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加入WTO後進口農產品量值化及其對國內價格之影響

統計室 廖春梅

壹、前言

  我國自79年提出申請至91年完成入會程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稱WTO)第144個會員,歷經12年艱辛的努力與無數次的雙邊諮商。加入WTO雖是時勢所趨,但遵守其相關規範及履行雙邊諮商結果,削減了國內農業保護及逐漸開放農產品市場,對小農經營高產銷成本之我國農業,確實造成相當的衝擊,尤以過去政策性保護而管制或限制地區進口之農產品為甚。雖然政府為因應加入WTO衝擊,已積極推動多項因應措施如調整產業結構、監視農產品進口、穩定價格、進口防衛與損害救助等以穩定國內農產價格,以及開辦九五成本收購計畫,避免價格偏低農民權益受損;惟受限於農業具有生物特性及土地資源不易移動,入會後農產貿易逆差逐年擴大,各項農產品價格跌多於漲,對農民收益及未來農業發展造成相當影響。因此,掌握進口農產品對國內相關產業影響脈動,調整入會因應措施,使農業所受衝擊降至最低,為當前重要課題。

貳、加入WTO後農產品進口情形

一、開放方式

  為爭取國內產業調適空間,緩和入會衝擊,加入WTO之初,我國是以漸進方式逐年調降關稅及開放市場。

(一)調降關稅方面,現行平均名目關稅第1年由20.0%調降為15.2%,並分年降至12.9%。

(二)開放市場方面

  1. 限量進口:僅稻米於第1年(91年)實施。

  2. 關稅配額進口:稻米(第2年起實施)、東方梨、椰子、落花生、大蒜、豬腹脅肉、雞肉、動物雜碎及鯖魚等23項管制進口農產品,入會後於一定期間內採關稅配額方式進口,且逐年提高配額數量,例如東方梨配額第1年4,900公噸、第2年7,350公噸、第3年9,800公噸,而豬腹脅肉、雞肉、及動物雜碎等將自94年起取消關稅配額措施,全面開放自由進口。

      配額內進口採低稅率(12.5%至25.0%),配額外則課徵足以反映國內外價差之高稅率(100.0%至400.0%),非配額進口期間輸入者均課徵高關稅。

  3. 開放自由進口:蘋果、龍眼、葡萄、桃子、火雞肉塊及魷魚等18項限制地區進口農產品,入會後即全面開放自由進口。

二、整體進出口值與量之變化

(一)貿易逆差逐漸擴大:依據海關進出口通關統計, 92年我國農產品進口值為 77億8千萬美元,較 90 年增加 13.6%,貿易逆差擴增至45億4千萬美元;又93年上半年農產品進口值已達 45億2千萬美元,較 92 年同期增加18.7%,貿易逆差達28億2千萬美元。(詳圖1) 圖1 我國農產品進出口值及貿易逆差變動

(二)總進口量逐年增加:入會後第2年農林漁牧產品進口量1,848萬1千公噸,較90年增加5.3%;4大類產品中,除進口漁產品減少1成外,其餘產品進口量均增加,尤以林、畜產品增幅2成較高;單項產品以冷凍肉類、木漿及原木等大宗原物料材進口成長幅度最大。93上半年進口量964萬1千公噸,較92年同期增加4.6%, 4大類產品進口量均增加,以林漁產品增幅1成3較大。

  加入WTO前後我國進口農產品之主要供應國不變,分別是美國、澳大利亞及日本,但市場占有率則各有消長,其中美國減少2.3個百分點、澳大利亞減少1.2個百分點、日本增加0.5個百分點,中國大陸市占率由3.83%提升為5.19%,短短2年間增加1.4個百分點,躍居第四大供應國。

(三)關稅配額產品:採關稅配額產品之進口量計73萬4千公噸,較90年增加70.7%,各主要農產品之進口量變化情形如表1所示,增幅均頗為可觀。另生鮮柚子、香蕉、鳳梨及芒果等因國內價格因素或檢疫等非關稅貿易障礙,92年全年均無進口。93年上半年配額產品進口47萬9千公噸,較92年同期增加36.2%,其中花生、雞腿翅、大蒜、稻米、豬腹脅肉及豬雜等進口量均達93年關稅配額之半數以上,更有部分產品啟動特別防衛措施,加徵額外關稅。

表1 加入WTO後關稅配額重要農產品進口量 

(四)開放自由進口產品:蘋果等18項農產品採開放自由進口後,92年總進口量反呈減少趨勢,計減少10.2%,其中蘋果、李子、桃子、橙類及葡萄柚等大宗進口果品,降低關稅後進口量反而減少;荔枝、檸檬、番石榴及鴨肉塊等開放自由進口後,進口量不多;木瓜、其他柑橘類及全鴨等幾乎無進口。93年上半年進口11萬2千公噸,較92年同期增加3.9%,增幅較大產品有魷魚、桃子、蘋果、葡萄柚及馬鈴薯等。(詳表2)

表2 加入WTO後開放自由進口重要農產品進口量

三、啟動特別防衛措施

  93年上半年落花生已進口1萬3千餘公噸,超過關稅配額量(5,235公噸)及農業協定第五條規定之基準數量(1,597公噸),啟動特別防衛措施(Special Safeguard 簡稱SSG),就超額進口部分,加徵3分之1配額外關稅;雞腿翅進口近3萬公噸,大蒜於非原訂配額進口期間(當年10月至12月)進口近4千公噸,均超過基準數量而加徵額外關稅;此外稻米及東方梨亦啟動SSG。

參、重要農產品供應量

一、總供應量

  貿易自由化後,國際間進出口貿易日益頻繁,消費市場的供應來源,不限於國內產地生產,國外進口農產品亦是重要來源之一,尤其是過去受政府保護之管制進口農產品,因此,加入WTO後國內生產量加計進口量為總供應量。茲將原管制或限制地區進口農產品,開放市場後之生產供應變動,分述如后:(詳表3)

表3 重要農產品供應量

(一)稻米:92年國內稻米供應量150萬8千公噸,較入會前增加7.5%,其中國內生產減為133萬8千公噸,國外進口增為17萬公噸。

(二)水果:92年原管制(限制地區)進口水果供應量259萬3千公噸,較入會前增加10.0%,其中國內生產增為236萬8千公噸,國外進口減為22萬4千餘公噸。

(三)蔬菜:92年原管制(限制地區)進口蔬菜供應量10萬2千公噸,較入會前增加4.7%,其中國內生產增為9萬6千公噸,國外進口近6千公噸,僅小幅成長。

(四)雜糧:92年落花生及紅豆供應量8萬7千公噸,較入會前增加34.7%,其中國內生產增為8萬1千公噸,國外進口近6千公噸,呈小幅下降。

(五)畜禽產品:92年原管制(限制地區)進口畜禽產品供應量219萬4千公噸,較入會前小幅減少0.4%,其中國內為有計畫的減產,總畜禽產量減為207萬7千公噸,國外進口則增為11萬6千公噸。

(六)漁產品:92年原管制(限制地區)進口漁產品供應量23萬8千公噸,較入會前大幅成長21.2%,其中國內生產增為23萬2千公噸,國外進口僅6千公噸。

二、進口農產品市場占有率

  加入WTO後,各項農產品之進口量雖承如上述明顯提高,惟並非各類進口農畜產品之市場占有率(進口量/總供應量)均明顯攀升。(詳表3)

(一)市占率增加部分:計有蘋果、椰子、豬雜、豬腹脅肉、稻米、東方梨、肉雞及落花生等25項產品,其中稻米市占率為11.3%、椰子為19.1%、東方梨為6.0%、豬腹脅肉為14.3%、豬雜為14.4%及毛豬為3.5%。市占率增加的各項產品中,尤以稻米及毛豬等我國最主要農畜產品值得密切注意其發展。(詳圖2)

圖2 入會後市占率增加之進口農產品

(二)市占率減少部分:計有桃子、葡萄柚、紅豆、李子、葡萄、柳橙及馬鈴薯等,多為水果類,主因台灣氣候適宜,農產品產量增加,國內供應不虞匱乏而減少進口之故;國產水果是否仍具競爭力值得後續觀察。(詳圖3)

圖3 入會後市占率減少之進口農產品

肆、加入WTO後國產農產品價格變動

  加入WTO開放市場後,低價進口農產品將影響國內相關產業存續發展,尤以過去政策性保護之產業最為深遠。入會2年多來,國內農產價格多呈下跌走勢(詳表4),茲將入會前後稻米、梨、豬腹脅肉及肉雞等重要農畜產品價格變動,簡析如后: 表4 重要農產品進口價格及國內產地價格

一、稻米:供應青黃期不存在,穀價高低起伏已不復見

(一)米為我國的主食,國內稻作農戶40餘萬戶,占總農戶之半數,每年生產130餘萬公噸,政府對該項產業的保護不遺餘力。入會第1年採限量進口,第2年後採關稅配額方式辦理。

(二)加入WTO之初,受核配作業影響,第1批進口米遲至91年3月底始運抵國內,造成市場上短期缺糧而穀價創歷史新高(23.6元/公斤),爾後進口米陸續供應上市,蓬萊穀價隨之一路下滑,至第2期稻作收穫期為當年最低價位(15.4元/公斤),經政府積極辦理多項穩定糧價措施後,產地價格始止跌回穩(詳圖4)。92年穀價延續91年底之低價位,全年平均每公斤16元,較90年下跌12.1%;93年上半年因政府辦理餘糧收購,使得市面上流通稻穀減少,而穀價亦明顯回升,平均每公斤19元較92年同期上漲17.2%。

圖4 加入WTO前後蓬萊稻穀產地價格變動趨勢

(三)國產稻米係1年2期作,第1期之收穫供當年消費,第2期收穫庫存供翌年上半年所需。未加入WTO前,稻米限制進口,致每年12月收穫結束至翌年4月新穀登場前為青黃不接期,是一年當中穀價明顯高檔期,5至7月第1期稻作收穫期間則為穀價低檔期,季節性價格波動明顯(詳圖4)。加入WTO之後,進口米可隨時挹注國內市場,以往稻米供應青黃期不存在,穀價高低起伏已不復見,全年稻穀價格維持在每公斤16至18元之間。

二、梨:每年由初產期之高價位,極速下滑至3分之1價位

  梨之採收期間,隨著海拔高低從每年5月開始至9月結束,在未開放進口之前,新世紀梨之價格變動,隨著初產、盛產及產季末等不同時期採收量多寡,產地價格由高價、低價、再到高價位,形成一個半圓曲線(詳圖5)。開放進口之後,國內採收後期適逢日本及韓國梨進口,由於進口梨品質佳價格低廉(為國產價格8成),直接衝擊國產梨產地價格,使得新世紀梨價格走勢由初產期的高價位(91年,96元/公斤),一路下滑至產期結束之最低點(35元/公斤),形成一個由高而低之下滑曲線,顯示,入會對我國梨產業衝擊頗大。

圖5 加入WTO前後新世紀梨產地價格變動趨勢

三、大蒜:需求穩定,價格取決於國內生產

(一)大蒜為香辛作物,國內需求相當穩定,年約5萬公噸。加入WTO之前,產地價格高低起伏,取決於國內生產多寡,90年產量5萬4千公噸,生產略為過剩,惟年平均價格僅每公斤26元。加入WTO之後,進口量雖有增加,但91年及92年產量均不足以供應國內所需,少量進口恰可挹注需求,尤其92年發生SARS疫情,具有殺菌功效之蒜頭需求激增,使年平均價格達每公斤47元。(詳圖6)

圖6 加入WTO前後大蒜產地價格變動趨勢

(二)延續92年的需求,93年1至3月國內蒜頭尚未大量採收之際,已使用配額外較高關稅進口乾製大蒜1千6百公噸,加上SARS疫情未再度暴發,消費需求驟減,故當3至4月國內蒜頭盛產時,產地價格即快速回跌。雖然綜合平均93年上半年蒜價仍達每公斤43元,但6月份價格已跌至每公斤32元低價位,促使政府亦採取多項因應措施,並辦理保價收購,以穩定國產蒜頭產地價格。

四、豬腹脅肉及肉雞:國人偏好溫體肉,價格所受影響有限

  雖然進口腹脅肉價格低廉,92年每公斤平均39元,惟都市零售價格由90年之150元下降至91年之142元,再下降至92年之136元,93年上半年則較92年同期上漲16.8%,顯示開放進口對國內價格衝擊有限,究其原因,除國人偏好溫體肉外,離牧政策使國內豬源有效控制,抵消了部分進口衝擊應是主因。至於白肉雞亦有相同情形,加入WTO前後,產地價格維持於每公斤32元左右。(詳圖7)

圖7 加入WTO前後豬腹脅肉及白肉雞價格變動

五、結語

  入會2年多來,農產品進口量雖逐年增加,惟國人關切之23項關稅配額產品,或因防疫檢疫、運銷通路及國人偏好等問題,除稻米、東方梨、豬腹脅肉及雞肉等10項產品進口達配額量外,其餘產品進口不多,生鮮水果甚有零進口者,整體而言,進口情況未如預期。反觀,國內產地價格卻在供應來源增加、產品間替代效應及消費者預期心理等影響下,多呈下跌走勢,尤以收穫後可庫存調節盛產期壓力之產品為甚。未來豬腹脅肉、雞肉、豬雜及禽雜等於94年起取消關稅配額措施,鯖魚、鰺魚、◎魚及柿子等亦將於96年取消配額;而新回合杜哈談判更於93年8月通過全球貿易談判架構協議—「7月套案」,在該套案下,將對個別農產品補貼總額設限及擴大關稅配額,如此一來,除國內最大稻米產業首當其衝外,其他農產品也將面臨更嚴厲的挑戰。如何提升及善用國內產業的競爭優勢,使貿易自由化的衝擊降至最低,為當前政府部門及產業團體共同且必需達成之目標。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2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