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貳、農業概況

一、農業生產指數
二、農業生產結構
三、農業生產概況
四、糧食消費
五、農產價格
六、農產貿易
七、農家戶口及就業人口
八、農家所得

  農業生產以維持產銷平衡,確保糧食供應,提高生產品質,兼顧生活與生態平衡為目標。87年受全球「聖嬰年」效應影響,農業多呈減產,農業生產指數較上年下降6.70%,農產品產地價格因而相對上年呈現漲多跌少,農產貿易亦減少2成以上;雖然如此,農業仍能提供國人充裕糧食與主要營養素。近年來工商業蓬勃發展,創造許多農村就業機會,致使農業就業人口逐年減少,農家所得來自農業外之比率增加,使得農家所得趨於多元化,對穩定農村經濟與農民生活顯有助益。

 

一、農業生產指數

  87年農業生產指數初步估計為92.11(85年為100),較上(86)年下降6.70%。以各分類指數而言,農產類因稻米、雜糧、蔬菜、水果、花卉等較上年減產,類指數下降8.26%為93.21,主要係上年底氣溫偏高,果樹株體休眠不足,開花結實不理想,以及短期作物受6月豪雨及瑞伯颱風影響,而大幅減產所致;林產類因樹實、菌類、生筍等林業副產品較上年增產7成以上,類指數上升27.20%為143.07;漁產類中,遠洋漁業漁獲量雖較上年增加5%,惟多屬低價位魚種,致分類指數不升反降,另近海及養殖漁業亦呈減產,綜合漁產類指數下降5.19%為96.79;畜產類因毛豬減產1成3,類指數下降7.28%為85.82。

 

二、農業生產結構

  87年農業生產總值估計為3,795億元,與上(86)年持平,主要係氣候異常影響農作物生產,農產產值減少所致。87年農林漁牧4大產業中,以農產產值占43%比重最大,其次畜產占31%,漁產再其次占26%,林產僅占0.2%。與上年產值結構比較,農產減少3個百分點,畜產增加3個百分點,漁產及林產則不變。

  87年農產產值1,645億元,較上年減少5.31%。在各類農產產值結構方面,以水果占26%最多,蔬菜及稻米均占22%,特用作物占19%,雜糧及其他作物各占4~7%,此一結構與上年大致相當。

 

三、農業生產概況

  87年由於全球「聖嬰年」效應,氣候異常,對農業生產造成影響,因此全年農業生產並未大幅增產,各主要農產品生產概況分述如下:

農產類

 

  1. 稻米全年稻作面積為364,538公頃,較上年微增0.09%;稻穀總產量約189萬公噸,較上年減產7.46%;其中第1期作收穫面積201,424公頃,略較上年同期減少,稻穀產量亦受6月豪雨影響,減為117萬公噸;2期稻作收穫面積為163,114公頃,雖較上年同期增加0.56%,惟稻穀產量則受瑞伯及芭比絲颱風影響,減為72萬公噸,創歷年來第2期作最低產量。
  2. 雜糧作物
    為因應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政府實施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期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已使部分雜糧轉作或休耕,致雜糧作物多呈減產,其中大豆減產55.27%;飼料玉米減產46.96%;甘藷減產27.78%;高粱減產23.45%;紅豆產量亦減11.02%。
  3. 特用作物
    全年各項特用作物生產互有增減,其中落花生因種植面積減少1成,又年中雨水多,花生地下莢果受影響而減產19%;原料甘蔗減產13.81%;檳榔則因結實面積增加而增產9.78%;茶葉採收量亦增加5%。
  4. 水果
    受聖嬰現象影響,果樹植株休眠不足,開花結果不理想;年內2月、6月、10月又逢豪雨、冰雹、霪雨及颱風等侵襲,致各種水果多呈減產。龍眼逢小產年,又氣候異常,結果率低,單位產量大減而減產60.69%;梅、荔枝、葡萄及番荔枝等因暖冬,樹體休眠不足,開花著果普遍偏低,又逢豪雨、冰雹危害而分別減產52.39%、46.62%、43.62%、41.22%;餘如芒果、梨、香蕉、鳳梨、楊桃、蓮霧及番石榴等產量增減幅度不大。
  5. 蔬菜
    受氣候異常影響,各類蔬菜多呈減產,其中蒜頭、馬鈴薯等因種植面積與單位產量均較上年為低,減產3至4成;洋香瓜雖收穫面積增加,惟因雨害致單位產量大幅下降而減產2成左右;毛豆、番茄、蘿蔔及竹筍等減產幅度亦在1成以上;胡瓜則因種植面積增加而增產2成;結球白菜及茭白筍等亦因種植面積增加而增產1成左右;甘藍及花椰菜等大宗蔬菜之增減幅度為2%左右。
  6. 花卉
    全年各類花卉生產互有增減,其中唐菖蒲、百合及菊花因種植面積減少而分別減產29.29%、14.39%及9.01%,大理花及玫瑰則增產1至4成。

 

林產類
為肆應自然保育與國土資源維護意識之高漲,林業經營方向已由過去的經濟生產目的改為以國土保安、綠化美化、野生動物保護、生態保育及休閒遊憩等多目標經營,近年來木材生產已經大為減少。全年用材產量為3萬3千立方公尺,與上年持平;薪竹材亦略為減產;林業副產物則因樹實、菌類及生筍等產量增加而增產7成以上。

漁產類
全年總漁獲量約為132萬公噸,較上年增加0.65%,其中遠洋漁業產量78萬公噸,占總漁獲量之6成,較上年增產4.59%;近海漁業產量22萬公噸(占17%),減產1成;沿岸漁業產量4萬餘公噸,增產4.68%;海面養殖業產量近3萬公噸,減產13.76%;內陸養殖產量24萬公噸,呈小幅增產;內陸漁撈漁獲量則不多。

畜產類
全年各種畜禽及其產品多呈減產,其中肉牛生產仍呈遞減趨勢,較上年減少14.55%;羊因近年來擴養迅速,價格下滑,致產量減少13.22%;毛豬受口蹄疫影響,已喪失外銷市場,停止出口,而為達產銷平衡,養豬業者亦淘汰種豬及縮減飼養規模以為因應,致全年毛豬生產量續減為109萬公噸,較上年減少12.94%;餘如蛋類、肉雞及牛乳等產量與上年相若。

 

四、糧食消費

  86年台灣地區每人平均各類糧食供給量為穀類96.2公斤(其中白米58.4公斤,麵粉30.3公斤)、薯類23.4公斤、糖及蜂蜜24.5公斤、子仁及油籽類31.7公斤、蔬菜類108.3公斤、果品類150.1公斤、肉類77.3公斤、蛋類19.4公斤、水產類42.4公斤、乳品類59.0公斤、油脂類26.7公斤。與85年比較,薯類、蛋類、水產類、果品類、乳品類、肉類及油脂類等7大類糧食供應增加,其中薯類、蛋類及水產類增幅達10%以上,其餘4大類糧食雖減少,但減幅均未超過2%。

  按各類糧食供應水準計算而得之86年台灣地區每人每日主要營養素可獲量為熱量3,045大卡,蛋白質101.1公克(包括植物性蛋白質49.9公克,動物性蛋白質51.3公克),脂肪131.1公克。與85年比較,熱量、蛋白質及脂肪分別增加2.43%、3.36%及3.37%。

  PFC比率係指熱量來自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之百分組成,可用以觀察國民膳食結構是否符合理想狀況,理想之PFC比率約為12:30:58。利用主要營養素可獲量推算之86年台灣地區PFC比率為13:39:48,顯示目前國民之膳食結構有脂肪攝取過量、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之現象。

 

五、農產價格

 受生產面減產之影響,87年農產品產地價格多呈上漲,茲將各主要農產品產地價格變動分述如下:

稻穀
全年蓬萊稻穀產地價格平均每公斤18.74元,較上年同期上漲4.38%,主要係單位產量受豪雨、颱風及病蟲害影響,全年稻穀產量減少7%所致。

蔬菜
全年蔬菜農場價格,與上年同期平均比較,呈漲多跌少,主要係2月、6月豪雨及10月份瑞伯、芭比絲颱風來襲,均造成短期間蔬菜價格上漲所致。各單項蔬菜中,以敏豆上漲8成4為最大漲幅,其次菠菜上漲6成8,甘藍上漲6成2,大芥菜上漲4成1。

水果
全年水果農場價格,與上年同期平均比較,漲多跌少,由於氣候異常,上年底氣溫偏高,本年初春雨不歇,致果樹開花結實不佳,尤以上半年生產之水果影響較大。各單項果品中,龍眼價格較上年上漲1.5倍,荔枝上漲8成6,新世紀梨上漲5成7,香蕉則下跌3成。

花卉
全年花卉農場價格,與上年同期平均比較,跌多漲少,主要受經濟不景氣影響,非民生必需品之花卉,消費意願降低,需求減少所致。各單項產品中,香石竹下跌2成,玫瑰下跌1成6。

毛豬
全年毛豬交易價格平均每公斤46.08元,較上年同期平均上漲26.61%,由於豬隻口蹄疫事件,養豬業者縮減飼養規模,故自3月份起毛豬供應略顯不足,交易價格緩步上揚,至9月份逢農曆7月中元普渡祭祀增多,豬價亦達全年高峰為每公斤69元,爾後雖回穩下滑,惟年底之交易價格又回升到每公斤62元以上。

肉雞
全年肉雞產地價格平均每公斤為39.28元,較上年同期平均上漲4.62%,為因應美國雞肉進口,養雞業者有計畫的減養,加以天熱,育成率降低,使得國內肉雞供應略有減少而價格小幅上揚。

雞蛋
全年雞蛋產地價格平均每公斤為29.36元,較上年同期平均上漲29.58%,主要係上半年蛋價偏低,蛋農調節生產,加以夏季氣溫偏高,熱緊迫造成雞隻產蛋率降低,雞蛋供應減少,使得本年雞蛋價格有較大漲幅。

水產品
全年水產品產地批發價格,與上年同期平均比較,跌多漲少,其中旗魚下跌2成5,虱目魚下跌1成7,牡蠣下跌1成6,文蛤則上漲4成。

 

六、農產貿易

  依據進出口通關資料,87年我國進出口貿易呈現衰退情形,貿易總值為2,153億美元,較上年減少213億美元或8.99%。農產貿易同步呈現衰退,進出口總值109億美元,亦較上年減少30億美元或21.62%,其中出口31億5千萬美元,占總出口值2.85%,較上年下降0.42個百分點;進口77億9千萬美元,占總進口值7.45%,亦較上年下降1.26個百分點;貿易逆差46億44萬美元,則較上年縮小13億美元或22.22%。魚類及其製品、皮及其製品為出口大宗,出口值分占農產品出口總值的3成以上;進口則以穀類及其製品、木材及其製品較多,各占農產品進口總值的1成以上。

 

七、農家戶口及就業人口

 由於經濟快速發展,提供大量的工作機會,加以農業部門成長相對緩慢,造成農戶及農業就業人口呈現減少趨勢。依據調查資料,86年台灣地區農戶數為780,246戶,占台灣地區總戶數之12.61%,農戶戶內人口372萬人,占總人口之17.16%。農業就業人口則有82萬2,000人,較上年續減6.38%,占總就業人口之比率8.9%,較上年亦續減0.7個百分點。

 

八、農家所得

 依據台灣地區家庭收支調查資料,86年平均每戶農家所得為90萬7,000元,較85年增加2.46%,其中來自農業所得為15萬5,000元,或占17.02%;農業外所得75萬2,000元,則占82.98%。若剔除戶量因素,農家平均每人所得為20萬7,000元,較上年增加1.99%。

  • 回上一頁
  • 94-03-01:11,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