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農村長期照顧支援服務工作成果

輔導處農業推廣科 陳秀卿

  因應日益嚴重的高齡化挑戰是當前政府施政重點,本會自民國76年開始作調查研究,規劃因應措施,民國80年開始將因應高齡化措施列為施政要項。行政院於民國91年1月30日核定「照顧服務產業發展方案,該案於92年7月更名「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91年3月12日並將其納入「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之一,作為六年發展照顧服務產業之指導方針。

壹、前言

  民國82年,我國65歲以上高齡者佔總人口之7.1%,開始邁入高齡化國度,衛生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出生率快速下降,由民國41年之4.662%,已降至民國91年之1.102%,而死亡率亦降低,由民國41年之0.988%,降為民國91年之0.529%,國人平均餘命延長,民國41年台灣地區之平均餘命,男性為57.41歲,女性為60.26歲,民國91年,男性73.03歲、女性為78.82歲,預估民國120年,男性將延長為75.3歲、女性81.7歲,民國91年,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佔總人口之9.02%,因應日益嚴重高齡化之到臨已是刻不容緩。

  農村由於家庭結構之改變,高齡化更快速,民國91年,農牧戶口中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佔農牧人口之16%,而台灣地區農業經營主之平均年齡在65歲以上者佔總農業人口之比率,由民國74年之14.3%,增加為民國91年之44.6%,農業經營者之高齡化可見一斑。高齡化所衍生的問題之一是失能者之照護,黃耀榮指出,在典型的農村地區高齡人口佔社區人口之20%以上,而失能高齡人口佔社區高齡人口之30%以上,按民國90年之調查,農牧戶口中65歲以上的高齡者無自顧能力,需長期照顧者佔5.13%,該項比率隨著高齡化之進行將增加。

  根據衛生統計報導,民國91年國人之十大死因依序為:1.惡性腫瘤,2.腦血管疾病,3.心臟疾病,4.糖尿病,5.事故傷害, 6.慢性肝病及肝硬化,7.肺炎,8.腎炎、腎症候群及腎病變,9.自殺,10.高血壓性疾病。慢性疾病不但是死亡之主要原因,由於常無症狀不易被察覺故稱無聲殺手,常常疏於診療,而發生合併症或死亡,且慢性疾病的醫療效果不佳,且其合併症是造成失能之主要原因,農村失能者如腦中風、老邁、意外事故造成之失能者之長期照顧是重要的課題,需要建構長期照顧支援服務工作。

  行政院於民國91年1月30日核定「照顧服務產業發展方案」(該案於92年7月更名『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91年3月12日並納入「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之一,做為行政院有關部會發展照顧服務產業之指導方針,係因應日益嚴重之高齡化及各項福利需求日益增加,並藉由照顧服務產業之發展,擴大相關勞力需求,期有效促進就業之重要措施。

貳、現階段建構農村長期照顧支援服務工作成果

  由於長期照護(顧)在中央分由衛生署、內政部主政需遵循其制訂之法令、規範、辦法等,並結合衛生署、內政部等政府與民間資源推動工作。

一、建構農村社區生活支援中心

  為服務農村家庭,特別是高齡者或有長期照顧需求者,因而在長期照顧資源缺乏地區輔導26個有意願鄉鎮農會辦理,89年度先試辦9個,目前全省已完成26個支援中心之建構,每個中心至少遴選20名志工協助推動服務工作,目前共遴選、培育與組織志工600名,支援中心功能與成果如下:

  1. 關懷獨居與孤獨高齡農民,也可與安養、照護中心(護理之家)等策略聯盟經營長期照顧服務工作,落實照顧農民。

  2. 熟悉與運用各種政府與民間相關資源,提供高齡者、弱勢婦女、青少年等諮詢服務,協助農村家庭渡過困難期。

  3. 與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等結合成為資訊網,宣導「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如提供有關「失能老人及身心障礙者補助使用居家服務試辦計畫」等之資訊、諮詢及轉介服務,並協助開發案源。

  該等支援中心每年服務10,000人以上,極受農家肯定,目前服務對象以高齡農民居多,為強化對農村失能者家庭之協助,本(93)年度已訓練農村社區生活支援中心志工150名,認識失能者家庭家庭需求及家庭訪視技巧,開始訪視失能者家庭並作紀錄與分析,促進該等支援中心志工認識與體察失能者及其家庭之困難、需求等,並熟悉與運用各種政府與民間長期照護相關資源協助農村家庭渡過困難期。

二、培育照顧服務人員

  民國90年台灣地區農家戶口抽樣調查報告顯示,農牧戶口中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表示健康欠佳,而無自顧能力,需要照顧者大多由子女及配偶照顧,共占96.3%最高,且當前大部分農村高齡者缺乏使用者付費觀念,聘請外勞照顧或送安養機構,其收費每月至少2萬元,對於經濟困難之農家培育其成員成為家庭照顧者照顧家人,以提昇照顧品質並減少農家負擔是很需要的。

  且因應照護人力需求運用農村人力,培育農家成員成為照顧服務員從事照顧服務,增加農村就業機會,以改善家計,且接受培育之農家成員除照顧技術知能外,亦學得預防保健知能強化自我健康管理減少醫療負擔。

  91年度,共培育照顧服務員391人,其中56人就業,91人當志工,244人為家庭照顧者照顧親人(部分家庭照顧者如有機會願從事照顧服務業); 92年度,共培育照顧服務員390人,371人獲結業證書,已有87人就業,77人當志工,105人照顧親人,尚有73名擬就業等待派案中;93年度預計培育300名照顧服務員,目前已培育110名,且已有25名就業。

三、支助與輔導先驅性「農村社區生活支援服務班」

  90年度本會為加強輔導農家婦女發揮經營產業的潛能及團隊經營力量利用農村人力及周遭的農業資源經營副業以開創新的收入來源,減緩加入WTO對農家生計之衝擊,特頒訂「農村婦女開創副業獎助輔導要點」支助與輔導農家婦女經營副業,開創新的收入來源,獎助之第一項即為生活支援服務包括到宅家事服務、到宅照護服務及送餐服務等。90年度共輔導與支助生活支援服務班五班,共有照顧服務成員共有35名,91年度增加3班,92年度增加一班,該等照顧服務成員均已取得照顧服務結業證書,提供高齡者與失能者到宅服務,包括到宅家事、身體照顧、陪同就醫、熱餐等服務並酌收服務費,目前九班共有照顧服務成員87名,其中已有26名服務員有服務個案,不少服務員每月所獲得之服務費在2萬元以上。

  現階段執行的困難為被服務的個案較少,使用者付費的觀念尚未建立,目前經由家政班等加強宣導教育,如使用者付費的觀念、加強侍親教育鼓勵使用居家服務,並與醫院協商經由出院準備轉介服務個案以及建構農村社區生活支援中心宣導「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如提供有關失能老人及身心障礙者補助使用居家服務試辦計畫等之資訊、諮詢及轉介服務,並協助開發案源。本會培育與輔導不少居服員體貼及愛心且專業的服務,獲得極大的肯定與迴響。

四、辦理建構農村聚落居家照護環境設施之規劃研究

  由於農村所具之特殊建築設施、文化與生活型態將影響農村高齡者與失能者接受照護之模式,因此已委託專家規劃研究如何利用社區活動中心、穀倉、農宅中空餘的三合院、農舍等空間,由現居環境中進行相關設施改善,期結合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社區醫學資源等,共同建構一個符合農村高齡者及失能者居住之無障礙且安全、安心的社區安養照顧及居家老化的環境,將是有效推動農民在地老化、原居安老政策中相當重要的課題及配套機制。

五、建構銀髮族服務示範中心

  為落實「終身學習」及「在地老化」之目標之作法之一,再者並建立農民團體經營服務業之基礎,輔導農民團體整修利用其閒置空間經營高 齡者服務工作,逐步建立使用者付費觀念,加強侍親教育,鼓勵為人子女者願意購買服務孝敬父母,所提供之服務包括醫療保健、餐飲、休閒育樂、社會支持網絡等,提升高齡者生活品質。

  92年度首度試辦二處即斗六市與大甲鎮農會辦理之銀髮族服務示範中心,均已建構完成並開始營運。

六、推動侍親教育工作

  本(93)年度輔導全省2,198班家政班辦理,共有54,000名班員參加,經由班會、經驗發表會喚起晚輩關心、照顧、奉養長輩之作為,鼓勵晚輩認識高齡化可能衍生的問題與需求學習照顧知能服務長者,防範意外事故營造無障礙之生活環境、並鼓勵高齡者接受預防保健、生活調適、休閒育樂等服務,認識並推動安寧療護,讓長者安詳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旅程。

參、結語

  行政院正積極推動「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雖長期照護(顧)在中央分由衛生署、內政部主政,提昇農家福祉是本會施政要項,由於高齡化及慢性疾病所造成之失能者之長期照顧是農家重要課題,因而亦是農政單位之課題,本文介紹本會建構農村長期照顧支援服務工作以服務農家之初步成果,該等工作除服務農家並可作為農會經營服務業之基礎。

參考文獻:

  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3.06,「中華民國91年農業統計年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編印。

  2. 行政院衛生署,2003.12,「衛生統計」,行政院衛生署發行。

  3. 行政院衛生署,2004.1.7,「國際長期照護政策研討會」,行政院衛生署發行。

  4.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2003.08.29,「行政院2003年產業科技策略會議會議資料」,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編印。

  5. 內政部人口政策委員會 民國88年11月,「人口政策資料彙集」。

  6.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內政部 民國91年1月17日 「照顧服務產業發展方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7.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民國85、民國88及民國91年 「台灣地區農家戶口抽樣調查報告」,民國86、89及92年。

  8.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研究所 民國93年7月「建構農村聚落居家照護環境設施之規劃研究-以雲林地區為例,期中報告。」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