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參、重要施政

一、推動加入WTO因應措施,加速農業轉型升級
二、發展農業知識經濟,厚植農業競爭利基
三、推動農業策略聯盟,發揮農業資源整合效益
四、確保基本糧食安全,促進農糧產業升級
五、營造優質漁業經營環境,發展高經濟價值產業
六、推行畜牧業統合經營,建立產業新形象
七、促進農產運銷現代化,提高運銷效率
八、健全農業防疫檢疫網,確保農產品衛生安全
九、強化農漁民團體功能,增進農漁民福祉
十、建設農村新生活圈,塑造農村新風貌
十一、加強山坡地水土保持,維護公共安全
十二、保育自然資源,維護環境生態
十三、增進國際農業合作與兩岸農業交流
十四、檢討修正農業發展條例,強化農業法制

  91 年全力推動各項農業建設,包括水旱田利用調整、產業發展、休閒農漁園區、農漁村建設及產業文化等多項重要計畫,以提升農業競爭力;並加強治山防災,推動全面造林,重視生態保育與環境維護,使台灣農業成為現代化的綠色產業。

一、推動加入WTO因應措施,加速農業轉型升級

  加強辦理稻米、水果、花生、養豬、家禽及養殖漁業等產業結構調整計畫,以及農業勞動力之調整與訓練等工作。由於我國在入會之前並持續至今積極採行因應對策,加強進口管理,適時啟動特別防衛措施,並密切監視農產品進口與市場價格變化情形,採取短期價格穩定措施,已紓緩部分衝擊。 91 年因天候因素導致多項農產品增產,加以部分農產品進口增加,國內農產價格漲跌互見,其中以二期稻米及水果的價格下跌幅度較大。整體而言,農業受衝擊程度較預期小,農業就業人口反呈小幅增加,緩衝經濟不景氣對國內失業之衝擊。

二、發展農業知識經濟,厚植農業競爭利基

  91 年育成紅豆、食用白玉米、楊桃、扁蒲、稻米等優良新品種,並研發農產品種苗繁殖、栽培管理、保鮮貯運等新技術。由國科會、中研院及本會共同補助經費支持「水稻基因組序列分析」研究計畫,完成水稻第 5 條染色體的定序解讀,提升國內生物科技水準。推動設置農業生物技術園區,完成「農業生物技術園區規劃構想」,預訂設立「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台南縣之「台灣蘭花生技園區」及彰化縣之「國家花卉園區」,加速農業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推動農業資訊化與知識管理應用,整合農業單位所擁有之生產及經營管理核心知識。執行「農業資訊社群網絡」計畫,累計完成 261 個各級農漁會區域網路系統。推動農民終身學習計畫,並辦理農村青年農業專業訓練,培植優質農業人力資源。

三、推動農業策略聯盟,發揮農業資源整合效益

  加強生產、加工、物流、休閒農業及貿易等聯盟運作,選擇芒果、文旦、東方梨、鳳梨、柑橘、大宗蔬菜等 17 項產業為優先推動項目,輔導組織運作與提升生產技術。整合倉儲、運輸、通路與加工業者等通路資源,建立農產品供應鏈,發揮調節供需功能。篩選優良農特產品 128 項,以「寶島珍品」共同品牌行銷。整合農林漁業資源,架構休閒農業資訊網絡並結合「農業易遊網」,參與國際展覽活動及媒體行銷。透過農業策略聯盟,加強農產品行銷,積極拓展內外銷市場,將芒果、楊桃、蓮霧及大宗蔬菜等農產品擴大輸往新加坡、澳門、香港、加拿大、日本及大陸等市場。

四、確保基本糧食安全,促進農糧產業升級

  為兼顧糧食安全與農業轉型升級,推動「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調減稻米、雜糧等保價收購作物生產面積,辦理休耕種植綠肥、翻耕、水源涵養等措施,或輔導輪作地區性特產。其他農糧產業基於市場導向、適地適作原則,發展精緻農業,以種苗、花卉、外銷蔬菜、新鮮菇類、熱帶水果等為發展重點。另輔導發展農村食品加工事業,利用地區性農特產原料,開發具地方特色之農特產加工品,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

  92 年起,我國稻米進口方式由限量進口轉換為關稅配額制度。本會已研擬產業因應調整及價格穩定措施,將視市場榖價變動情形,適時啟動價格穩定措施,當產地稻穀價格低於直接生產成本每公斤 15.2 元時,將給予稻農現金救助,以保障稻農收益。

五、營造優質漁業經營環境,發展高經濟價值產業

  推動國際漁業合作與責任制漁業,維護漁船作業權益,強化遠洋漁業管理,落實遠洋漁業資源保育與經濟利用並重。推動漁業多元化建設,調整漁業生產結構,並發展海上箱網養殖、海水養殖、水產種苗、觀賞魚等科技型養殖。擬定漁業動力用油優惠油價調整措施及漁船收購計畫,配合輔導漁民轉營海洋養殖、休閒及娛樂漁業,以符合 WTO規範、永續利用漁業資源及兼顧漁民權益。建構海洋牧場及生態休閒走廊,投放軍艦礁及電桿魚礁,強化漁業資源復育與管理,引導漁業朝多元化及生態、環境、保育方向發展。

六、推行畜牧業統合經營,建立產業新形象

  調整畜禽產銷體系,輔導辦理統合經營及策略聯盟,結合產、製、銷一體之行銷網路,強化畜禽產銷穩定及市場調節之能力。加強國產畜禽產品之認證及行銷,建立「台灣珍豬」、「鮮乳標章」、「台灣土雞」等共同標誌,塑造國產畜禽產品優良形象。獎勵輔導設立液蛋加工廠,促進蛋品多元化與強化調節雞蛋產銷之能力。辦理牛羊產業結構調整計畫,獎勵不具競爭力酪農戶離牧。推廣牧場減廢及資源再利用,解決畜牧場污染問題。加強動物保護,強化流浪犬之收容管理,並結合民間力量,落實動物保護工作。

七、促進農產運銷現代化,提高運銷效率

  健全農產品運銷體系,強化通路整合力量,加強產銷調節,有效穩定農產品價格。推廣優良農產品品牌,推動品牌水果認證。建立農產品批發市場經營績效指標,推動健全交易制度。輔導農民團體充實預冷、清洗、包裝及冷藏運輸設備,建立現代化作業場。協助國產農產品拓展國外市場,委請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規劃、組團參加國際性農產品展覽,並針對有外銷潛力的農產品,改進包裝設計,塑造台灣精緻農產品形象。

八、健全農業防疫檢疫網,確保農產品衛生安全

  我國加入WTO後,進口農產品的種類及數量大幅擴增,使疫病蟲害發生的風險增加。本會持續加強動植物防疫檢疫,建構完善之動植物疫情監測體系,並成立走私農產品鑑定小組,配合加強農產品緝私工作,以防杜重要疫病蟲害入侵。加強畜禽產品藥物殘留監控、抽驗、追?及管理,強化屠宰衛生及肉品檢查制度,維護農業生產與消費之安全。

  妥善處理美國蘋果蠹蛾事件,並針對狂牛病、狂犬病、禽流感等疫病進行監測,維護我國為該等惡性傳染病之非疫區。我國發生豬隻口蹄疫後即積極推動各項防疫措施,加速撲滅口蹄疫,至 92 年 2 月 26 日已屆滿 2 年無疫情,已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申請認定為「使用疫苗之口蹄疫非疫國」,並持續加強各項措施,使台灣早日成為口蹄疫非疫區。

九、強化農漁民團體功能,增進農漁民福祉

  輔導農、漁會推展事業,補助信用部被接管農漁會之相關業務經費,並支助執行振興計畫。研擬完成「農業金融法」草案,經陳報行政院審查後,於 92 年 1 月 8 日送請立法院審議,以健全農漁會信用業務體系、改善農漁會信用部經營體質、加強農漁會信用部業務規範,及持續推動農漁會信用部改革。建構農村聚落居民生活照護支援體系,及輔導農家經營田園料理與家事服務,開創新收入來源。持續辦理農業天然災害救助、發放老年農民福利津貼、農漁民第二專長訓練,並加強農業金融服務。

十、建設農村新生活圈,塑造農村新風貌

  推動「農村新風貌」計畫,落實由下而上之「社區總體營造」理念,以農村社區居民為核心,兼顧產業經濟、文化發展與環境保護,改善農村環境,辦理農村綜合發展規劃及建設、農村新生活圈、農宅輔建與產業多元化活動,及加強原住民地區發展,促進城鄉均衡發展。推動休閒農漁園區計畫,將農業產業資源、田園景觀與休憩資源互相結合, 91 年補助 15 個縣 99 個鄉鎮推動休閒農業,在農漁村建設 550 個休憩景點,活絡農村經濟與創造就業機會。

十一、加強山坡地水土保持,維護公共安全

  加強坡地防災整治,辦理崩塌地及土石流潛勢溪流調查,並落實山坡地管理。已完成土石流防災應變、網際網路地理資訊及工程管考等 3 大系統,於颱風豪雨期間可即時分析土石流警戒情形,並提供各項防災資訊。加速崩塌裸露地植生復育,發揮國土保安及穩定坡面之功效。加強區域性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保育山坡地水土資源。推動 921 震災復建計畫,加強土石流防治、崩塌地處理、緊急災害處理等水土保持工作。

十二、保育自然資源,維護環境生態

  辦理全民造林及國、公有地造林工作,推動平地造林,將綠化的範圍延伸至平地、都市周邊及海岸地區,並結合社區力量,永續發展林業。推展森林生態旅遊,整合全島原有山區步道,提供豐富的生態之旅。加強推動「野生動物保護法」、「文化資產保存法」及「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落實生物多樣性之維護。加強農田水利建設,辦理農田水利設施更新改善,推動圳路綠美化及生態工法,推廣省水灌溉,並強化農田水利會監督輔導。

十三、增進國際農業合作與兩岸農業交流

  強化國際農業合作,積極參與WTO與APEC等國際組織之農業相關活動,並推動台泰、台越、台荷、台加、台美等雙邊農業合作。推動兩岸農業交流,採循序漸進作法,優先推動調整農產貿易與投資項目、農業資訊合作,強化安全機制及拓展國產農產品大陸市場;中長程將共同防制農產品走私、處理漁事糾紛及維護漁業資源,並擴大農產貿易與投資,促進雙方產業分工。

十四、檢討修正農業發展條例,強化農業法制

  「農業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於 92 年 2 月 7 日公布施行,修法重點為合理放寬農地利用限制,促進農地有效利用及得以排除公共債務法之限制,未來政府將分 3 年編列預算補足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 1,000 億元。為落實執行該條例,需增修訂之相關子法規共13種,正積極辦理中。另外,積極推動「農業金融法」、「農業合作社法」等重要農業法案早日完成立法,提升施政效能。

  • 回上一頁
  • 94-03-01:10,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