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漁產品加工及運銷之建設成果

漁業署加工運銷科科長 胡其湘

  政府在運銷體系之角色主要為運銷制度之建立,強化運銷通路建設及充實運銷設施,以促進運銷職能,維持漁產品產銷平衡穩定。漁業署於民國87年8月1日成立,並於次年配合台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於88年7月1日與前台灣省農林廳漁業局整併,在中央農政體系下,負責漁產品加工及運銷業務之策劃推動及輔導,一方面延續過去之工作,在既有基礎上持續努力改進,另一方面亦積極配合產銷環境變遷,創新業務,茲就近年來漁產品加工及運銷之建設成果說明如下:

一、研製漁產加工新產品及建立「海宴」認證標準

  研發乳酪虱目魚香絲、鯖?魚鬆、魚漿、魚排、魚丸、魷魚餅、魷魚水餃及發泡、切花、刨片魷魚等新產品,朝漁產品精緻化、多元化、速食化及休閒化發展,提高漁產品附加價值。此外,輔導新和興、屏榮、滋味珍等17家水產加工廠60項產品通過「海宴」認證標準,並輔導各地區漁會及水產加工廠等建立地區性品牌及其產品之包裝形象設計。

二、輔導魚市場遷擴建及設施充實改善

  輔導斗南魚市場遷建,嘉義魚市場擴建拍賣場;協助埔里魚市場、東石魚市場、埔心魚市場921震災後復建工作,維持服務品質;輔導綠島、台東、花蓮、琉球、恆春、新港、金門等地區漁會充實製冰冷藏設備、包裝設備、冷藏運輸車輛等漁產運銷設備,有效改善偏遠或離島地區漁會之漁產運銷能力。

三、漁港普設漁產品直銷中心,精簡行銷通路

  政府自80年開始即輔導各地區漁會結合當地觀光及漁業資源,籌設漁產品直銷中心,精簡運銷通路,藉由漁民直接銷售,促進消費者認識漁產品及增進漁業的體驗,使漁業由初級產業提昇至觀光、休閒等服務業,創新漁業經營,繁榮漁村經濟。目前完工啟用較具規模者有台中區漁會梧棲漁港、基隆碧砂漁港、新竹漁港、金山富基漁港、頭城烏石漁港、嘉義布袋漁港等多處漁產品直銷中心。目前規劃施工者有澎湖馬公第二漁港、高雄前鎮漁港、花蓮石梯漁港等。

四、在都會區創設結合產地直送、交易、觀賞、休閒多功能之台北魚市

  輔導台北漁產運銷公司與中華民國養殖區發展協會、觀賞魚發展協會合作,於89年11月25日在民族東路原濱江魚市場創設復合式多功能之台北魚市,該魚市產品多樣化,包括高級活海水魚、新鮮冰藏魚貨、冷凍魚貨、加工魚貨、海產禮盒、「海宴」認證之各品牌漁產加工品、觀賞魚及水族用品。服務機能包括代客烹調、休閒雅座、生魚片專賣店等等,首創都會區漁產品直銷模式,該魚市魚貨新鮮價廉,賣場乾淨衛生,流暢動線,獲得台北市民熱烈迴響,營運績效良好。

五、推廣魚市場電腦拍賣制度

  魚市場具有形成漁產品價格及快速集散的重要功能,是漁產運銷體系中重要的通路,因此革新魚市場交易制度,確保供銷雙方權益,是漁業署推動漁產運銷建設之施政重點。農業委員會前於民國84年在農漁牧產業自動化計畫下,成功研發「無線式電腦拍賣鐘系統」,並克服各種技術上及管理制度上之挑戰,落實應用在彰化區漁會埔心魚市場,並順利運作使用迄今,該無線式電腦拍賣鐘系統之運作,有別於傳統由拍賣員決定價格之拍賣方式,而是讓承銷人每人人手一支競價器(類似行動電話之手機),對著顯示魚貨資訊之圓形電腦鐘,看到屬意的魚貨價格,承銷人自己按下手中競價器,可以自由自在的出價買到魚貨,決價權完全掌握在承銷人手中,整個交易過程完全公開公平且透明化,人為的干擾或錯誤大幅降低,是一種既民主又公開公平的決價方式,拍賣結束之後立即完成交易資料處理,承銷人及魚貨主可立即了解交易結果及提早取得魚貨款,對於促進漁產品公平交易,減少交易糾紛,確保供銷雙方權益,以及提昇魚市場營運績效、服務品質及形象極具成效。例如埔心魚市場原先為三等魚市場,由於交易量之增加,現已提昇為二等魚市場,因此該無線式電腦拍賣制度,不僅普遍獲得魚貨主及承銷人之肯定與支持,也引起其他魚市場的關注與效法。目前除了埔心魚市場率先建立三線電腦拍賣線,電腦拍賣魚貨比率達9成以上,其他一等魚市場,如嘉義魚市場,亦已於89年10月建立四線電腦拍賣線,電腦拍賣魚貨比率達8成,新竹及台中魚市場亦將跟進於90年初,建立該無線式電腦拍賣制度,魚市場建立電腦拍賣制度之趨勢已然形成。

六、革新漁產品行情報導系統

  輔導21處交易行情報導站定時傳送漁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透過全球資訊網,革新行情報導系統,強化漁產品行情報導之廣度、深度及便利性。建置「漁網打盡」電子商務網站,提供國內外主要漁業相關網站連接、國內各魚市場簡介、魚貨食譜等資訊。

七、持續辦理漁產品促銷活動

  每年輔導各區漁會配合漁期辦理促銷活動之外,並利用電子媒體、電台、報章雜誌傳遞漁業知識及宣導吃漁好處,並傳授消費者水產品烹飪知識,在中視公司製播「漁鄉風情畫」節目。此外不定期派員赴各農漁會家政班宣導及示範魚類烹飪教學,促進國人對漁產品認識及強化消費信心。

  面對我國即將加入WTO之後的全球化經貿環境,無國界的經濟活動與網際網路蓬勃發展,人才、科技、資訊、商品與勞務跨越國界,尋求市場,經濟發展與社會生活型態之改變,將帶來產銷環境之劇烈變化,促使消費者對高品質及便利消費漁產品的需求增強,對漁產品衛生安全更加重視,對漁產品快速配送的需求增強,產業競相以競爭力拓展產業版圖,我國漁產品加工及運銷亦將研擬策略妥為因應。

  未來將配合知識經濟之發展,推動知識密集型之產業發展策略,以維持競爭優勢,就漁產加工及運銷之發展策略為:

  1. 漁產品品質提昇,從產品衛生安全、質感風味、外觀包裝、便利消費等層面提高品質;

  2. 推動危害分析管制點(HACCP)制度,從產製儲銷各個環節導入該制度,建立以該制度為基礎之品牌制度,確保漁產品食用安全,促進消費信心;

  3. 提昇傳統通路職能,推動漁產加工及運銷電子化及自動化,提高運銷效率;

  4. 創新行銷通路,配合超市量販連鎖系統、宅配、電視購物、電子商務等新興通路,創設多元化漁產品行銷通路;

  5. 推動產製儲銷策略聯盟,擬具共同願景與發展目標,研發網路連線型交易制度,推動漁產品加工及低溫物流整合行銷。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22,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