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良質(禾更)稻新品種「高雄143號」之育成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邱運全˙吳志文

一、育成經過

  高雄143號原品系名稱為臺稉育70545號,係民國83年第一期作在農業試驗所以臺稉5號為母本與臺農育82649號雜交,隨後以譜系法進行後代培育與選拔,並在民國85年第二期作自同一雜交組合中選出4個優良品系送至本場,於民國86年進行觀察試驗後,結果新品系因具早熟特性、產量高且對穗稻熱病抗性佳等特性,而獲選參加初級試驗,前後歷經7年的各級產量試驗、適應性試驗與各項特性檢定,試驗期間此一品系表現優異,故獲准登記命名成為「高雄143號」稉稻新品種。

二、農藝特性與稻穀產量

  高雄143號生育日數(自插秧至收穫)平均第一、二期作分別為115天及106天,比台農67號早8及4天。成熟期株高平均第一、二期作分別為100.7公分及100.9公分,每叢穗數平均第一期作為17.8穗,第二期作為12.3穗。每穗粒數平均第一期作88.7粒,第二期作94.5粒。千粒穀重平均第一期作25.3公克,第二期作23.9公克。稔實率平均第一期作87.5%,第二期作76.6%。糙米率平均第一、二期作為83.2%與83.3%。植株株型優良,具有早熟特性。

  高雄143號在高級產量比較試驗的結果,第一期作每公頃稻穀產量達8208公斤,比高雄142號增產19.1%,第二期作5689公斤,增產14.5%。而據稉稻區域試驗兩年(88~89年)四期作的結果,高雄143號稻穀產量第一、二期作分別為7718公斤及4698公斤,比臺稉1號分別增產22%及10.8%,因此高雄143號品種具有高產之特性。

三、高雄143號之優缺點

(一)優點

  1. 產量高且穩定:第一期作比對照品種臺稉1號增產22.0%,第二期作增產10.8%。若與中晚熟對照品種臺農67號比較,一期作增產2.6%,二期作低產2.1%,兩者產量在伯仲之間。高雄143號雖具早熟特性,產量卻與中晚熟品種相當,且其產量穩定較不易受環境之影響。

  2. 米質優良及食味良好:穀粒飽滿,碾糙率高,粒型整齊,糙米外觀品質良好,白米透明度佳,心腹白少;食味檢定結果,與良質米對照品種台稉9號比較,呈優或相同(屬A或B 級),顯示其稻米品質優良。

  3. 具有早熟特性:具早熟特性,對減少農業用水及田間風險有所助益,在南部地區,第一期作成熟期可避開梅雨為害,第二期作則有利於裡作作物之栽培。

  4. 抗稻熱病:對葉稻熱病抵抗性之檢定結果,呈現中抗級以上之抗病性;對穗稻熱病的抗病性呈現抗級反應,顯示其抗病性較對照品種台稉1號已有改進。

  5. 抗穗上發芽:具有良好的抗穗上發芽之能力,此項特性有助於減少水稻收穫期間遭遇連續下雨所造成穗上發芽的損失。

(二)缺點

  1. 對部份病蟲害之抵抗性仍欠理想:對紋枯病、白葉枯病、縞葉枯病、稻飛蝨類與二化螟蟲等病蟲害之抵抗性仍欠理想。

  2. 抗倒伏性稍嫌不夠:在每公頃施用200公斤重氮肥之下,第一及第二期作之倒伏指數,平均各為6.6及7.3為傾斜至倒伏之程度,顯示新品種在過量施用氮肥之狀態下有倒伏之慮。

四、栽培要點及注意事項

  1. 高雄143號適合於臺灣北中南各地區之單期作田,雙期作田及秋冬裡作地區稻田栽培,在南部地區栽培表現更佳。

  2. 栽培時期可以按照各地區最適當的時期來栽植,北部地區第二期作如能把握早植,對維持產量具有助益。

  3. 高雄143號具有早熟特性,由於生育日數較短,栽培時應注意在生育前期適量施肥,以增加有效分蘗,確保產量;生育中期應力行晒田以抑制無效分蘗,促進稻根活力,強化水稻植株;此外亦應注意在幼穗形成期,適期(幼穗0.2公分)、適量(總施氮量25%範圍內)施用穗肥,以期增加每穗穎花數及結實粒數,發揮早熟、豐產、質優之特性。

  4. 本品種對紋枯病、白葉枯病、縞葉枯病、褐飛蝨、斑飛蝨等不具抵抗性,栽培時應依照水稻病蟲害預測警報及田間實際發生情形施以經濟防治,其他病蟲害亦同。此外,本品種雖具抗稻熱病能力,惟鑑於田間稻熱病發生之複雜性,栽培時仍需視情況適時防治。

  5. 高雄143號在施重肥下抗倒伏性不甚理想,故肥料施用方面,一般中等地力水田每公頃推薦施肥量為:硫酸錏570公斤,過磷酸鈣280公斤,氯化鉀120公斤,個別農地應視土壤肥力增減。栽培時應按照各區農業改良場推薦肥料量施用,並注意在水稻生長之中後期不宜多施氮肥,避免發生倒伏,以確保產量及品質。

  6. 本品種具有短期之休眠性,第一期作收穫之稻種,如在第二期作育苗時,常因發芽延遲而造成秧苗參差不齊。因此,一般稻種收穫乾燥至含水率13%時,需放置三個星期後再行播種,發芽才會整齊。如果時間上等不及時,則稻種需要經過打破休眠處理,其方法有:

    1. 熱處理:第一期作收穫乾燥至含水率13%之稻種,於乾燥機中繼續以45℃之溫度保持4至5日,或將乾燥之稻種裝袋堆置於曬場上,上面覆蓋塑膠帆布堆放5至6日之熱處理,可以解除稻種休眠情形。
    2. 弱酸處理:為了趕農時無法以上述方法進行時,可用99%冰醋酸300倍的稀釋溶液浸種24小時,解除稻種休眠再配合種子消毒、浸種、催芽及播種作業,其成效良好。

  7. 高雄143號於插秧後生育初期時,其葉片及葉鞘上會出現黃色斑點,這是品種特性可不必在意,對生育不會造成影響,此種黃斑現象經過半個月後會自然逐漸消退。

  8. 收穫前勿過早斷水,應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以免影響米質,最適當之斷水時間約為收穫前7天左右。

  9. 其他栽培管理可依照一般稉稻栽培法實施。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4,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