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辦理食米人道援外善盡國際責任

農糧署 黃昭興 洪碧月

壹、前言

  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估算,雖然全球的糧食足夠餵飽每一個人,但由於糧食的分配不均,全球仍有超過8億人口過著飢餓的日子,5歲以下的孩童約有2億人體重不足,營養不良,導致孩童發展遲緩,每5秒就有一個小孩因為飢餓或相關原因而死亡。在蒙古250萬人口中就有100萬人營養不足;由於惡劣的天候及經濟因素57%的北韓人民没有足夠的糧食可以維持他們的健康;在海地有47%的孩童飽受營養不良之苦;孟加拉受到豪雨洪患的影響,有180萬的人口接受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的糧食援助;阿富汗經歷22年的戰爭,全國有70%的人口營養不足;受到30年來最嚴厲的霜雪侵襲下,秘魯79至91%的孩童長期受到營養不足的摧殘;在非洲中南部更有數億人口每天都在飢餓中過日子。

  為了協助這些貧窮國家百姓,免於飢餓之苦,美國、歐盟、日本等經濟大國透過「糧食援助公約」及聯合國的「世界糧食計畫」對這些缺糧的地區進行援助。我國雖然並非上述組織會員,但是基於人道關懷,善盡回饋國際社會責任,農委會於91年底訂頒通過「糧食人道援外作業要點」,視國內稻米供需及公糧庫存情形,每年原則提撥10萬公噸稻米,供政府機關或民間慈善團體申請援助發生飢荒的地區人民。

  糧食人道援外主要係以發生饑荒或重大災變地區為援助對象,至於是否為我邦交國並非主要考量,政府希望藉由糧食人道救援工作,展現我人道關懷精神,提昇國際形象,並且將台灣的愛心散播到世界每一個需要的地方。

貳、糧食援外業務執行情形

  農委會糧食人道援外業務自91年12月開辦以來,截至目前計審查通過外交部、慈濟基金會、台灣路竹醫療和平會、台北福齡扶輪社、世界自由民主聯盟中華民國總會及台灣世界展望會等政府機關及民間慈善團體申請案,合計約12萬8千公噸白米,已捐出9萬3千餘公噸援助需糧國家(附表1pdf doc)。受援助國家包括亞太地區之蒙古、印尼、伊朗、孟加拉、馬紹爾群島、吐瓦魯;中南美洲之多明尼加、海地、秘魯;非洲賴比瑞亞、賴索托、南非、坦尚尼亞等10多個友邦及友好國家。本(93)年度計畫額度8萬7千公噸,扣除已審核通過3萬6千餘公噸,尚可供申請額度約有5萬5百公噸。

參、執行成效

  糧食人道援外業務開辦迄今已提撥出口9萬3千餘公噸食米,在國際上發生重大事件,如伊朗巴姆古城震災、多明尼加、海地、孟加拉等國水患、伊拉克戰後重建,賴比瑞亞戰亂、非洲南部的飢荒等重大國際災難,均可看到台灣糧援的身影,充分展現我國人道救援之精神。因此本項措施無論從人道、外交及餘糧處理等各層面觀之,均已達成初步之成效。

  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政府亦積極爭取加入「糧食援助公約」,希望未來糧食援外能成為常態性的措施。在我國尚未成為該等組織會員之前,對於非邦交國的糧援,大多透過民間慈善團體或國際非政府組織(NGO)進行,讓國際知道台灣對國際社會的責任與關懷。以下僅舉本會與台灣世界展望會及慈濟基金會合作糧援成果為例,藉以闡釋與讀者分享:

一、來自台灣的愛心-站在世界最需要的地方

  蒙古冬季嚴寒,冰封大地,境內的農牧業幾乎停頓,此時糧食不足問題更為嚴重,貧窮家庭連購買取暖用的燃油和煤炭都有問題。一年當中最冷的12至翌年3月,也正是缺糧最嚴重、貧民捱餓受涷的月份。因此台灣世界展望會向本會申請7千公噸白米,於93年1、2月間發送給蒙古10個計劃區內的4萬5千個特定貧困家庭,每戶150公斤,供3個月的食用,讓當地貧民在歲末寒冬時能免費取得糧食,生活得以改善。世界展望會表示,對每年冬天必面臨糧食短缺的蒙古,未來希望能與我政府以固定合作的方式,於每年初提早規劃申請糧食援助計畫,期能在寒冬來臨前,適時將援外食米運抵需要的蒙古貧民手中。

二、曙光再現愛在伊朗-糧食援助伊朗地震災民

  本會與慈濟基金會繼糧食援助印尼及南非後再次合作,於93年2月中旬,以2千5百公噸國產白米援助伊朗巴姆古城地震災民,本項援贈計畫預計可供應巴姆古城逾8萬災民3個月所需糧食。

  在發放過程中,為了讓災民知道如何烹煮大米,特以波斯文寫在大張的白紙上,利用災民等候領米的時候,散發「煮米單」,災民們皆以歡喜感恩之情領受大米,度過波斯古曆新年。藉由此次「付出無所求」的人道關懷精神,發揮人與人之間互助的高尚情懷,展現跨越國界、宗教、種族與膚色的長情大愛,以有形的物資援助,將台灣人民的愛心,傳遞到伊朗地震受難人的手中。

藉由波斯文之「LOVE FORM TAIWAN」字樣,將台灣人民的愛心及人道關懷的精神,傳遞到伊朗災民的心中

肆、結語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政府一再努力爭取參與國際事務的機會,期能善盡地球村成員的一份責任。綜觀世界,目前仍有數億人口正飽受飢荒肆虐,世界糧食計劃署也緊急呼籲各國提供糧食,共同對這些國家伸出援手。透過辦理「糧食人道援外」,每年提撥一定數量食米援助飢荒、貧窮國家,彰顯我人道關懷精神,善盡回饋國際社會責任之國際形象,並能藉由捐贈食米的人道活動拓展我國際舞台。綜合而言,此項措施實深具意義,值得肯定,並有待持續加強辦理。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23:1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