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陸、農糧管理

一、糧政管理
二、農藝作物產銷調整
三、園藝作物產銷改進
四、肥料政策調整
五、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
六、輔導農產品加工業之發展
七、農糧資材管理
 

  農糧管理之重點係配合跨世紀農業建設方案之推動及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強化糧食進出口及產銷管理,並確保糧食供應安全;加強農、園藝作物生產技術改進及產銷調整,發展高品質花卉及植物種苗產業,以提升農產業競爭力;加強農藥、肥料、農機等農業資材之管理及合理使用,以確保農業生態環境永續經營;輔導農產品加工業之發展及加強推動優良食品標誌,迎合消費市場需求之趨勢。

 

一、糧政管理

(一)確保糧食安全與強化糧政管理

 

  1. 掌握糧源,調節供需
      為掌握糧源、穩定糧價及提高農民收益,自民國63年設置糧食平準基金收購農民稻穀。89年1、2期政府收購農民稻穀50.8萬公噸,支付收購價款102億元。
      89年6月中旬連續豪雨及10月、11月間碧利絲及象神颱風影響,89年1、2期部分稻作植株發生倒伏發芽,稔實不良,不符合公糧驗收標準,為解決農民困境,本會經與公賣局協商,同意依本會「收購天然災害稻穀作業要點」按輔導收購價格每公斤18元進行收購,充作公賣局釀酒原料。89年1期收購災害稻穀5,445公噸,農民受益約9,800萬元;2期作收購1,321公噸,農民受益2,300餘萬元。
      每年2月至5月間為稻米青黃不接期,市場易因稻米分佈不均或供給不足,產生供需失調,為穩定糧價維持民生安定,訂定「穩定糧價作業要點」,成立穩定糧價作業執行小組,密切掌握市場脈動,適時釋出公糧或進口糯米以穩定供需及糧價。89年進口糯米1,002公噸。
  2. 公糧之撥售與推陳處理
      台灣地區所需軍糧、專案糧(法務糧、救濟糧、榮民糧)、釀酒糧、內外銷米食加工用糧、調節民食(學校午餐食米、機關糧、良質米銷售)等均按月配撥穩定供應,89年合計供應171,535公噸(折糙量),對安定軍糈民食,調節市場供需極有助益。
      為推陳舊期庫存公糧,辦理標售外銷及搗碎撥作飼料用米,89年外銷食米113,297公噸(折糙量),撥售搗碎飼料用糙米84,449公噸,有效騰空倉容,便利經收新期稻榖。
  3. 健全糧政管理體系

    (1)糧食倉儲管理

      籌措收購農民稻穀所需倉容,加強庫存公糧稽查,倉庫環境衛生之整理、倉庫安全之防護、災害防範及蟲鼠害防治等工作,以維護公糧物資安全,減少公糧虧短案件之發生及公糧損失。此外本年並執行糧食倉儲及設備現代化計畫,補助農會整建糧食倉庫585坪,修繕政府倉庫12倉,以改善糧食倉庫結構,提昇儲穀品質及因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政府米進口後之儲放作業需要。另補助農會設置礱穀機、堆高機、輸送機、地磅等倉儲加工設備,以改善倉庫作業環境,節省勞力,提高營運效能。

    (2)糧商輔導與管理

      糧商登記作業依據糧食管理法及糧商管理規則規定,於89年12月31日完成糧商換照作業,計有6,773家糧商辦理換照;未來仍將持續受理糧商申請登記及異動變更作業,確實掌握糧商動態,並廣泛蒐集糧商意見,檢討並簡化糧商登記作業,落實簡政便民政策。

      為協助碾米業者取得工廠用地擴大一貫作業經營,輔導糧商申請變更非都市土地作為興(擴)建碾米設備及相關設施,計有40家糧商申請,其中30家已完成變更作業程序,順利取得建(擴)廠用地,尚有10家申請案件,現正由縣市政府依程序便理初審中。

    (3)加強米食推廣

      為加強宣導國產優良食米,建立國人對米食營養與健康的正確認知,除編製米食食譜、影音光碟片等文宣資料贈閱各界,及開辦營養午餐學校人員米食調製研習班、炒飯料理推廣活動外,並配合節慶假日舉辦67場米食宣導推廣促銷活動。

    (4)糧食進出口管理

      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開放食米進口,除配合經貿新情勢,重新修訂稻米產業因應對策外,並對進口食米配額制度進行規劃研擬,檢討現行糯米(粉)及米食製品進口暨食米出口等作業,以建立整合性進出口管理體系。

(二)改進糧食平準基金運作及其財務結構

  為穩定糧價及提高農民收益,自民國63年設置糧食平準基金收購農民稻穀。基金成立後,政府基於整體財政調度考量,年度預算不足支應收購農民稻穀所需資金,均向行庫借貸因應,借款滾存累積,利息負擔沉重。截至89年12月底止,基金尚未填補之短絀達1,150億元,財務結構甚不理想。

  為有效改善糧食平準基金之營運,本會於88年7月8日研擬「糧食平準基金之運作及財務結構改進方案」報院核定,並經行政院交付經建會核議。該會經召開委員會議討論後認為:本方案執行後可有效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原則同意本方案,惟建請本會研究以「直接給付」替代「稻穀保價收購」之利弊得失,提供農業政策檢討修正參考,並建議本會未來檢討降低稻米安全存量,以減輕公糧處理負擔。另因考量基金已失去價格平準功能,故建議裁撤糧食平準基金,原基金向行庫舉借之債務,納入中央政府公共債務,由債務基金提前償還一部份或全部,以減輕債務利息負擔;各年度稻穀保價收購所需資金,則由本會循預算程序編列。行政院依據經建會之審議結論,以88年12月13日台88農45016號函及89年9月1日台89農25929號函核復,同意基金自90年度起裁撤,基金原有債務移入中央政府公共債務餘額;89年12月底之稻穀庫存餘糧移由農業發展基金承接;稻穀購銷業務改由農業發展基金繼續辦理,以達成增加農民收益、合理穩定糧價及確保糧食供應之政策目標。本會業已於年底將939.8億餘元債務移交財政部並將庫存餘糧56.4萬餘公噸糙米移撥農發基金承接,另並函報行政院配合修正「農業發展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部分條文,以利銜接辦理稻穀收購業務,並公告廢止「糧食平準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及「運用糧食平準基金收購稻米實施辦法」。

(三)提昇國產稻米品質及競爭力

  為因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進口稻米可能對國產稻米所產生之衝擊,本會採取下列之措施,以提昇國產稻米之品質與競爭力。

  1. 辦理強化良質米產銷計畫,89年辦理43,950公頃,輔導農民採集團栽培方式於良質米適栽區,種植轄區農業改良場推薦之良質米品種,採用經檢查合格採種田種子供應育苗中心統一育苗供應,並透過稻作代耕組織實施各項田間管理作業,合理施肥,注意病蟲害防治及灌排水,以提高稻穀品質,並於適期收穫及適確乾燥後,加工碾製以小包裝良質米銷售,以因應消費需求,提昇國產稻米競爭力。
  2. 辦理公糧稻米品質檢驗:對委託倉庫所加工之糙、白米、外銷米等嚴格執行品質檢驗,以提供優良品質之公糧稻米。
  3. 加強公糧衛生安全檢驗:辦理稻米重金屬含量及農藥殘留量之調查檢測,以掌握各地區公糧品質之衛生安全,完成檢驗計151件樣品。調查結果,重金屬含量方面均未發現有超過食品衛生限量標準者,農藥殘留量方面符合國家標準者始依相關規定辦理加工使用,確實保障公糧稻米之衛生品質安全。
  4. 加強市售食米之品質檢驗與管理,確保消費者之權益:完成市售小包裝抽檢1,600件,抽檢之結果,包裝、標示、品質等檢驗項目均符合者約7成。未符合規定者均開出限期改正通知書,敦促於期限內改善。
  5. 推動CAS良質米「台灣好米」之共同品牌,統一設計包裝,選擇共同銷售通路及加強媒體宣導,建立「好米賣好價」市場機制。
  6. 強輔導優良廠商申請CAS良質米標誌認證,建立CAS良質米品牌,並加強產品認證管理,目前計有10家廠商及16種品牌。
  7. 導農會辦理稻米品質競賽活動,鼓勵生產高品質稻米並建立良質米品牌,89年度計辦理4場地區性鄉鎮比賽及2場縣級比賽。
  8. 請中國生產力中心進行稻米加工產業診斷,並對19家廠商進行駐廠輔導;另辦理1場品管優良工廠觀摩活動。
  9. 理稻米理化品質檢驗工作:為建立食米理化品質資料庫,以利分等分級制度之建立,計調查市售食米新鮮度酸鹼值378件,平均值為6.5;檢測蛋白質含量366件,平均含量為6.7%。
  10. 稻米品質教育訓練計25場,受訓人員1,384人。包括甄選米穀檢驗人員30人、稻米加工業者計165人取得合格證書、大宗食米採購人員訓練900人等。

 

二、農藝作物產銷調整

(一)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

  為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及國內外環境變化,加速調整農業產銷結構,自86年7月起推動「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調整保價作物生產結構。

  1. 調整稻米、雜糧契作原料甘蔗生產目標: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國內稻米生產將配合限量進口,以「供需平衡」為目標,實施稻米計畫生產,並強化良質米產銷。為削減農業境內支持,優先調降雜糧、契作甘蔗生產面積,並以現金直接給付逐漸取代保價收購。
      實施以來,國內稻作面積由86年之36.4萬公頃降為89年之34萬公頃,同年間稻米生產量由166萬公噸降為154萬公噸;保價雜糧面積由86年之4.5萬公頃降為89年之2.1萬公頃;契作原料甘蔗面積由85/86年之2.2萬公頃降至88/89年期之1.2萬公頃,均達成計畫目標。
  2. 加強農田生態保育,維護農地永續利用:
      對於調整生產之農田,加強生態維護措施,輔導辦理休耕或輪作其他地區性農特產品。休耕田區鼓勵種植綠肥,每公頃給付上限4.1萬元;輪作地區性特產及雜項作物者,每公頃給予輪作獎勵2.2萬元。

(二)農藝作物產銷改進

  為配合近年水稻新品種之育成,設置水稻秈、梗稻新品種示範田共73處,在成熟期召開田間觀摩會,供水稻育苗中心負責人及稻農瞭解新品種特性及栽培法,以加速稻種更新及新品種推廣。辦理稻作生產技術改進研習會2次,以作物育種觀念、技術之進展、基因

  改造作物之檢驗以及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關稻米談判議題為研習主題,國內相關機關及大專院校共約100人參加。

  對於綠肥作物方面,夏季休閒期綠肥作物以田菁為主,冬季休閒期綠肥為油菜、埃及三葉草及苕子。本會88年下半年及89年度推廣種植綠肥作物之經費因保留緊急用途及移供救災,可使用經費計6,300萬元,已辦理88年冬季綠肥43,653公頃、89年夏季綠肥12,383公頃、89年冬季綠肥34,205公頃,合計9萬餘公頃。

  輔導豆類油料及食用雜糧作物產銷,設置綠肥用大豆三級繁殖田33.4公頃,計可生產優良種子58,000公斤;另有繁殖黑豆採種用種子4,000公斤,毛豆採種用種子207,000公斤。此外設置甘藷健康種苗繁殖圃,生產台農五七號原種苗175,000苗及台農六六號原種苗300,000苗。配合國內消費需要輔導內銷毛豆產銷改進180公頃,並檢測25個單位所生產之雜糧加工製品約180種產品,俾改進產品品質。設置落花生採種田434公頃,紅豆採種田50公頃,以供應農民品種更新。辦理新品種示範宣導紅豆新品種「高雄七號」之優良特性,加速促進本品種之擴大推廣。輔導落花生產銷班契作鮮莢果1,660公頃,並收購乾莢果生產冷凍花生及具本土口味之各種帶殼加工產品及製造調味花生等系列產品銷售,增加消費者選擇。此外,進行輔導農會收購契作紅豆200公噸,輔導生產紅豆湯、蜜紅豆等產品及精選小包裝產品銷售,拓展國內市場。

  在台北縣等13縣產茶區,改進產製技術提昇品質,加強分級包裝,建立各產區特有品牌突顯特色,以區隔進口之廉價茶;推行機械化作業,以降低生產成本;加強消費者教育,使其認識茶葉多元用途,輔導生產團體,辦理國內外促銷活動。88年調查國人每人茶葉年消費已達1.46公斤,較60年代平均之0.35公斤,已有顯著增加,有效增進消費及促使台茶走向世界舞台,提高茶農收益。又積極推展921震災茶業重建工作,補助南投、台中、雲林、嘉義縣之震災茶園加強施用有機肥,以利茶園更新,並輔導其重建製茶機械、茶葉包裝設備,貯運設施以促使其製茶流程機械化及增置農業休閒配套之產業文化園景等,協助茶產品之促銷,有效促使茶鄉復甦並早日恢復正常運作,落實照顧農民。

(三)調整耕作制度及擴大集團經營規模

  耕作制度示範部份,88下半年及89年辦理15種不同耕作制度示範,成立示範班15班,辦理面積105公頃,選擇具發展潛力之耕作模式,供鄉鎮選擇辦理,以發展本土性之地區性農特產。並由各區改良場輔導水旱田集團經營班5班,辦理面積130公頃,藉由輔導產銷班資材統購,並採調節產期及共同運銷,以降低成本。另外,辦理擴大農場經營規模與集團輪作經營示範共760公頃。

(四)輔導有機農產品生產及認證

  本會為積極推動有機農業,除已公告「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輔導要點」、「有機農品驗證輔導小組設置要點」及「有機農產品生產基準」外,並於本(89)年6月22日公告「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申請及審查作業程序」,據以輔導民間相關團體辦理有機農產品驗證事宜。目前已有「財團法人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已通過本會之審查,其他團體尚由輔導小組輔導、審理中。

  在輔導有機農業經營方面,本會89年度輔導有機作物栽培面積達1,020公頃,較88年度之823公頃,增加約200公頃;年度計畫輔導有機米產銷班25班,在良質米適栽區內種植有機米,88下半年度及89年之3個期作種植面積達1,624公頃,產量約8,500公噸。辦理有機農產品展示(售)會3場次、生產講習會或座談會12場次、有機栽培田間觀摩6場次及充實已建立之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站等多項工作。

(五)辦理航測稻作面積及產量調查

  為提高稻作調查成果準確性,自69年起分區辦理「航照遙測臺灣地區稻作面積調查計畫」,至71年第1期擴大於臺灣地區全面實施航照遙測作業。

  本項作業細分為:1.空中攝影:按全省水稻分佈地區編定計畫航線,每年期於各縣市稻作全面插秧後,由南而北分區實施空中攝影,每年航照面積約為360萬公頃。2.照片判釋:利用航照片判釋,標示稻作分布區域。3.農地資料電腦建檔:自72年度起成立「應用航測像片辦理農地資料建檔計畫」,將地籍資料轉繪於基本圖上,再利用電腦繪圖系統,輸入各類別耕地之地號、地目、地段等資料,累計所建航測耕地圖計為2,600幅,其中包含共約200萬筆農地資料,並逐年更新平均每年1,000幅。4.航測稻作分布圖繪製:江水稻田航空照片之判釋結果輸入航測耕地圖,輸出稻作分布圖,每年繪製1/5,000比例尺圖計約3,400幅,此一成果除供為統計面積估算產量外,提供為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及收購稻穀等業務之參考。

 

三、園藝作物產銷改進

(一)花卉產銷調整改進

  辦理花卉設施栽培改進示範30公頃,推動省工機械化栽培示範63公頃,加強大宗花卉產區整合59班,辦理外銷花卉貯運技術講習10次,建立文心蘭銷日海運模式並轉移農民使用,印製花卉園藝及花訊月刊、辦理蝴蝶蘭高品質競賽、造園競賽、高品質競賽等,以提高花卉品質及擴大國內消費。

(二)種苗產銷改進

  依據「植物種苗法」,督導各級地方政府輔導管理全國種苗業者,加強市售種苗品質之監督、查驗,並開發健康種苗產銷及推廣體系、輔導業者改進設備及提供低利貸款、建立人工培植拖鞋蘭輸出管理制度、辦理法令宣導與種苗展示展售等,以提高種苗生產品質與種苗業經營效率。上(89)年度辦理柑桔健康原種園、採穗園之運作與病毒檢定,每年平均供應接穗15萬芽;輔導種苗業者更新改善種子生產、精選及貯運設備,每年10-15家,督導辦理市售種子抽檢350件。辦理植物新品種命名及權利登記,累計公告適用植物種苗法作物計62種,受理登記案181件,核發命名及權利登記證30件,命名登記證122件。

(三)提昇水果產業競爭力

  為協助果農調整產業結構,俾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能與國外產品競爭,本會已針對東方梨、香蕉、鳳梨、芒果、文旦、柿子、木瓜、番石榴、荔枝、龍眼、葡萄、李子、桃子、橙類、葡萄柚、檸檬等市場開放後,受影響較重之水果類進行產銷調節規劃,並成立提昇水果產業競爭力計畫,主要工作項目包括健全果樹產銷班組織,推動柑橘產銷策略聯盟;輔導粗放果園廢園造林147公頃;建立國產高品質水果產銷綜合經營體系600公頃;改善國產內外銷集貨、貯運系統及週邊設備57處與及興建集貨場2,203坪、冷藏庫389坪;改善果園公共設施及生產環境包括果樹矮化、間伐1,427公頃、果樹更新840公頃等,以調整產業結構開創富有競爭力的水果生產體系。

(四)蔬菜生產改進

  1. 輔導整編蔬菜生產專業區面積2,921公頃,在專業(區內改善生產環境公共設施,興建蓄水池29座、淺水井3口、設置噴灌設備17.3公頃及引水管線3,000公尺。
  2. 輔導搭建生產保護設施,包括簡易式及捲揚式塑膠布網室、水平棚架網室等62.6公頃、拱型隧道棚架54.1公頃,以生產精緻蔬菜。
  3. 加強防災及災後復耕、獎勵農民復耕短期葉菜類蔬菜面積313.78公頃,及早恢復市場正常供應。
  4. 輔導改善採後處理設備,補助組合式冷藏庫66坪,茭白筍處理水槽15座。

(五)建立冬季大宗蔬菜種植登記及產銷調節

  1. 規劃需求量與種植面積,每月需求量甘藍16,500公噸、結球白菜12,000公噸、花椰菜8,100公噸,全期八月至翌年一月種植面積甘藍2,200公頃、結球白菜1,620公頃、花椰菜1,620公頃。
  2. 推動種植登記工作:自88年9月迄89年1月透過農民團體及產銷班辦理種植登記期間,共申報甘藍1,028公頃、結球白菜331公頃、花椰菜524公頃,其中以10-12月份申報面積較多。
  3. 建立產銷調節措施:根據本會擬定之三種大宗蔬菜產銷失衡預擬狀況處置表,設定主要產地及台北市場基準價格,如低於此價格時,採取產銷調節措施包括輔導外銷885公噸、購貯冷藏(或加工)1,195公噸、田間耕鋤45.15公頃,合計甘藍4,050公噸、結球白菜503公噸、花椰菜10公噸。

 

四、肥料政策調整

(一)肥料價差補貼

  1. 為因應公平交易法規範及台肥公司民營化,本年供銷之硫酸銨等11種化學肥料以公開招標方式採購。經濟部國貿局88年9月15日公告解除尿素、氯化鉀進口管制後,本會也以公開招標採購。肥料售價低於出廠價及銷售成本所致之價差,由政府編列預算補貼,89年補貼金額為41,000餘萬元。
  2. 肥料服務到家運費補貼,肥料數量487,156公噸,每公噸成本324.03元,共補貼15,785萬餘元。

(二)合理化施肥

  1. 合理化施肥示範及宣導:推廣依需肥診斷推荐量施肥設置示範圃71處,香蕉大面積集團施肥示範園55公頃,重要產業產銷班施肥技術綜合示範41班計922公頃,結果顯示,可減少化學肥料5-15%,品質產量均可獲得改善。另推廣微生物肥料毛(大)豆接種根瘤菌1,720公頃,落花生接種示範1,350公頃,節省氮肥用量50%以上;瓜類育苗接種菌根菌推廣1,000公頃,木瓜育苗接種示範160公頃,提高育苗成活率達97%,生育健壯產量品質均可提升。辦理合理化施肥宣導及講習,編印教材及製作農民教育電視節目17集,使各級農業推廣人員及農民幹部對合理化施肥有共識,落實推動合理施肥政策。
  2. 綠肥作物栽培推廣:為兼顧農業生產及地力維護,鼓勵農民利用農田休閒期栽培綠肥作物,兼具綠化美化田園景觀,並有充裕冬季蜜源且紓減冬季蔬菜生產過剩壓力之效果。88年冬季綠肥43,635公頃,89年推廣夏季綠肥田菁12,383公頃,89年冬季綠肥油菜、苕子、埃及三葉草共34,205公頃,合計推廣綠肥作勿90,223公頃。
  3. 有機質肥料示範推廣:在重要農業區域,辦理農牧廢棄物醱酵製成有機質肥料示範推廣,包括短期作物5,194公頃、長期作物9,836公頃,合計面積15,030公頃,以鼓勵使用當地農場廢棄物製成堆肥回歸弄農田,改進農田生產力及提升農產品質與量,並改善農村環境。

(三)肥料安全庫存

  1. 本年內肥料最高安全庫存量為175,826公噸,雖未達三個月安全庫存量22萬公噸之目標,此乃因應肥料自由化後,肥料業者積極促銷各項肥料,及因稻田休耕面積增加,肥料用量減少等因素,為考量降低運儲成本,機動調降安全存量,並利用銷肥淡季預儲肥料,於銷肥旺季妥為調度,以穩定全年肥料供應,已達安全庫存之績效。
  2. 補助修繕內線倉庫15棟,計280萬元,以增加安全庫存疏儲倉容並確保倉儲肥料品質及安全。

 

五、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

(一)農機貸款及補助

  由農業發展基金提供補助款協助農民購買國產新型農機,89年度共補助農民購買國產新型農機1,284台,核撥補助款約6,280萬元。另運用農業發展基金辦理農機低利貸款,協助農民購買農機,89年度核貸金額23億6,233萬元,協助農民購買農機具達2,017台。

(二)新型農機示範推廣

  對園藝、特作栽培管理、分級選別及收穫後處理等新型農業機械,辦理試用評估與示範推廣,以利技術轉移並推廣介紹農民選用,89年度共辦理氣輔式噴藥機、果樹樹型整修機、花卉軟盆自動上盆機及有機質肥料施肥機等23種國內新研發成功之農業機械示範觀摩會72場次。

(三)農機操作修護訓練

  辦理農民農機操作保養修護訓練,班別包括曳引機駕訓及農用引擎等農民亟需之農機使用保養修護訓練以提升農機使用效率,89年度計34班,共訓練農民1,067人日數。

(四)輔導設置穀物乾燥中心

  為提昇稻米品質,減輕農民乾燥稻穀勞力及費用負擔,並配合良質米推廣及公糧收購作業,辦理輔導經收公糧之農民團體設置穀物乾燥中心,直接受理農民收穫後之濕穀,統一乾燥後直接入倉儲存,農民不須再自行乾燥稻穀,迄89年底止共在台灣地區共輔導74個鄉鎮市農會設置,乾燥機容量1萬3,662公噸,每年可乾燥稻穀34萬公噸,約佔省產稻穀總產量之17%。實施以來,深受農民歡迎。

(五)設立蔬果自動化育苗場

  配合產業自動化政策及台灣地區園藝作物生產技術改善需要,89年度繼續輔導桃園縣楊梅鎮、台中縣東勢鎮、彰化縣二林鎮、芳苑鄉、田尾鄉,雲林縣莿桐鄉、大埤鄉、元長鄉,台南縣學甲鎮,宜蘭縣員山鄉等鄉鎮設置蔬菜自動化育苗場10處,合計在全省廿九鄉鎮蔬菜主要產區,設置蔬菜自動化育苗場34處,以及改進已設育苗場機械化自動化設施與系統及營運管理資訊化等,以提昇產能及品質,建構自動化育苗場發展機制。於89年度共培育種苗35,600餘萬株,其中大宗蔬菜28,200餘萬株,占總育苗量之80%左右,供應栽培10,000餘公頃,減輕農友自行育苗勞力負擔,顯著的降低生產成本,提升蔬菜品質。

 

六、輔導農產品加工業之發展

(一)輔導農村小型食品加工事業

  針對各地區之農特產品,輔導農民團體、產銷班設立加工站,發展具市場潛力之地區性加工特產品,並加強產品商業包裝設計及行銷,突顯產品形象,提昇市場競爭力。計完成:協助金山區農會開發鄉點米食系列產品;輔導新竹縣甘藷加工;苗栗縣桂竹筍加工;台中縣枇杷、梅子加工;南投縣紹興米糕、山藥糕餅之研發;嘉義縣愛玉子、柿餅及蔬菜加工;台南縣芒果乾、竹筍、冰品加工;高雄縣龍眼加工;台東羊羹、竹筍加工;花蓮縣鄉點米食、梅及紅茶多元化產品研發加工;澎湖縣蘆薈、越瓜加工處理;輔導合作社場辦理蜂產品、玉米及毛豆等蔬菜之冷凍加工。本計畫輔導發展地區性加工品,除有助於地方農業產業升級及增進農民收益,並可收穩定生鮮原料市場價格之效。

(二)加強推動CAS優良食品制度

  1. 為提昇國產農產加工品之市場競爭力及保障國人飲食之健康,本會會同有關單位建立以「衛生」、「安全」及「高品質」為訴求之CAS優良食品認證制度,目前已辦理肉品、冷凍食品、果蔬汁、良質米、醃漬蔬果、即食餐食、冷藏調理食品、生鮮食用菇、釀造食品、點心食品及生鮮蛋品等十一大類,八十九年輔導22家廠商改善工廠軟、硬體設施,並通過CAS現場評核,CAS認定工廠家數一七四家,認證產品2,907項,產值達到新台幣338億元。
  2. 辦理「CAS優良食品授證典禮」、「CAS優良食品工廠參觀」,出版「CAS優良食品標誌制度規範」、「CAS優良食品專刊」,參加「消保月園遊會」及「二000台北國際食品展」等一系列推廣教育活動,有效提昇消費大眾對CAS優良食品標誌之認知度。

 

七、農糧資材管理

(一)農藥管理

  1. 農藥管理法規增修訂
    農藥管理法修正草案業於89年10月23日報請行政院核轉立法院審議中;農藥管理法施行細則部份條文業經本會89年11月30日修正發布,並報請行政院及立法院備查;農藥廣告申請審查作業要點業於89年12月6日公告實施。
  2. 農藥登記發證

    (1)依據農藥管理法審核農藥申請登記事宜,至88年底登記農藥共有544種(383種有效成份),其中殺菌劑188種,殺蟲劑191種,殺?姥?0種,殺草劑96種及植物生長調節劑22種等,共計核發5,177張農藥許可證。

    (2)受理農藥許可證登記、變更申請案4,000件。核發農藥原體及原料免稅證明900件。核發及展延農藥進口、製造許可證1,593件。核發農藥許可證英文證明及農藥販賣證明194件。

  3. 農藥安全性評估

    (1)評估舊藥劑使用之安全性,經評估後,危害性高者予以禁用或採管制措施,此外並淘汰極劇毒農藥,鼓勵廠商將舊農藥轉換為安全性高之劑型登記。經風險評估禁用之長效性或致癌等危害性高農藥有效成份達55種。

    (2)89年召開6次農藥毒理審查會,共審核105種農藥之毒理試驗資料,經審核評估後經公告登記之新農藥有29種(20種有效成份),新增劑型及作物範圍農藥共100種。此外,配合登記上市藥劑之農藥殘留管制,增修訂35種食品中殘留農藥容許量。

    (3)配合聯合國蒙特婁議定書對臭氧層保護工作,管制溴化甲烷進口配額,本年核准進口65.1公噸。

  4. 農藥品質檢測
    為加強農藥使用管理,監測市售農藥品質,規範農藥之販賣,輔導農民正確用藥,辦理農藥販賣業者訓練,並經常檢查市售農藥標示及取締違規廣告。本年共計檢查農藥販賣業者2,874家,取締無照販賣業者5件,抽檢農藥工廠及市售成品農藥1,395件,取締偽農藥109件,查獲劣農藥73件,均依法處理。
  5. 輔導農藥安全使用

    (1)加強農藥安全使用教育宣導,於全省蔬果產地普遍舉辦講習150班次,並將4月訂為「農藥安全使用宣導月」,透過電視播放宣導短片、錄影帶630檔次,另印製草莓、洋香瓜、龍眼、荔枝及楊桃等病蟲害綜合防治曆20,000萬份、植物保護手冊2,000本分發農民、農藥正確安全使用400,000張,全面教育及宣導農民正確安全使用農藥。

    (2)辦理安全用藥示範,輔導國內14個葉菜類主要生產鄉鎮,以鄉鎮為單位設立「蔬菜安全用藥區」,面積達2,821公頃,參與菜農4,073人,由各有關單位加強輔導229個產銷班改進用藥技術、簽訂安全用藥公約、並推薦統購優良藥劑及加強農藥殘留抽驗,生產安全衛生之蔬菜。另選擇茶、草莓、荔枝、柿子、桃、橫山梨、棗子、釋迦、柑桔及洋香瓜等十種園特產作物,於36個鄉鎮辦理2,492公頃之示範,教育農民安全用藥技術。

    (3)加強農藥殘留監測管制,為導正農民安全用藥,於全省蔬果產地設置14個化學檢驗站、70個生化檢驗站,全面抽驗田間即將採收及集貨場上之蔬果,全年以化學法檢驗14,285件,以生化法檢驗73,790件,觀光果農園491件,合格率達98.7﹪,符合先進國家標準。另依法查處不合格案件40件,合計罰款60萬元。

    (4)推廣安全用藥「吉園圃」標章,積極輔導水果及蔬菜產銷班改進用藥技術,鼓勵其申請「吉園圃」標章,截至本年止,經嚴格審核已准予635個水果產銷班、441個蔬菜班,合計1,076班使用標章,年生產安全衛生吉園圃蔬果計336,000公噸,其中水果222,000公噸,蔬菜114,000公噸,分佔國內總生產量之10.5﹪及4.7﹪。

    (二)肥料管理

      為健全肥料管理,維護肥料品質;以維持地力、增進農業生產力及保護環境,本會訂定「肥料管理法」及其施行細則、「肥料登記證申請及核發辦法」、「肥料種類品目及規格」、「肥料查驗辦法」,於88年及89年陸續公告施行,明定凡肥料未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發給登記證者,不得製造、輸入或販賣;肥料品質應符合登記成分,並依規定包裝標示;肥料經查獲不符合規定,應依法處以罰鍰。89年度以宣導肥料管理法等相關規定為重點工作,使肥料業者知法力行。為杜絕非法產品流入市場,本會並積極輔導業者申辦肥料登記證,並加強查驗工作,89年度核發肥料登記證計412件,查驗肥料品質、標示、廣告共291件。

    (三)種苗管理

      辦理國內主要糧食作物如水稻、玉米、高粱、落花生、豆類等田間檢查1,500公頃,室內檢查960個樣品,另受理蔬菜及田菁、油菜等綠肥作物種子品質檢查,以確保優良種子供應農民更新種植,提高作物品質及產量。估計每年可供更新面積達146,000公頃,辦理馬鈴薯、草莓、甘藷等健康種苗繁殖田田間及室內檢查40公頃,可供繁殖更新面積為280公頃,以確保健康種苗供應農民種植,提高品質及產量。

  • 回上一頁
  • 94-03-0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