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農業新挑戰 創新與機會-「第五次全國農業會議」主任委員開幕致詞

主任委員 李金龍

  各位農漁民朋友、立法委員、長官、老師及各位貴賓、女士、先生:

  今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召開第五次全國農業會議,承蒙各位先進蒞臨指導,金龍首先要表示誠摯的歡迎與感謝。我國已在91年元旦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對我國來說,這是兼具經濟、外交與政治意義的新世紀大事;對農業部門來說,則是從半開放的經貿體制走向全球競爭時代的新里程。依據入會承諾,我們必須逐步調降農產品關稅、開放市場及減少農業總體補貼,這些措施對本土農業之衝擊在所難免。農業發展所涉及的層面,不只是生產價值的問題,還牽涉到糧食安全、農村就業、社會安定、資源利用及生態環境保育等關聯性問題。

  回顧台灣農業發展歷程,各階段都有不同的挑戰,但是在全體農漁民朋友的努力,以及產業界、行政界、學界及研究界的共同支援下,幾次困難農業都能展現高度韌性,一一突破,持續發展。因此,金龍將在既有農業施政堅實的基礎上,秉持農民優先的理念,持續推動農業發展。藉此難得的機會,謹就過去一年農業重要施政情形、未來農業發展方向,以及召開第五次全國農業會議議題重點提出說明如下:

一、農業重要施政情形

(一)推動加入WTO農業因應對策,減輕進口衝擊

  政府加強辦理稻米、水果、養豬、家禽及養殖漁業等產業結構調整計畫,以及農業勞動力之調整與訓練等工作。同時,加強農產品進口管理,對進口稻米採取限量進口與加價措施(自92年起稻米由限量進口轉換為關稅配額制度),對花生、大蒜等22項農產品實施關稅配額制度。

  本會針對加入WTO後最有可能受到衝擊之20種農產品,推動短期價格穩定措施。例如91年第四季稻米產地價格明顯滑落,及部分農產品價格下跌,本會於10月下旬啟動「短期稻米價格穩定措施實施計畫」,加強收購稻米,並降低農會及糧商收購自營稻穀週轉金貸款之利率。其他部分農產品則透過產銷失衡處理計畫、產業結構調整計畫、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或其他相關經費分別因應處理。

  由於我國在入會之前並持續至今積極採行因應對策,加強進口管理,適時啟動特別防衛措施,並密切監視農產品進口與市場價格變化情形,採取短期價格穩定措施,已紓緩部分衝擊,農業受衝擊程度較預期小。91年國內農產價格漲跌互見,農產品下跌4.7%,畜產品價格上漲7.08%,水產品價格上漲0.47%,總價格指數較90年微幅下跌0.17%。農產品進口量值與90年比較,相差不多。農業就業人口未減反增,估計91年較90年增加2,900人,緩衝經濟不景氣對國內失業之衝擊。此結果與先前專家預估農業產值將減少200多億元、農業就業人口將減少2萬2千人相比較,已有效降低WTO對農業的影響。

  展望今年,依我國加入WTO之承諾,須繼續增加農產品進口關稅配額量及降低進口稅率,挑戰還在我們前面,農業部門仍須加強注意因應,以降低持續自由化之影響。

(二)創新農業科技,厚植產業競爭利基

  91年育成水稻、紅豆、綠肥用大豆、食用白玉米、楊桃、扁蒲、小果番茄等多項農作物新品種。近年育成之益全香米、平地水蜜桃、鳳梨新品種已推廣種植11,450公頃,估計增加農民年收益約12億元。建立文心蘭無病毒種苗生產與驗證制度,自91年起於產業界全面實施,估計每年可增加收益5千萬元以上。開發火鶴花保鮮新技術,使以往須仰賴空運外銷之方式,可改採海運,運輸成本由每枝10元降為6元,促使91年火鶴花出口量成長為90年的4倍。

  另外,本會已完成「農業生物技術園區規劃構想」,將輔導設立「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台南縣之「台灣蘭花生技園區」及彰化縣之「國家花卉園區」,發展熱帶農漁畜、蘭花及高附加價值之農業高科技產品,以加速我國農業生物技術產業發展,並以高科技農業帶動農業轉型升級。

(三)推動農業金融改革

  全國農業金融會議於91年11月30日召開,獲致以下5點共識:1. 農漁會及其信用部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一元化管理;2. 全國農業金庫為農漁會信用部業務之上層銀行;3. 貫徹金融監理一元化;4. 制定「農業金融法」;5. 提升農業經濟之競爭力等。依據前揭共識,本會已完成「農業金融法」草案送請立法院審議,以健全農漁會信用業務體系、改善農漁會信用部經營體質、加強農漁會信用部業務規範,及持續推動農漁會信用部改革。另研擬完成「農會法」、「漁會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送立法院審議中,以健全信用部業務管理,並增訂農漁會因信用部經營不善經命令合併之配套措施,及建立協助農漁會轉型之自願性合併機制。

(四)強化農村建設

  推動農漁村整體建設,91年完成農村細部規劃四區、農村發展實質建設80區、農村新生活圈規劃與建設28處,以及10個縣市之一般性漁村環境改善。並完成農漁村社區更新先期規劃2處、農漁村社區更新建設3處、後續公共設施改善八處,以及補助農民研習觀摩教育訓練、農宅輔建與產業文化多元化活動。

  另加強偏遠地區農漁村綜合發展,推動澎湖地區農漁畜生產、農漁村及港灣建設、防風林營造、水土保持及自然生態保育等。在原住民地區推動農業水利建設、部落活性化、農業推廣教育、蔬菜及花卉種苗栽培示範推廣等計畫。

(五)發展休閒農漁業

  持續推動休閒農漁園區計畫,90年、91年補助15個縣共105個鄉鎮辦理,在農漁村建設550個休憩景點,累計吸引遊客超過525萬人次前往旅遊消費,創造園區農產品及周邊休閒產業約10億元的商機。據調查已有3,176位農民在各園區經營田園料理、套裝旅遊行程、農特產品販售、生態解說等休閒農業相關在地產業。

(六)辦理農業救助與保護,加強照顧農民

  依據「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辦法」及「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等法規,加強辦理農漁業救助及補貼。配合「農業發展條例」於92年2月7日修正公布之規定,政府未來將分3年編列預算補足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1,000億元。

(七)推動全面造林

  推動造林綠化,加強生態造林,以提升環境品質,增進水源涵養、維護國土保安之功能。91年全面造林成果如下:

  1. 加強造林:持續推動全民造林運動,並加強造林撫育與民營林業輔導。91年完成新植造林4,126公頃,持續撫育造林地60,530公頃,以及小花蔓澤蘭防治1,600公頃。
  2. 平地造林:輔導農民及農企業造林,配合獎勵與補助,提高其造林意願,並增加平地造林綠化面積,91年度完成平地造林1,590公頃。
  3. 林園綠地生態景觀綠美化:針對都市鄉鎮邊緣地、公園、鐵公路兩側、河川堤防高灘地、風景遊憩地區、學校、水庫集水區及各種公共場所開放空間等,積極植樹綠美化,91年完成營造林園綠地920公頃、培育綠美化苗木170萬株。
  4. 海岸地區造林:針對沿海地區持續植生綠化,以減緩飛砂、季節風、鹽霧及潮浪之危害,91年完成新植造林91公頃。

二、未來農業發展方向

  台灣農業的競爭優勢在於具有技術優勢、空間優勢、本土特殊風味,及具非貿易性之休閒農漁業,我們要運用農業特有的三生(生產、生活、生態)六覺(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及感覺)等特性,結合農業生產科技、農村生活體驗與生態景觀,朝優質、安全、休閒、環保四大方向來努力,為21世紀台灣農業注入新的生命力。

(一)發展優質農業,提升產業競爭力

  在經貿國際化、自由化的大環境下,台灣傳統農業很難和大農國家或低工資、低成本的開發中國家競爭,產業結構必須加速朝向知識、技術與資本密集轉型,升級為精緻化的一級產業、高附加價值的食品加工業及具有特色且無法進口取代的休閒農業。在策略上,必須繼續輔導傳統農業走向企業化經營,獎勵農企業投入高科技農業發展,同時,持續研發創新,善用科技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加強行銷管理,樹立高品質形象,以優良品牌,發展「小而美」的內需型產業,並透過農業策略聯盟整合小農力量,發揮團隊合作效益,發展「大又強」的外銷型產業,進軍國際市場。

(二)發展安全農業,保障消費者權益

  在國際間相繼發生口蹄疫、禽流感、狂牛病等疫病,以及基因改造食品充斥、部分農產品發生藥物殘留等情形下,已使得消費者對於農產品的衛生安全產生疑慮,同時也愈發重視產品品質。在國際農產品行銷上,缺乏衛生安全保障的農產品,無論價格如何低廉,都很難在市場上立足。為保障消費者權益,未來農業施政將從源頭的農用資材安全、生產管理,到下游的農產品衛生,全面嚴格把關,讓消費者能夠安心享用安全的農產品。

(三)發展休閒農業,提供舒適遊憩空間

  為改善農漁村環境,促進城鄉均衡發展,將推動農村土地重劃及農村社區總體營造,加強農漁村發展各項軟硬體建設,改善農漁村生產、生活及景觀環境,以提升農漁村居民生活品質。並結合產業、文化、教育、觀光等資源,擴大推動休閒農漁園區計畫,建構連貫全國休閒農業旅遊網,營造便利、舒適的休閒環境,吸引都市居民到農漁村休閒旅遊。

(四)發展環保農業,維護生態環境和諧

  21世紀是講求全球環保的世紀,91年8月間,聯合國召開「地球永續發展高峰會」,已針對國際間共同的環境、水資源、能源、農業及生物多樣性等課題進行討論,並通過了「約翰尼斯堡永續宣言」及行動計畫,將致力於地球環境的重建。台灣身為地球村的一員,不能自外於此一國際潮流,未來農業施政將加強農業資源利用、國土保安、生物多樣性保育等工作,以及農業廢水與廢棄物減量、回收、循環、再利用等積極作為,並配合推動「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的水與綠建設計畫,共同維護自然環境。

三、第五次全國農業會議議題重點說明

  為因應農業新情勢,第五次全國農業會議特以「開放與振興─台灣新農業」為中心議題,邀請在座各位先進出席,希望能匯集良策,做為制訂我國農業發展政策之重要參據。金龍藉此機會說明這幾項議題的內涵及重點方向,就教於各位貴賓與先進:

(一)建構農業加值體系,開創農業優勢布局

  為提升農業競爭力,應加強農業科技研發,利用我國農業技術優勢,發展優良品種、品質與品牌且具有地區特色之優質農業,並發展衛生安全符合消費者需求之有機或安全農業,進而促使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為精緻化之一級產業、高附加價值之食品產業及具特色之休閒觀光農業,使台灣農業成為全方位之一、二、三級產業。

  因應我國加入WTO,發展農業應有全球化布局及主動出擊之行銷思維,化被動為主動,開發多元化農產運銷通路,加強農產品之國內外行銷,並掌握加入WTO商機,拓展農產品海外市場,將我國優質的農產品行銷到歐、美、加、日本及中國大陸等高所得國家或地區之廣大市場。

(二)調整農業保護措施,維護農民權益

  為維護農業合理的發展空間,我們要靈活運用符合WTO規範之保護與補貼措施,在確保農民權益下推動農業改革及產業升級策略。稻米為我國最重要的糧食作物,應落實推動稻米產銷平衡政策,研擬調整稻米保價收購制度,規劃推動固定給付及價差或所得補貼等措施。對稻米以外之農漁畜產品,將運用符合WTO「農業協定」及「補貼暨平衡措施協定」之規範,研擬具體的補貼措施。同時,建立農產品進口預警及防衛制度,並利用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落實推動「敏感性農產品短期價格穩定措施」,及結合「農產品產銷失衡處理機制」,以減少加入WTO對農業之衝擊。

(三)輔導農民團體創新經營,強化服務功能

  農民團體是農民力量的凝聚,也是政府與農民之間溝通的橋樑,透過農漁會等農民團體的功能,造就台灣農業以技術移轉、資訊傳遞及人力資源發展的農業發展典範。但民國八十年代以後社會、經濟與金融環境丕變,農會缺少信用部盈餘奧援,逐漸威脅農民組織之永續發展,影響其服務農民之職能。

  為加強輔導農民團體創新經營、強化服務功能,除應積極推動農漁會等農民團體自願性之合併外,並研究導入優秀專業人才加入農漁會服務之制度,以提升農漁會經營管理能力。支助農民團體推動休閒旅遊事業,開創老人安養照護等社會服務事業。同時,持續強化農田水利會、農業合作社及農業產銷班等農民團體之組織輔導體系與管理機制,以提升其競爭力及塑造農民團體新形象。

(四)強化農業環境保護,促進資源永續利用

  為營造自然美麗的綠色鄉野,提供安全舒適的生活空間,應加強林地分級分區管理,落實保育天然林、平地景觀綠美化。同時,發展森林生態系經營,以生態方法,融合人民需求與環境價值,加強森林周邊社區參與林業管理機會,達成森林多目標利用經營。

  在農業用水方面,應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並建立農業用水調度使用協調機制,合理有效調度農業用水。在農地方面,維持農業生產環境之完整,研究農業分區之土地分級分區管理措施,加強農業生產區之公共建設,提高維持農地農用之誘因。

(五)推動鄉村振興計畫,縮短城鄉差距

  為改善農漁村環境,促進城鄉均衡發展,將推動鄉村振興計畫,並加強農漁村建設,整合鄉村社區組織,推動社區總體營造,以「由下而上」之組織體系,策劃「以民為主,以農為本」之理念,密切與在地居民或民間團體共同合作,營造「與農共生」的生產、生活及生態環境。

  同時,配合倡導新故鄉運動,整合鄉村農漁產業特色文化或休閒農漁園區之各項資源,推廣休閒農業旅遊及發展鄉村民宿,提供多樣化的休閒遊憩環境。並建構鄉村老年人口照顧支援系統,發展服務產業,創造鄉村就業機會。

四、結 語

  今天,農業界先進及社會各界的菁英,集合產、官、學共聚一堂。金龍深切期盼透過第五次全國農業會議,凝聚各界的智慧,將愛護台灣農業的心化為具體行動,共同釐定未來農業發展策略。為圓滿完成第五次全國農業會議,本會已就前述五大議題分別召開數次預備會議,做為本次大會討論、凝聚共識的初步資料。本會議與會人員之重要建言及會議共識,將納入未來農業施政,研訂計畫積極推動、落實辦理,以建構農業加值體系,開創農業優勢布局,發揮農業多元功能,加速農業轉型及升級,使我國農業得以永續發展,並達確實照顧農漁民收益之目標。

  最後敬祝

  大會圓滿成功,大家身心健康,事業成功,謝謝大家!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4,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