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茶樹品種對枝枯病抗病性之調查與防治

茶業改良場 曾方明
林務局 陳坤龍
防檢局 陳際松

一、前言

  不同品種的茶樹所製作出之茶葉品質與風味差異甚大,從歷史觀點言,引進台灣的諸多茶樹品種中,青心烏龍所製作的茶葉香氣、韻味最受歡迎,留傳已有數百年之久,經得起時空及不同時代國人味蕾的考驗,時至今日仍然是市場上最受歡迎的茶類。台灣茶樹目前栽培面積約2萬公頃,其中栽植青心烏龍者就近一萬公頃,佔全台茶樹栽培面積的48%;可惜此一品種之茶樹為枝枯病之極感病品種,使罹病茶樹樹勢衰弱並提早老化死亡,影響產量至鉅,造成茶產業一大危機。

二、茶枝枯病的病徵

  茶枝枯病危害茶樹的枝條,主要的病徵是侵入點以上枝條的葉片失去光澤、失水、萎凋,最後枯死。大部分的枯葉若無外力去除,仍會留在枝條上達2至3個月之久,此為茶枝枯病最為特殊的病徵。茶枝枯病的病原菌為Macrophoma theicola ,病菌在初夏開始活動,盛夏為發病高峰期,入秋以後病害逐漸緩和,冬天則停止發病(中、南部冬季平均溫度較高,發病期較長)。最適發病環境為高溫、乾燥、雨水少的夏季。

三、茶枝枯病的防治方法

  目前防除茶枝枯病的方法是依據茶樹發病嚴重的程度而有所不同,詳細資料可以查閱豐年50卷14期;防治本病最重要的關鍵在於茶樹病組織是否能徹底清除,並噴施適當的殺菌劑以保護傷口,若能確實做到以上兩點,即可有效的防除本病,至少在2年內不再發病或僅輕微發生。茶業改良場曾在發生茶枝枯病達第三級的茶園中,選取病灶已經侵入主幹的茶樹,將之台刈,進行以下4種處理試驗:(一)以雕刻刀將枝條上罹病的組織全部清除乾淨後,再噴以經實驗室藥劑試驗篩選出,具有抑制病原菌生長的殺菌劑。(二)茶樹徹底清除病組織,但不噴藥。(三)茶樹不清除病組織,但噴藥。(四)茶樹不清除病組織,也不噴藥。連續2年間觀察處理後之茶樹;其中以處理(一)的茶樹在2年中並無枝枯病發生或發生輕微,其它3種處理的茶樹,隔年夏季來臨時,紛紛再度發生嚴重的枝枯病。

  茶枝枯病經茶業改良場同仁通力合作,歷經數年之研究,已提出完整而有效的防治方法;但是一方面因宣導人力不足,另一方面因目前台灣農業趨向省工管理,一般茶農能採納此方法,確實施行者並不多,殊為可惜。

四、抗病品種篩選與抗病根砧嫁接青心烏龍為防治茶枝枯病的新研究方向

  茶葉市場越來越注重產品是否天然、有無添加物及農藥污染的問題,為因應市場消費觀念的改變,茶業改良場積極發展非農藥防治方法,茶枝枯病防治方法的研究方向,也依此政策方針,多方面進行。茶業改良場研究的新方向將朝向(一)將茶樹枝枯病的抗病性列入育種目標,其目的為防止育成之新品種再受到枝枯病危害,(二)利用育種方法,增強青心烏龍品種對枝枯病的抵抗性,以徹底解決青心烏龍品種之枝枯病問題,(三)抗枝枯病根砧嫁接青心烏龍技術的研究。因此茶業改良場必須積極篩選出抗病品種,以提供試驗所需材料。

五、茶樹品種對枝枯病抗病性之調查結果

  上世紀威力最大的聖嬰現象從1997年4月開始至1998年5月左右結束,全世界氣候呈現異常高溫,1998年的7月是全世界有氣象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個月,同時段在基隆監測站亦出現設站以來的最高溫紀錄,同時該年侵台颱風較少且乾旱,此種氣候型態非常適合茶枝枯病的發生,也最能表現出茶樹品種對枝枯病的抗、感病性。在1998及1999的2年間,調查茶業改良場品種園內包括青心烏龍等104個品種發生枝枯病的情形。依據田間調查的結果,將常見的茶樹品種對枝枯病抗、感病性之強、弱列出如下:

  1. 發病非常嚴重的品種:青心烏龍一種。
  2. 中度發病的品種:武夷、水仙、黃柑、山茶、台茶五號、台茶13號等40個品種。
  3. 發病輕微的品種:桂花、福州、烏骨及美國仔等4品種。
  4. 2年調查皆未發病之品種(暫認為具抗病性的品種):青心大冇、四季春、鐵觀音、香耳(佛手)、台茶1號、台茶2號、台茶3號、台茶4號、台茶6號、台茶7號、台茶8號、台茶9號、台茶10號、台茶11號、台茶12號、台茶14號、台茶15號、台茶16號、台茶17號等57種 。

六、結論與展望

  田間觀察茶樹各品種對茶枝枯病的抗、感病性差異很大,環境壓力(stress)很容易影響植物對病蟲害的抵抗性,因此在不同地點、年度進行茶枝枯病長期的觀察與調查是有必要的。目前國內對茶樹品種抗枝枯病之研究資料並不完整,本文謹就茶業改良場所保存之品種,自然發生枝枯病的情形,做一初步的調查與研究,希望能從中找出具抗病基因的品種,做為枝枯病抗病育種材料及抗枝枯病根砧品種選擇時的參考。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7,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