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我國低原性禽流感之檢出與禽肉安全措施

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家禽組 卓達仁

一、前言

  禽類產品包括禽肉與蛋品,一向是國人飲食中重要蛋白質營養來源之一,然隨著時代的進步,民眾對禽肉及蛋品的消費已逐漸從價廉美味可口,進而要求至安全衛生方便之境界。目前全台每天的雞隻屠宰量高達100萬隻,雞蛋的日產量也高達1,700萬顆,雞肉及蛋品產值分居畜產品的第二及第三位;因此隨著消費者導向與進入世界貿易組織雙重競爭下,養禽生產者就必需加速改善經營體質,強化自衛防疫措施,有效率地生產健康禽群。同時相關產業團體亦必須積極配合政府推動產品認證與輔導檢驗工作。政府機關更應以謹慎嚴密的作法,來維繫產業生存與保障消費者的食肉安全與衛生。

二、世界發生禽流感的現況

  自1997年香港發生H5N1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並有18人感染6人不幸病逝;爾後於1998-1999年香港之高病原性H9N2;2003年荷蘭之高病原性H7N7,皆有影響到人健康之案例。2004年初起,亞洲地區許多國家包括南韓、日本、越南、泰國、柬埔寨、印尼、寮國、香港、中國等九個國家又陸續發生H5N1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造成泰國、越南共有34人感染,23人不幸病逝,世人對此人畜共通傳染病之危害更加恐慌。最近北美地區的美國、加拿大亦接著發生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病例,這一連串的事件除了引起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OIE)和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高度重視外,也讓許多消費者對禽肉產生了戒懼排斥。

三、我國檢出低病原性禽流感之情形

  在亞洲地區發生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之同時,我國恰巧於2004年初,於養禽場檢出低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5N2病毒,雖然該病毒對人與家禽之健康沒有影響,且OIE亦只規定發生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時才列為疫區,而檢出低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時,不但不必通報,亦不應列為是疫區,但是國人在採購日常食品時,依然對禽肉、蛋品產生的直覺反應是「可以吃嗎?」,甚至口耳相傳,以訛傳訛,此不正確的觀念所產生的過度恐慌,也造成禽肉、蛋品滯銷,嚴重影響到國內家禽產業發展與生存。

  家禽流行性感冒是屬於A型流行性感冒病毒,而A型再依表面醣蛋白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HA)及神經氨酸?(neuraminidase,NA)的抗原性不同,區分為目前15種H亞型(H1-H15)和9種N亞型(N1-N9),組合起來共有135種亞型。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對家禽皆有病原性,只有特定的亞型(H5、H7)才會引起家禽類的高死亡率,絕大多數的亞型均為低病原性。人類的流行性感冒是由H1N1、H2N2、H3N3、H1N2等引起,過去流行性感冒感病毒各亞型間通常少有跨宿主物種感染的情形,但近年來已有H5N1、H7N7、H9N2等病毒會感染人之紀錄,推測其可能是因暴露在高濃度之高病原性病毒,且人身體抵抗力較弱之時等某情形下才會造成致病,同時目前也無顯示有人傳人之證據。

四、禽流感之監控及緊急防疫措施

  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在世界許多地方均可發現它的蹤跡,它主要是藉由候鳥的遷移傳播,由於候鳥尤其是水鳥扮演著帶毒者的重要角色,因此祇要是候鳥遷息停留地,病毒就有可能隨之而來。因此我國農政單位在1986年起開始委託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院謝快樂教授進行台灣地區所有禽類家禽流行性感冒調查與監控;然為擴大監測範圍,自1997年起,陸續委由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家禽保健中心四區檢驗室執行所有家禽血清初步篩檢家禽流行性感冒抗體工作,並由各地區動物防疫機關進行採樣送檢,當ELISA檢出抗體陽性率超過20%或有其他異常情形時,即送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進行亞型鑑定,若發現有H5或H7抗體,則立即通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依法由當地動物防疫機關對血清來源之牧場進行肛門與喉頭拭子等採樣工作及後續處理措施。在野鳥方面,亦由中華民國野鳥協會於台北、宜蘭、台南及金門等候鳥棲息地進行排遺採樣,並送家畜衛生試驗所檢驗,因此我國在家禽流行性感冒之監測防範工作上,可謂是非常嚴謹。

  然而自2004年初,台灣地區零星發現低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H5N2病毒,並隨即展開與發生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同水準的預防性撲殺清場工作,其目的是為了避免該病毒潛伏於禽群一段時間後轉變為強毒,對飼養禽群產生高病原性,而造成重大損失。為防疫安全起見,對檢出低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之禽場周圍3公里內之禽場均納入監控範圍,每個月採血一次作檢測,並持續6個月,以確定不再有病毒之存在。

五、禽肉、蛋品之安全性

  世界各國對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之發生禽場均採取非常嚴密的防疫措施,但對檢出低病原性之病毒時,則依當地國之經濟、疾病狀況而有不同的防疫作為。以美國和歐洲處理感染低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為例,均依當時之流行病學資料,並考量經濟及配套措施的有無,而有不同的作為,不一定採整場撲殺之措施。可是此訊息在一般社會大眾並不瞭解下,又逢亞洲許多國家相繼發生H5N1亞型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感冒疫情與感染人等事件,以致於在「禽流感」病名混淆下,國人開始懼食禽肉及蛋品,造成家禽產業之嚴重衝擊。然而事實上,國產禽肉、蛋品是絕對安全的,理由是:(一)我國有嚴密的監控措施,皆能提早發現病毒,然而一旦發現H5或H7病毒,即使是低病原性,仍均一律採撲殺清場措施處理,降低了飼養禽群擴散感染機率與維護安全,其他未被檢出病毒之禽場都是健康的。(二)台灣日前檢出的家禽流行性感冒H5N2病毒是低病原性,並非亞州地區所發生之高病原性H5N1病毒,所以OIE依然認定我國為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之非疫區。(三)即使萬一H5N2病毒轉為高病原性病毒時,依歷史記載,它祇對禽群產生致病性,而不會影響人的健康。(四)家禽流行性感冒病毒為有封套的RNA之病毒,對環境變化之耐受力低,溫度超過攝氏56度即會死滅,然國人飲食習慣皆以熟食,所以沒有問題。(五)截至目前為止,國內受到撲殺清場者只24個養禽場,約佔全國養禽場的0.3%而已。然而這些養禽農民與其家人(包括老人與幼童)、親朋好友、左鄰右舍,乃至飼料商、藥品商之銷售人員、獸醫等等皆是直接或間接密切接觸禽群與病毒之人,不但沒有任何一個人之健康受到影響,而且它們的血中抗體經過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追蹤檢查結果都是陰性的,這些證據可直接強而有力的證明,國內檢出之家禽流行性感冒H5N2病毒,是屬禽類潛在性危險的病毒,但對人的健康是沒有危險的。

六、禽肉的安全衛生措施

  台灣家禽產品的消費,以白肉雞為例,近百分之百以電宰方式處理,雞隻的健康在屠宰前均需經過駐場獸醫師嚴格檢查把關,所以在超市、大賣場上架有品牌之產品,是絕對衛生安全;而在傳統市場所販售宰殺之土雞,其在批發市場拍賣交易前,均需經獸醫師之嚴密檢查,所以也沒雞隻不健康的安全問題;至於蛋類的安全方面,最直接的事實是,生病的雞根本不會產蛋,所以無食用上之安全疑慮。

七、結語

  綜合以上所述,可見政府非常重視家禽流行性感冒之防疫與防範,而且每年皆編列龐大的預算來做監控,不但有緊急防疫檢疫措施,同時各縣市動物防疫機關亦在最快的速度下,將病材送家畜衛生試驗所作病原確認,並採取高標準且極謹慎之緊急防疫措施等,在在皆維繫確保著國內禽肉、蛋品之安全,所以消費者應可放心食用。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