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輔導國產鮮煮冷凍落花生產銷營運狀況

農糧署 戴 耕

一、前言

  落花生自中國大陸引入台灣栽培,迄今約有400餘年之歷史。早期栽培落花生主要為食油來源,最高栽培記錄為1965年之10萬3,621公頃。1966年起,因受自國外進口廉價食用油原料替代之影響,使得落花生作為油用日趨減少,目前種植面積僅維持在2萬4,000公頃至2萬8,000公頃左右,產量6萬5,000至7萬公噸。落花生屬土地利用型作物,過去幾年來,國內育種專家致力研發落花生新品種與改進生產栽培技術,使得單位面積產量大增。田間作業自播種至採收已達全面機械化,然相較於國外,國內落花生生產成本仍偏高,在我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落花生雖受關稅配額進口制度方式暫時保護,但產業仍受到不小之衝擊,亟待輔導轉型。

二、鮮煮冷凍花生之推廣背景

  國內落花生年產量約6萬5,000~7萬公噸,鮮煮花生估計尚不到4%。由於以往均由個別小型加工廠以大包裝方式分銷於傳統市場或路邊攤販銷售,其行銷通路無法擴大,銷售產品之品質及衛生亦難以掌握。

  近年來,低溫冷藏及冷凍技術已廣泛用於產品加工、行銷系統。鮮煮冷凍花生是以現採新鮮落花生莢果經蒸煮、冷凍加工而成,保有新鮮美味、營養、方便食用之優點。國內各超商、超市、大賣場對鮮煮花生之市場潛力極為看好。冷凍花生在炎炎夏日冰涼爽口,有如雪綿冰;在寒冬只要稍加微波加熱即為熱騰騰的鮮煮落花生,周年皆可在國內超市、便利商店或賣場等處購買。

三、冷凍花生產銷流程與通路

(一)由嘉義縣六腳鄉農會推行農工合作生產及原料供應,由廠方與農民簽署廠農雙方共同合作生產契作合約。並依契作條件(檢收條件及契作價格由農工雙方商定),由契作農民供應合格國產高品質落花生原料給加工廠,廠方支付合理價格,保障農民之收益。

(二)農民生產合格落花生原料,經六腳鄉農會落花生產銷班附設落花生加工站進行前處理,其流程為:人工選別(含去子房柄)→風鼓機篩選→水流刷洗去土及雜質→水流二次清洗→二次篩選,整理合格莢果原料,逕送嘉鹿果菜生產合作社加工廠。

(三)由嘉鹿果菜生產合作社完成產品之製成,將合格之新鮮莢果原料倒入蒸煮蒸汽桶並置入高壓蒸氣壓力鍋(壓力1.5kg/每平方公分)→25~30分鐘蒸煮→倒入散熱桶冷卻→送入IQF急速凍結→冷凍花生(半)成品(-18℃以下)→入庫保存(-18℃以下)→二次選別→包裝→成品。

(四)嘉鹿果菜生產合作社以全程低溫行銷鮮煮冷凍花生成品以確保新鮮美味,小包裝以一般消費者為對象;鮮煮冷凍花生以每包200公克包裝(如圖1),每件30包,依訂貨量分別送至便利超商轄下物流中心,再經低溫物流配送供應國內便利超商之專櫃(如圖2)銷售。大包裝則以每包1,000公克包裝,經其台北營業所透過各經銷商依訂貨量以低溫物流配送各KTV、餐廳、喜宴等消費性場所。此外並與出口貿易商合作,國產高品質鮮煮冷凍花生,經低溫物流,外銷日本(沖繩日昇商事株式會社)、香港等國外市場。

四、檢討及展望

(一)在加入WTO後,國內落花生產業必須因應消費市場改變,將傳統原料生產,導入食品加工科技知識,提高其產品附加價值,再透過共同合作生產、加工、行銷整合,並與物流及行銷通路業等異業策略聯盟,創造內外銷市場。

(二)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開發具本土性、精緻化及多樣化產品,提高鮮煮冷凍花生產品價值,延長產品保存期限,建立國產落花生產品衛生安全之品牌行象,以與進口花生及產品作明顯區隔。

(三)現代化零售系統的發展,已取代傳統市場通路,因應新興消費族群採購地點及便利性,以小包裝透過超市、便利超商及大賣場等顧客接點,可增加國產落花生產品行銷通路。

(四)建立國產鮮煮冷凍花生之新鮮美味衛生新形象,擴大爭取外銷日本及香港等國外市場機會,以確保農民收益及促進國內落花生產業之永續經營。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16,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