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小果花番茄新品種「花蓮亞蔬13號」簡介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楊素絲

一、前言

  番茄為消費市場最熱門的園藝作物之一,它除了具有益人體健康的營養成分外,還具有多種形狀、大小及色澤的變化,其中以風味佳、鮮食用的小果番茄產業成長最迅速。小果番茄又稱迷你番茄或櫻桃番茄,近10年來台灣地區栽培面積迅速增加至約900公頃,主要是因其果粒小巧玲瓏,一粒一口,食用方便,並有高糖度及特殊風味,已成為普遍的水果點心。小果番茄的形狀、色澤有很多變化,市面上以紅色果實最常見,此外還有黃色、粉紅色及紫色等品種,針對新世代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如果能培育抗病又富含b-胡蘿蔔素的新興桔黃色小果番茄,不但可以提供多樣的營養價值、滿足消費者多變的口味,還可提高消費市場競爭力。

二、育成經過

  小果番茄新品種「花蓮亞蔬13號」,為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與亞洲蔬菜研究發展中心合作育種工作,選育出之富含β-胡蘿蔔素,抗病性強,品質及風味佳之優良品種。「花蓮亞蔬13號」的父母本,分別於1991年及1995年起在亞蔬中心進行選拔及篩選,培育所得的兩個自交系,並在1997年秋完成雜交組合。1998年至1999年,完成初級品系、高級品系產量比較試驗及抗病性檢定。由於品質優良、風味佳且富含β-胡蘿蔔素等特色,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2000年進行區域試驗、肥料試驗及栽培密度試驗等,於2003年6月20日通過審查命名為「花蓮亞蔬13號」。

花蓮亞蔬13號果穗和果實形態

花蓮亞蔬13號田間生育情形及結果習性

三、品種特性

(一)植株型態:
  非停心型,生育勢強盛,葉覆蓋性優,每隔3片葉著生一花序,每花序的花朵數為8~14朵花,春秋作著果率約為79~89%。

(二)果實型態特性:

  果實橢圓形,未熟果色淡綠,成熟果桔黃色,平均果重13公克,硬度高,裂果性輕微,2個心室,糖度為6.9 °Brix,糖酸比21.5,β-胡蘿蔔素含量每100公克果實含有2.55毫克,比一般紅色果品種多2~3倍。

花蓮亞蔬13號果穗和果實形態

花蓮亞蔬13號果穗和果實形態

(三)產量:

  春作每公頃產量宜蘭地區約23公噸,台南地區為38公噸,秋作每公頃產量宜蘭地區約44公噸,台南地區可高達78公噸。

(四)抗病性:

  具抗番茄嵌紋病毒小種O, OY, 1及2與抗萎凋病生理小種1及2之特性。

(五)種植適期:

  花蓮亞蔬13號為耐熱性較弱的品種,適合春、秋及冬作種植。

(六)生育日數與產期:

  育苗日數約為20~35天,定植至始花日數10~21日,定植至始收日數為春作約52天,秋作約69天。採收期:25天至63天;生育日數:118天至217天(播種至完成採收總日數)。

四、品種優缺點

(一) 優點

  1. 為雜交一代品種,無法自行留種,易於進行品種保護。

  2. 抗萎凋病及番茄嵌紋病毒之特性。

  3. 富含β-胡蘿蔔素,糖度高,風味佳。

  4. 非停心型,生育勢強健,栽培得宜,能存續採收3個月。

  5. 單果穗約著生8~12果,不易落果,成串性良好,且不易裂果,適合成串採收,以節省工資。

  6. 果實硬度高,肉質脆,果肉壁厚,耐運輸。

(二) 缺點

    花蓮亞蔬13號為非停心性,需立支柱及整枝為4幹或6幹,並且每星期摘除側芽一次,較費時費工。

  1. 夏作產量低,不宜栽種。

  2. 茄紅素含量稍低。

五、栽培管理注意事項

(一)種植適期

  花蓮亞蔬13號為耐熱性較弱的品種,適宜台灣春、秋及冬作種植,北部秋冬作氣候低溫多濕,需注意晚疫病之防治。

(二)土壤選擇

  栽種田地的選擇以水田為前作最佳,應避免與茄科、洋香瓜等作物連作,以防感染番茄捲葉病毒病與青枯病。最合宜的土壤是土層深厚、富有機質、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酸鹼度在pH 5.6~7.5間。

(三)播種量

  種子千粒重為2.06公克,每公頃種植約16,000~21,000株,所需種子量約40~50公克/公頃。

(四)育苗

  以穴盤育苗較簡易且較易培養健壯苗,成活率高,可採用72~128格穴盤或苗床育苗。

(五)栽培密度:行株距為90 × 60公分。

(六)栽培管理方式:春秋作採四幹整枝立支架式栽培,可分成:

  1. 傳統交叉竹架式:定植後第一花序開花前用7~8尺長的細竹竿,在畦面或畦溝上交叉支撐固定,並且每隔20公分用塑膠帶串連竹竿,以導引側枝往上生長,並固定各分枝蔓。

  2. 隧道式支架:利用四分錏管,製成ㄇ字型或圓弧形隧道支架,為便利支架搬運及存放,可將之製作成上段及腳架組合式,支架間距為1.2公尺,在錏管支架上固定塑膠網,或每隔20公分用塑膠帶牽引束緊,以便固定番茄的枝蔓。

(七)整枝

  本品種屬於非停心型,定植後3~4星期內,要注意進行整枝作業,最佳整枝方式是採用四幹整枝,除原主幹及第一分枝為主要雙幹外,應在接近地面處選擇生長最粗壯的另二分枝為第3及第4幹,整枝為接近地面留四幹粗壯分枝,整枝應於側芽生長至20公分左右時為最適宜時期,不可過早摘除側芽,否則會影響往後之生長勢。同時逐步綁好,使枝條攀在支架和塑膠繩上。

(八)施肥量與施肥法

  每公頃建議施肥量氮素為150~200公斤,磷酐100~150公斤,氧化鉀100~150公斤。施肥方法:整地時每公頃施用20公噸有機質肥料、氮素、氧化鉀用量三分之一及磷酐全量當基肥施用,其餘三分之二氮素、氧化鉀肥料當追肥,分四次每隔20~25天施用一次。

(九)病蟲害防治

  小果番茄栽培時應特別注意防治的病害有幼苗疫病、白絹病、青枯病、細菌性斑點病、輪紋病、晚疫病及番茄捲葉病毒病等;為害番茄莖、葉、果實的害蟲有番茄夜蛾、甜菜夜蛾、斜紋夜蛾、二點葉及切根蟲等,防治方法請參照農委會植物保護手冊所推薦的藥劑、濃度及時期施用之。

六、推廣展望

   雜交一代小果番茄新品種花蓮亞蔬13號,除具桔黃色鮮豔果色,富含b-胡蘿蔔素,也含適量茄紅素,果形橢圓形,外觀美,果實品質及風味佳,質地口感脆,硬度高,不易裂果,耐貯運,是目前極具市場競爭力的新品種,同時植株生育旺盛,生長後期的生長勢及結果性仍強,為一適合觀光果園栽培的品種,深具推廣之潛力。

花蓮亞蔬13號與對照品種台南亞蔬6號外觀的比較

花蓮亞蔬13號與對照品種台南亞蔬6號外觀的比較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23:2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