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推動雲林生態休閒走廊建設計畫

漁業署 江慶源

 

一、緣起

  生態走廊建設計畫原意係為輔導地方發展臺灣西部生態旅遊、建立休憩環境據點,在90年度計畫研提時,經過多次現場勘查、評估檢討後,選定以口湖鄉為本次計畫之施行地點。

  口湖鄉公所在88年度即獲內政部營建署之補助,委託專業顧問公司規劃完成有「雲林縣口湖濱海自行車道路網規劃報告」,對於地區環境、活動內容、工程項目與經費概算等均已有具體資料可供參考,且口湖鄉沿海區域尚有灘岸、溼地及河口生態環境資源,周邊條件尚佳,適合建設為生態休閒走廊。

二、地理環境特色

  雲林縣早年配合國家經濟發展政策,推動「離島式基礎工業區建設計畫」,建立了雲林地區工業經濟產業發展基礎,也因此配合此一計畫改善了雲林沿海地區交通環境,使得沿海鄉鎮不再偏遠,然而在大量工業化的結果,也使得雲林地區海岸線幾乎全部淪陷成為水泥長城,土地大量開發及處理不當的家庭、工業污排水、廢氣等污染源,長期以來也已經對這片土地造成傷害。

  而口湖鄉位於雲林縣沿海4鄉鎮中最南端,以北港溪與嘉義縣新港鄉相鄰接,在中部區域計畫內被歸類為鄉村聚落區,是台灣西部沿海典型的漁業發展鄉鎮,目前鄉內產業活動主要為農漁業,其中又以養殖漁業最為興盛,在以往工業化發展密度較低,加以部分區域受到地層下陷影響、土壤鹽化而產生的草澤溼地環境、防風林等,成為許多生物的棲息地,就發展生態旅遊而言,實具發展的潛力,鄉內包含有箔子寮、金湖跟台子村等3個第三類漁港外,也設置有下湖口、水井、新港北、新港南、下崙北、下崙南等6處養殖漁業生產區,養殖種類包含有鰻魚、虱目魚、鱸魚、蝦、蚵、龍鬚菜等多樣化產物,此外並有台子村紅樹林生育地、成龍溼地、下湖口溼地、椬梧農場等景觀區,均可供作發展生態旅遊之用。

  而如何保存並改善其珍貴之生態與人文景觀資源,並加以適當利用,以達到農漁產業發展、生態共存、環境保護並創造就業機會之目標,是該地區當前重要的課題,亦為本項計畫工作之目標。

三、計畫內容與成果

  依照口湖鄉公所88年度委託專業顧問公司完成之「雲林縣口湖濱海自行車道路網規劃報告」,即期望開發一自行車道動線,藉以串連區內各景點,希望藉由自行車道及相關周邊休憩設施之建置,吸引遊客至此從事此一健康、無污染的戶外休閒活動,提供遊客安全舒適的旅遊環境,除可藉此遊覽漁村風情、漁港景致及養殖區風光,以了解國內漁業產業發展及漁民生活外,並可觀賞沿途蟲林魚鳥等各式生態景觀。

 

  在動線規劃上係以下崙國小、福安宮為起點,至箔子寮漁港,轉經下崙北養殖生產區、防潮堤、跨海橋、金湖村、台子村接湖口村至椬梧村椬梧國中舊址全長計約13公里,沿路經過傳統市集、漁港、養殖漁業生產區、漁村、溼地、地層下陷區、廟宇、河口、防風林等,大致可分為漁港路段、崙潮段、金湖段、台子段及椬梧段5個分區,其中除漁港路段已於89年度獲其他機關補助建設自行車道及休憩涼亭數處外,其餘各分區均有待建設發展。

 

  90年度主要建設項目包含有利用原有農、道路整建為自行車專用道共2.7公里長,針對金湖地區公有之低窪溼地興闢遊客休憩大型涼亭一處以作為遊客休憩中繼站,在生態資源較豐富地區興建觀景賞鳥用之涼亭4座,並在自行車道沿路種植喬木計1,393株、灌木12,695株,期能營造自然美觀風貌,提供生態棲地等四大項工程項目,截至91年3月中旬為止,已全部完工驗收。

四、後續建設輔導工作

  對於口湖鄉公所自行車道整體規劃建設工作上,漁業署90年度生態走廊建設工作僅可說是第一階段告一段落而已,在經過評估檢討後,對於90年度完成項目中,在安全維護及導引指標上,咸認尚有不足,未能充分確保遊客安全並營造出優美景緻,仍需再加強相關安全維護、導引設施項目及後續延續性之建設工作。

  此外為了能提供更完善的服務,有必要覓妥適當地點,設置多功能之服務中心,輔導地方團體進駐,以提供網路資訊查詢、解說導覽申請、團體接待、自行車出租、導引手冊摺頁販售提供、安全保健及相關農特產品、紀念品銷售服務,尤其是解說服務,不僅可使遊客能獲得正確的認知與觀念,發展地方深度旅遊,增加遊客停滯時數,並可藉以增加當地就業人口,而解說系統包含了解說人員的培訓、解說資料的蒐集編製及解說服務系統的建置工作等,整個服務系統對於此一計畫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惟此一工作仍尚待地方意見整合等與協調。

  其次在行程活動規劃開發上,亦應整合周邊生態、地理、人文、宗教、產業等資源,研訂半日、1日至2日的套裝行程規劃,以利推銷,而對於活動內容項目,亦應結合地方業者共同開發適合不同年齡、層次的旅客市場,如漁業體驗活動、宗教巡禮、賞鳥活動、養殖產業觀摩介紹等,以充實自行車活動內容。此外,地方農漁特產品、手工藝品紀念品均可增加地方收益,使文化與產業相結合,開發具文化內涵之農漁產品,包裝工作亦須加以輔導辦理,以增加產品價值。

五、展望與期許

  本項計畫工作之執行在建設地方、協助其發展觀光事業,除可增加周邊相關產業收入(如交通、住宿等)及在地就業機會、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並提供國人優質休憩環境外,主要仍希冀藉由此計畫之執行,輔導地方農漁產業能實際參與此一事業,促進傳統農漁產業之轉型,減緩國內加入WTO可預知對農漁產業的衝擊,增加產業競爭力並維持農漁產品價格,為此一地區注入新生命與活力。

 

  在政府相關輔導工作積極協助辦理下,最後仍有賴地方行動組織的參與、整合與推廣,就本項計畫而言,受到缺乏前期輔導作業、先天相對條件不足等負面因素,其執行成功與否,政府相關部門的努力大約僅佔50%,剩下的50%,完全視地方後續之配合程度,唯有地方自覺,能積極參與共同配合辦理,方可使國家預算發揮功效,展現計畫預期成果。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6,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