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日本推廣農業廢棄資材再生利用之作法

企劃處經研科 林文傑

一、前言

  日本有鑑於地球上的資源有限,且其環保問題不容忽視,故自1990年代初期起,即積極著手新訂並實施促進資源有效利用法、分類收集容器等包裝資材及促進再生利用相關法等法規,以期努力降低各種事業廢棄物的同時,能締創「化腐巧為神奇」的佳績。在農業廢棄資材再生利用方面頗有佳績,最近較受注目的成功案例如下:

二、廢棄桑枝供做培育食用紫磨菇的生產資材

  日本群馬縣前橋市的養蠶農家,常為所飼養的家蠶食用桑葉後所留下的事業廢棄物(桑枝)處理問題煩惱不已。在日本全國上下積極推展「垃圾減量運動」的壓力下,數位該市的養蠶戶接受「中部農業改良推廣中心養蠶推廣課」的片山精一課長建議: (一) 把幾戶桑農近一個月的桑枝予以收集,並將其修剪成長度約20公分的桑枝後,綁成每梱直徑約20公分的桑枝堆; (二) 將桑枝堆移至桑園中之地勢較平坦,且日照強度較弱的地方; (三) 把剪碎的稻草、米糠、食用紫磨菇菌種等加水予以均勻混合,並將其塗抹在桑枝上,而後以濕澗的舊報紙及非透明性的塑膠布予以覆蓋,防止日光照射。 (四) 在培育過程中,濕度管理對於食用紫磨菇的菌絲發育及成長、日後的食用紫磨菇產量及品質等具有相當大的影響,故應隨時注意舊報紙的濕度,不可使舊報紙發生乾燥現象。 (五) 由於把桑枝、稻草、米糠、舊報紙等多項事業廢棄物搭配成食用紫磨菇的生產資材,除了達到「化腐杇為神奇」的目的外,更可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屬一舉數得的佳例。

三、 海扇貝殼加工成肥料及飼料

  北海道常呂町向來以盛產水產品聞名於日本,其中以每年捕獲4萬公噸的海扇貝自豪,但也常為處理海扇貝所留下的事業廢棄物(海扇貝殼)煩惱。因此,該地行政機關、農協、漁協及水產業界等,為減少事業廢棄物積極促進資源有效利用,共同成立「北海道常呂町產業振興公社」(註:日本所稱之「公社」相當於我國的「公營企業」),自今年4月1日起,開始生產肥料及蛋雞用飼料),常呂町每年約有7,000公噸的海扇貝殼為事業廢棄物,而一般旱田所種植的農作物在長期使用化學肥料後之土壤多呈酸性反應;因此,該公社有鑑於海貝殼擁有多種植物生長所需之微量要素等成分的同時,亦發現海扇貝殼屬鹼性物質(其pH值約8.1),碾碎後,可製成良好的有機性土壤改良劑;所以打算每年生產5,000公噸的肥料,經由農協配銷給該地區及鄰近的十勝等地的旱作農家,供做栽培小麥、甜菜、紅豆時之部分基肥。

  另雞蛋的蛋殼成分裡含有相當多的鈣質,在蛋雞幾乎天天下蛋的情況下,蛋雞所食用的飼料必須含有大量的高品質鈣質,才不會發生生產無蛋殼的軟蛋等劣質蛋;而海扇貝殼含有許多高品質的鈣質,正好符合供做蛋雞飼料添加物使用。因為,該公社決定今年將1,000公噸的海扇貝殼精磨成粉狀,並以攝氏150度高溫予以消毒,以防止沙門氏菌(Salmonella)等病菌殘留後,供做養雞農家調配蛋雞飼料使用。政府配合提供「振興農業補助款」,由相關業者提供部分資金,以產官學界的智慧,進行農漁牧業的策略聯盟,達到「化腐杇為神奇」的環保理想。

  國內現存牡蠣等多項貝類水產品廢棄物,在國內盛行各種策略聯盟及重視環保的此時,或許我們能以此案例為藍圖,發展有機肥料、蛋雞及蛋鴨(註:日本的蛋類生產以雞蛋為主,其他的家禽類之蛋類產量很少,故一般市場上沒有蛋鴨用飼料。)等符合國內需要的產品。

四、竹粉供做土壤改良劑

  位居靜岡縣藤枝市的曾根木工所,因業務關係常為使用後之竹類廢棄物處理問題煩惱不已,但於3年前偶然的情況下,發現這些竹類具有特殊的氣味,可能對於農作物防止蟲害有所助益;因此將其碾成竹粉,供做土壤改良劑,並請該地的農家進行實驗,結果發現實驗組所種植的草莓 、青蔥、含葉子的生薑、萵苣等之圃場蟲害較對照組明顯減少,且其食用時之口感及味道也較對照組可口,進而促使實驗組的農產品末端消費市場售價平均較對照組高30~50%。為了使此新發現能予以商品化,達到開創新商機、降低使用量、提高農產品品質之理想,曾根木工所自今年4月起,將此新產品名稱命名為「竹娘」,以土壤改良劑的名義,在靜岡縣內試銷。

五、結語

  伴隨農業生產後常產生許多廢棄資材,增加許多處理成本及環境衝擊,如能有效利用,化腐杇為神奇,一則達到污染減量目的,又可提高農業之附加價值,日本的例子值得我國相關農業試驗研究單位參考。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