史瓦濟蘭也爆發口蹄疫,史國東部的盧邦波

(Lubombo) 地區,至少有2,000頭牛將在2001年1月初被宰殺。盧邦波疫政官員在對牛隻進行檢疫時,發現這些牛感染了口蹄疫,因此決定予以宰殺,以防口蹄疫蔓延擴大。在史瓦濟蘭,牛隻代表一個人或家族的財富地位,宰殺受感染牛隻,對許多史瓦濟蘭人將是一個重大打擊。

十八、柯林頓總統簽署法案禁止捕鯊割鰭

  柯林頓總統於12月26日簽署法案,禁止漁民在太平洋美國海域將捕獵的鯊魚割鰭後丟回海面。美國商業部自從1993年發現鯊魚數目大幅減少後,採取行政措施,禁止漁民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灣捕獲鯊魚後只取魚鰭。柯林頓總統於12月26日將商業部的行政命令簽署成為法律,並將有效範圍擴大至太平洋水域。據海洋野生生物保護協會統計,為獲取魚翅,太平洋海域每年有數以百萬計鯊魚,尤其是藍鯊遭人補殺,1998年在夏威夷海域遭此命運的鯊魚則多達6萬條。

十九、德國可能對羊肉進行瘋牛症病毒檢驗

  德國農業部長馮克已明確表示,如果科學家建議對羊肉同樣進行瘋牛症病毒檢驗,他會同意;在此之前,柏林的研究機構羅伯柯克研究所曾經建議檢驗羊肉,但遭到羊肉畜養業者的抨擊。羅伯柯克研究所的重要研究學者柯斯主張對屠宰羊肉檢驗瘋牛症病毒,他強調,部分肉羊在飼養過程中被餵食以動物肉骨粉,因此可能也會感染瘋牛症。不過,德國的肉羊畜養業者對柯斯的主張極表不滿,認為在肉牛畜養業發生瘋牛症後,少數科學家還要把肉羊畜養業者拖垮。

二十、歐盟禁售德國牛肉香腸

  由於德國不斷有瘋牛症事件出現,歐盟其他各成員國除已下令所有超級市場及牛肉店舖不准販售德國牛肉之外,還嚴禁出售由德國牛肉製成的香腸,如仍有存貨則要立即予以銷毀。這項要求於12月23日起生效,歐盟執委會較早時已要求德國禁止出口疑遭感染的肉類產品。

二十一、比利時決定停售德國牛肉

  比利時政府決定從12月23日起在全國市場上停止銷售德國鮮牛肉及其所有牛肉製品,以預防瘋牛病的傳播。比利時衛生部在一份公報中指出,比利時政府已責成食品安全署採取一切措施,嚴格控制德國牛肉的供貨管道,並建議消費者仔細檢查產品包裝上的介紹,不要購買來自德國的牛肉或以德國牛肉為原料的食品。德國衛生部日前已下令收回本國市場上可能染上瘋牛病的所有牛肉及其製品,歐盟執委會則於12月22日要求德國收回已經出口到其它國家的所有鮮牛肉和牛肉製品,歐盟執委會強調,如果德國不能做到這一點,歐盟將讓所有成員國從市場上撤下可能受污染的德國牛肉。

二十二、瑞典養豬場爆發沙門氏菌病

  瑞典東南部一大型養豬場日前爆發了瑞典迄今最大規模的沙門氏菌病,可能有多達4000頭豬需緊急屠宰和銷毀。目前,瑞典農業部門已決定屠宰和銷燬420頭病豬,防疫部門警告說,如果沙門氏菌得不到有效隔絕,這個養豬場現有的約4,000頭豬可能都需要屠宰和銷毀。據悉,瑞典防疫部門至今還未查出該養豬場大規模感染沙門氏菌的確切途徑。

二十三、首例人基因移轉的基因改造羊誕生

  首例由人基因移轉的基因改造羊日前在北京誕生,與其他基因改造動物不同的是,這批基因改造羊的目的既不是為了增加羊肉產量,也不是為了改善羊肉品質,而是用羊來生產藥物。大陸科學家把人的一種mAAT(修正的人抗胰蛋白)基因轉入羊的體內,就能從羊奶裡提取一種藥物,用來治療慢性肺氣腫等疾病。

二十四、日本科學家發現黑豆可降血壓

  日本科學家通過9年的臨床試驗,証實黑豆有降低血壓等效用。據「日本農業新聞」報導,日本兵庫縣一家私人醫院的經營者野崎丰博士,在9年前進行了讓患者飲用黑豆汁治療高血壓的試驗,結果發現黑豆有降血壓的功效。接著,他又用黑豆進行了關於治療糖尿病、過敏症等試驗,結果也都取得一定療效。野崎丰解釋說,黑豆中含有大量能降低惡性膽固醇的大豆球蛋白、亞油酸、卵磷脂以及降低中性脂肪的亞麻酸等,這些成分能軟化血管肌肉、擴張血管、促進血流。因此,他建議人們多多食用黑豆。

二十五、美加馬鈴薯貿易戰一觸即發

  加拿大政府對美國禁止進口加拿大馬鈴薯表示強烈不滿,並準備採取措施對此進行報復。美國於10月底宣布禁止進口加拿大馬鈴薯,理由是美國檢疫部門在從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省進口的馬鈴薯中,發現帶有馬鈴薯瘤菌,美國有關專家認為,這種馬鈴薯瘤菌可在土壤裡傳播。後經加方交涉,美國乃同意恢復進口部分加國馬鈴薯,但大部分加拿大馬鈴薯仍不被允許進口。據估計,加國從事馬鈴薯生產的農民因此損失1億4千萬美元之多。加拿大農業和糧食部長辦公室發言人說,美國禁止加國馬鈴薯進口「是一件有政治目的的事件」,加拿大準備對美國的這一貿易行為進行報復。

二十六、 歐美食品產業之電子商務交易呈快速發展趨勢

  自從1970年代後半美國企業間利用電子資訊交換方式,整理並傳遞彼此間所需之資訊起,經由利用Inter-net(網路)所形成的Electronic Commerce(電子商務交易,一般簡稱為e-C)的交易理論與實務逐漸萌芽,且有許多人預估其將成為21世紀人類經貿活動中之重要一環。而其中有關歐美先進國家的e-C食品產業動向要點為:

  1. 美國:a.依據美國Gold Man and Sax調查公司所調查的資料顯示,1999年美國e-C市場規模為1,140億美元,預估2004年可達1兆5千億美元;換句話說,5年內之市場規模,擴增10倍以上。此外,就1999年商品項目別而言,以航空機票及電腦相關產品為最多,其市場佔有率分別為43%及35%。b.1999年食品類產品雖只佔e-C市場的4%,但因電腦普及率愈來愈高、寬頻網路愈來愈發達、量販店的「零庫存」等的經營理念、物流業者的「無店鋪販賣」服務系統漸趨成熟、消費者關心及利用網路購物的消費行為愈來愈頻繁等因素影響,可望促使其於e-C市場中,呈穩定成長趨勢。此外,就各式各樣的食品產品內容來說,雖然可望出現「少量多變化」的趨勢,但因食用肉類、麵包及西點等休閒食品、調理食品等,因具有產品容易規格化、便於運輸、較易保鮮等特性,所以其未來在e-C市場的交易量值可望成快速成長。

  2. 英國:a. 英國在1996年開始出現利用網路送貨的e-C市場,1997年其e-C市場規模只有19,600萬英磅,1999年增為58,100萬英磅,預估2004年之市場規模達74億英磅(或為1997年的44倍)。其市場快速成長的主因是:網路愈來愈普及,且上網購物的人數愈來愈多所致;由1999年第一季英國有網路的家庭只有310~330萬戶(或佔其家庭總戶數的12~13%),2000年第一季增為650萬戶的成長速度來看,2010年時英國有網路的家庭普及率可望超過80%;此趨勢為未年的10年裡,英國產銷市場結構將呈現重大變革的主因,亦為該國積極著手研擬或規劃此結構變遷相關法規的主因。b. 就e-C市場商品類別而言,以電腦相關產品、書籍、音樂等休閒產品的交易值所佔的比例最大;而飲料及食品類的市場佔有率在1999年雖只佔2%左右,但在超市及宅急便等運輸業者的互相協助下,不論生鮮或冷凍冷藏的食品,在倫敦等大都市裡,消費者只要支付約5英磅的運貨費,就可望在2小時內收到其所訂購的食品的誘惑下,預估其市場規模將呈快速成長的傾向。

  3. 德國:a.依據德意志銀行(相當於我國的中央銀行)的研究報告顯示,1999年德國e-C市場規模約35億馬克,未及該年德國零售市場規模的1%。此外,從1999年初及2000年初曾經使用過網路的人數,分別為840萬人(或為其人口總數的19%,以下亦同)及1590萬人(30%);但此二時期曾利用網路購物的人數,分別為220萬人(佔同時期使用過網路者的27%,以下亦同)及340萬人(21%)的情況研判,可能與e-C市場具有「無法親眼看見實物」而產生不信感的缺點有關,亦為德國的e-C市場規模的擴增速度比美國及英國慢的主因。然而如從e-C市場相關的機能漸趨完備、各種商品產銷呈國際化趨勢等觀點來看,未來幾年,德國的e-C市場亦將呈現快速成長的傾向。b.由於德國最大的10家食品流通產業公司,幾乎掌控該國90%的市場營業額,具有高度集中現象的特性;因此,德國的市場調查研究所預測,只要將食品運輸上的技術問題予以克服,1999年德國e-C食品市場規模雖未及10億馬克,但在2004年時可望巨增為180億馬克外,德國的食品市場(特別是批發市場)的結構,亦將呈現大幅度的變革。(日本農業新聞,2000年11月9~14日/林文傑)

二十七、 日本農情摘要

  1. 甘藷可能取代玉米為21世紀的主要飼料:由於a.甘藷對於生產條件的要求,比玉米低,且甘藷單位面積產量比玉米高出甚多。b.就可供利用的價值而言,玉米可利用的主要成份,以果實為主;而甘藷的根、莖及葉均可供利用,幾乎沒有「廢棄物」的存在。更值得注目的是:甘藷的汁液,含有相當豐富的乳酸,此些乳酸可提煉出「有機性的塑膠原料」;此種有機性塑膠的最大優點是:使用後之廢棄物,可經由土壤快速分解,不會對自然生態形成太多的負面影響。c.由於玉米所含的油脂成份較低,所以現今世界各國飼養家禽或家畜時,大量使用玉米以期能生產肉質較佳的食用肉類;而甘藷亦具此特性。因此之故,日本豐田集團與三井物產公司共同集資21億日元(約新台幣6億元),前往印尼的蘭芬省籌設以甘藷為原料的飼料工廠及有機性塑膠原料工廠,前者預定在2002年完成設廠,以生產年產量為10萬公噸之顆粒狀飼料為主,後者預定在2003年完成設廠,從生產年產量為5萬公噸之有機性塑膠原料為主;此二廠所生產的成品,全部運回日本使用。(日本農業新聞2000年11月3日/林文傑)

  2. 農藥添加氧化鈦可加速降低農藥殘留時間:日本神奈川縣農業總合研究所與財團法人神奈川科學技術院,共同研究農藥殘留問題時發現:農藥添加氧化鈦後,在農藥分解的過程中,可以促使氧化鈦產生類似紫外線的「光觸媒」反應的效果,提高農藥殘留的分解速度,但不會降低農藥防除效果。此實驗要點為:將實驗分成未添加氧化鈦之農樂、添加與農藥同重量之氧化鈦、添加與農藥同重量10倍之氧化鈦等3組,分別噴撤在同樣生長條件下之小松菜上,並以其農藥殘留量降至安全標準3ppm所需之時間為檢測基準,結果發現分解其農藥殘留所需之時間分別為36小時、12小時、30分鐘,充分顯示農藥添加氧化鈦的優點;所以從事此實驗的專家建議,選擇在每天的黃昏時分,噴撒含氧化鈦的農藥,不但可以達到防除病蟲害的效果,更能同時達到預防農藥殘留量過高的目的。(日本農業新聞2000年11月14日/林文傑)

  3. 日本修定農地法:為使日本的農地能達到「地盡其利」的理想目標,進而為農村地域注入新的活力起見,日本農地法的修正案,分別於2000年11月8日及28日,經由日本的眾議院及參議院表決通過,完成修法程序。此次修法的重點是:有條件開放一般的「株式會社」(即國人俗稱之「股份公司」),以法人的身分持有及買賣農地;其相關要點為:a.為促使農地買賣流通及其使用合理化起見,以有條件的方式,准許一般的股份公司向各地方政府所屬之「農業委員會」等機關登記,成為農業生產法人。b.一般的股份公司登記為農業法人的主要限制條件為:(a)該股份公司的股東人數中,屬非農業人員的比例應低於25%;(b)股份公司資本額中,每一位非農業人員所出資之資金不得超過該公司資本額的10%;(c)股份公司之理監事名額中,應有半數以上為農業及其相關產業人員;(d)各地方政府依地方需要,可增列屬該地方必要之限制條件;(e)一般的股份公司成為農業生產法人後,應以從事農業及其相關行業為主要業務範圍,且應遵守農業生產法人每年應向農業委員會繳交業務報告書等規定。c.由於1952年日本訂定農地法時之立法宗旨為「耕作者主義」(註:亦即,非農業人員不能擁有農地,相當於我國同一時期所實施之「耕者有其田政策」),且為防止產生農地淪為非農用等流弊,以及了解此次修法之執行績效,故訂定自此修定法實施之日起滿5年時,進行全面性檢討的附帶條件。d.希望透過鼓勵農地進行買賣、租貸、代耕等之整合方式,達到促進農地使用合理化的理想目標;其中有關農地買賣的下限面積,除北海道為2公頃外,其餘各地為0.5公頃;如各地方因應該地區實情之需,有必要另行訂定其下限面積時,得由都道府縣知事(註:第一級地方政府首長)自行公告實施之。(日本農業新聞2000年11月9日、29日/林文傑)

  4. 日本農林水產省公布「2000年農業普查」結果:2000年11月30日日本農林水產省公布每5年舉辦一次的農業普查結果,其要點為:a.就農業就業人員而言,首次出現半數以上(53%或69.5萬人)的農業就業人員的年齡超過65歲,比5年前有44%(67.9萬人)的年齡層集中在60~64歲的人數增加1.6萬人;此些新增的農業就業人員,絕大多數是「退休回農」,除了說明老年層轉業不易外,更說明日本的年輕人務農意願相當低落。b.此次調查之耕地棄耕面積達21萬公頃,比5年前的16.2萬公頃,增加4.8萬公頃;就新農業基本法所訂定之「2010年日本的糧食自給率,以提升至45%為努力目標」而言,似乎有背道而馳的現象。c.就專業農戶所經營的耕地面積之變化而言,北海道除外之各地區專業農戶中,有43,440戶的農家,擁有5公頃以上的耕地面積,為日本自明治41年(1908年)以來,首次出現4萬戶以上的農家經營5公頃以上的耕地的紀錄,顯示「擴大專業農家所經營的耕地面積政策」已獲初步成效。此外,北海道地區專業農家經營50公頃以上的耕地面積的戶數,亦比5年前的調查結果,成增加傾向,亦說明上述政策,值得繼續推展。(日本農業新聞2000年12月1日/林文傑)

二十八、 歐洲再度陷入狂牛症的恐慌中

  自從1986年英國所飼養的肉牛發生狂牛症(得此病變的牛的腦部呈現海綿狀,故其病名又名為「片海綿狀腦症」)後,歐洲已有10個國家先後發現感染的病例。自2000年10月下旬法國首次出現本土型的狂牛症後,整個歐洲再度陷入狂牛症的恐慌中;有關消息要點如下:

  1. 2000年10月下旬法國超市出現上市的食用牛肉含有狂牛症的症毒後,在短短的一個月的時間裡,未曾發現狂牛症的德國及西班牙亦紛紛出現本土型的狂牛症病例,而且英國又發現新型的狂牛症病毒,而使整個歐洲一下子又陷入狂牛症的恐慌中。

  2. 迄今為止,人類對於狂牛症的發病原因、感染途徑、醫療方法等之所知有限;只知道此病的潛伏期相當長(已出現潛伏期超過5年的病例),一旦得此病變後,沒有良藥可以醫治。此外,就傳染途徑來說,已知道可經由家畜或家禽食用帶有狂牛症病毒的動物性飼料後互相傳染,也可經由人類食用帶有狂牛症病毒的食用肉類感染此絕症。

  3. 雖然現今只有歐洲的牛發生過狂牛症的病例,但歐盟的農業專家擔心狂牛症很有可能經由食物鏈的傳染途徑,把狂牛症的病毒傳染到羊、豬、雞等動物的體內。

  4. 為防止歐洲狂牛症的漫延,歐盟會員間經多次的協商後,決定自2001年1月起至6月止,全面性禁止歐盟會員國使用動物性飼料;此禁令之實施,除了迫使歐盟必須解決年產量高達300萬公噸的動物性飼料原料廢棄問題外,也必須向國際穀物市場大量採購大豆、玉米等飼料穀物。如果歐盟此次所實施的政策無法徹底執行,可能迫使歐盟的畜牧業,甚致於全球的畜牧業陷入無法復原的絕境外,「狂牛症可能成為人類的第二個愛滋病」的恐怖陰影,將長存於人心。(日本農業新聞2000年12月4日、6日/林文傑)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