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葉用碗豆新品種台中15號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 郭俊毅

  豌豆原產於亞洲西南部或歐洲一帶,相傳由荷蘭人引入台灣,故又名荷蘭豆。在台灣係一種重要的冬季蔬菜,其用途繁多,頗富經濟價值,除供作綠肥、飼料及糕餅等食品加工原料外,其嫩莢、嫩梢、青豆及豆芽均可當作蔬菜。

  蔬菜用豌豆之品種依用途之不同,可分為嫩莢用、嫩豆用、甜豆用、葉用及豆芽用等5種類型。其中葉用品種係採摘植株的嫩梢供食用,其產品俗稱豌豆苗、豌豆鬚、豌豆尖,味甚清香,色澤青翠誘人,為國人所獨鍾之葉用蔬菜之一,自古即有栽培。國內於民國40年代始有葉用豌豆之栽培,惟數量極少,直到民國60年代才有較大面積之經濟栽培。近年因需求量增多,故栽培面積遞增,估計目前每年之栽培面積約有400公頃。因豌豆適於冷涼的氣候生長,故秋冬季在平地可栽培,春夏季則需要在高山冷涼地區才可生產。12~3月為盛產期,4~6月及10~11月次之,7~9月為淡產期,有時甚至缺貨。目前春夏作以南投縣仁愛鄉及信義鄉,秋冬作則在南投縣之埔里鎮、魚池鄉及台中縣之后里鄉一帶栽培較多。一般在低溫期栽培產量較多,品質較佳;高溫期栽培則反之。任何豌豆品種均可供採收豌豆苗,惟經濟栽培時,須選具有嫩梢肥大味佳、晚開花、分枝力強、耐病性強、豐產、長蔓性、葉綠色或深綠色等特性的品種。

  本場於民國62年曾進行引種試驗,發現自日本引進之黑目(原名Wusui)表現優良,故加以推廣,目前該品種已成為國內葉用豌豆栽培之主力品種。由於該品種之豆苗大小、抗白粉病性及豐產性等尚有提昇之空間,故本場乃擬定品種改良計畫,其育種目標即在選育豐產、豆苗肥大、抗白粉病之新品種,俾供推廣栽培,期能增加農民收益。

  本場於民國80年以80~73為母本與黑目相雜交。母本80~73為黑目×Mexique之F6代選系,蔓性,晚花,莖葉粗大,分枝極多,葉濃黃綠色,惟嫩葉不耐濕,易腐;本系統抗白粉病,其抗病性屬於單因子隱性遺傳,係由Mexique轉移而來。父本黑目係由日本引進,原名Wusui,為嫩豆用種,但因其晚花,蔓性,分枝力強;葉綠色,中等大,葉片耐濕性強;豆苗豐產,肥大味佳;惟植株不抗白粉病。

  本雜交組合採用系譜法進行育種,為加速世代之演進,在F1~F4時,每年培育2個世代。民國83年由其雜交後代,選出抗白粉病、莖葉粗大、晚花及分枝多之優良品系台中苗系7號,並經過初級及高級品系比較試驗、區域試驗及重要園藝特性檢定等試驗,於民國92年12月11日經審查通過,正式命名為豌豆台中15號,並准予推廣。此外,為便於推廣起見,給予商業名稱「綠寶」,希望成為綠葉蔬菜中之瑰寶。

  台中15號植株型態屬蔓性,分枝力強;豆苗栽培時,始收期株高約40公分,始收主蔓節位11~14節,終期株高約60公分;採種栽培時,主蔓第23.2節左右起開始開花,花白色,株高約131.2公分。秋冬作播種後30~40天可開始採摘豆苗,全生育日數約100天。豆苗莖粗、葉大形、濃黃綠色,品質良好。由於單苗重較對照品種「黑目」增大12.2%,故可提高採收效率,並迎合市場之需求。秋冬作每10畝地平均豆苗產量為1,344公斤,較「黑目」增產21.2%。本品種抗白粉病,可節省噴藥防治成本、避免藥害及殘毒情形發生。本品種每公頃平均種子產量為2.1公噸,較「黑目」減少5.4%。雖然採種量略低於「黑目」,然而由於本品種具有豆苗產量高,外形肥大,植株抗白粉病等優良特性,對於提高國內葉用豌豆單位面積產量及增加農民收益將有很大助益。

  台中15號之栽培可依照一般葉用豌豆之方法實施,惟須注意下列各點:

一、播種期:

  平地為10月~1月,山地為2月~9月。為求連續供應市場需要,宜分期播種。

二、土地選擇:

  土質以砂質壤土或粘質壤土最適宜,但因豌豆根部分佈深且廣,相當耐旱,故亦適於山坡石礫地栽培。豌豆不耐濕,應選排水良好的土地栽培;如土壤偏酸,宜以石灰中和酸性;又豌豆最忌連作,故應與他科作物輪栽。

三、播種量:

  每10公畝地播種量在秋冬作約12公斤,春夏作約23公斤。

四、種植方式:

  秋冬作一般行整地作畦栽培,畦寬1.2公尺(連畦溝),每畦播種2行,行距40公分,穴距20公分,每穴播4粒種子。

五、施肥方法:

  每10公畝地肥料用量為堆肥1,000公斤,氮素30公斤,磷酐12公斤,氧化鉀20公斤。堆肥於整地前均勻撒佈後,以耕耘機打入土壤中混合。磷肥(過磷酸鈣)於播種前全量(100%)乙次做基肥使用。氮肥可分為四次,即基肥20%(硫酸銨),一追30%(尿素),二追30%(尿素),三追20%(尿素)。鉀肥亦分成4次,即基肥30%(氯化鉀),一追30%(氯化鉀),二追20%(氯化鉀),三追20%(氯化鉀)。基肥於播種前施用,並宜與土壤充分混合。一追於播種後第20~30日,二追於播種後第40~50日,三追於播種後第60~65日施用。

六、灌排水:

  豌豆最忌潮濕,因太潮濕將影響生育,容易引起根部腐爛及發生病害。但土地過於乾燥,發育亦難繁盛。故應酌予灌水,使土地保持濕潤狀態,以利莖葉生長。

七、病蟲害防治:

  本品種抗白粉病,生育期間可免噴藥防治白粉病,以節省生產成本。如發生真菌性斑點病、薊馬、甜菜夜蛾、蚜蟲、夜盜蟲及葉潛蠅等病蟲為害時,可參照植物保護手冊,於病蟲害發生初期或於採收後,選用低毒性農藥防治。

八、採收:

  當豆蔓主枝長到11~14節時,可開始採摘上部嫩梢;主枝採收後會發生分枝,可陸續再採摘分枝之嫩梢。惟每分枝應留基部2~3節,以便能繼續產生分枝。一般用手採摘豆蔓上端的一心二葉(即含幼嫩心葉及二片展開的複葉)。一般秋冬作自播種後30~40天可行第一次採收,約隔15天之後可行第二次採收,以後每隔10天左右可陸續採收1次。

  台中15號之營養成分分析,每100公克豆苗含有粗蛋白質5.16公克,粗脂肪0.78公克,粗纖維1.02公克,碳水化合物3.97公克,灰分1.28公克,抗壞血酸164.7毫克,鈣57毫克及其他礦物質和維生素。在選購時,以豆苗肥大,每蔓2個葉節,新鮮幼嫩,無枯萎或腐爛者為佳,提供消費者採購時之參考。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43,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