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山藥新品種桃園4號簡介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龔財立 姜金龍 鄭隨和

一、前言

  目前台灣山藥栽培面積約1,000多公頃,其中北部地區以栽培長形山藥且供生鮮食用為主,薯形及品質參差不齊,產期集中於9至12月,由於供貨集中,價格較低,而1至3月因產量較少,價格較高。為分散產期及改進品質,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於93年6月15日育成生育期長、塊莖黏度高、品質佳、產量穩定之長形山藥新品種桃園4號,商品名稱為白金山藥,可避開山藥盛產期,提供高品質生鮮山藥,滿足市場需求。

二、育成經過

  山藥新品種桃園四號係83年自台北市陽明山地區收集之山藥本地種(俗稱刺薯)族群之品系(代號為TYS8304),經觀察試驗、品系試驗、區域試驗、相關栽培試驗、病蟲害調查與檢定、塊莖成份分析及資料分析整理,於93年4月22日提出申請新品系命名登記,93年6月15日通過複審命名為桃園4號。

三、品種特性

  新品種桃園4號其植株之藤蔓以右旋性纏繞,莖基部有刺,刺呈深紫紅色, 藤蔓具4稜翼,無毛。葉為單葉,互生或對生,屬心臟形,具7葉脈,呈濃綠色,葉腋間不生零餘子。地下塊莖長條形,長度約119公分至169公分,表皮黃褐色,肉色雪白,質地細緻,黏度高,每公頃平均塊莖產量為4萬2,144公斤,比對照品種基隆刺薯產量增加42%。生育期約270天。

四、品種優劣點

(一)山藥新品種桃園4號之優點如下:

  1. 塊莖富含粘質素,粘度達101.1 cps,比對照品種基隆刺薯山藥粘度67.0 cps高50.9%。

  2. 生育期長達9個月,適合於1~3月份採收,避開盛產期9~12月。

  3. 產量高且穩定。

(二)山藥新品種桃園4號之缺點如下:

  1. 本新品種之薯體比一般栽培品種長,需採用200公分栽培管,於埋設栽培管作業上較不方便。

  2. 本新品種之莖葉比一般栽培品種多而茂盛,故需搭建較穩固之支架,否則容易崩倒,增加作業成本。

五、栽培方式及注意事項

(一)種植期

  栽種時期為3至5月,以4月為適,遲至6月種植則產量銳減。

(二)種薯準備

  栽培山藥新品種桃園4號時,其種薯重量以80g為宜。選擇薯形良好且無病蟲害之塊莖為種薯,切取種薯時,每切塊需帶有芽點,才能發生不定芽。分切種薯時,宜於晴天進行,分切後其切面應沾粘草木灰,經日曬3~5日後,以促進切面之癒傷組織形成,減少病菌感染而導致腐爛。

(三)整地、作畦、種植

  為期地下塊莖充分生長,土壤宜深耕、碎土並築高畦,以促進地下塊莖充分生長,栽培區之灌溉排水系統應求完善,避免浸泡,否則易導致根系或塊莖腐爛。

  本品種可利用塑膠管誘導栽培法,本田經深耕、碎土後,依行距150公分開溝後,每40公分株距埋下200公分之栽培管,栽培管與地面約成25~30度之斜角,然後將種薯埋入塑膠管前端內約5~10公分處,再行覆土並築高畦。同時可於畦上覆蓋稻草或黑色不織布,達到防止雜草滋生之效果。

(四)肥培管理及搭立支架

  山藥宜多施用有機肥料,其用量每公頃為2,500公斤,另應再施用化學肥料,化學肥料可依每公頃N:P2O5:K2O= 200:150:200公斤之比率施用,其中有機肥料、1/3量硝酸銨鈣、全量之硫酸鉀及過磷酸鈣,可一次當基肥施用,於整地前全面均勻撒施於本田,山藥發芽後2及3個月再進行兩次追施氮肥。山藥抽蔓後,宜在畦上搭立支架,再牽掛網繩固定之,由於本新品種之莖葉比一般品種多而茂盛,搭建之支架力求穩固,否則容易崩倒。

(五)病蟲害防治

  本新品種受病蟲為害較少,僅需注意炭疽病及紅蜘蛛等,防治方法可參照植物保護手冊推薦實施。

(六)採收

  桃園4號從種薯定植到可收穫約需時9個月,一般在4月栽種,至隔年1月間莖蔓完全枯黃後即可採收(採收期可至3月)。採收後處理流程如下:選擇成熟度適足的山藥,採收後洗去泥砂,以整條或調理成適當長度,在30~40℃相對濕度90~100%之條件下,放置2至3天,形成癒傷組織(callus)後,再置於室溫25℃通風處2天,當水分含量約70%時,以薄棉紙逐條包裝,放在紙箱中,紙箱內放置乙烯吸收劑,每1,000 g山藥置入乙烯吸收劑5g,貯藏在10~12.5 ℃,相對濕度60~70%條件下,可貯藏達5至6個月,貯藏溫度不可低於10℃,否則易產生寒害而腐爛。

六、推廣展望

  山藥新品種桃園4號適合於新竹縣市、桃園縣市等地區栽培,土壤條件以富含有機質且排水良好之沙壤土為佳,對於酸性土壤亦能適應。此新品種由於可延至1~3月份採收,避開山藥盛產期,且產量穩定,預計推廣後可提供農民生產高品質生鮮山藥,以滿足山藥正常產期後之市場需求,達到產期調節之效果。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25,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