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國際處國際組織科 李蓮生
企劃處企劃處經濟研究科 林文傑

一、法國所宰殺之動物中確認首例山羊罹患狂牛病

  英國獨立報報導,2002年在法國所宰殺的動物中發現首例山羊罹患狂牛病。英國食品衛生署對此表示,綿羊及山羊會染上狂牛病,在理論上一直被認為是有可能的,而在一例山羊身上發現狂牛病,並不意味提供給消費者之忠告需加以改變。

二、WTO主要會員國同意在2006年完成全球貿易談判

  在為期一天、由瑞士經濟部長Joseph Deiss所主持的一項非正式會議中,WTO 20多個主要會員國誓言在農業、工業產品以及其他主要領域加速談判腳步,以促進全球貿易自由化,希望能在2006年達成美結論。

三、國際食物政策研究院 敦促OECD國家對市場開發持平常心

  於瑞士所召開之世界經濟論壇2005年年會中所傳閱的一項聲明中指出,世界上的貧窮國家禁不起失去2005年農業貿易談判所帶來的利益。國際食物政策研究院(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主任在這一份聲中指出,如果OECD國家能改善其市場開放情形,貧窮國家將能從WTO杜哈回合談判中獲利。

四、俄羅斯進入WTO後 農業損失將達40億美元

  俄羅斯農業學院副校長以及俄羅斯農業經濟研究院主任Ivan Ushachev在俄羅斯第一屆農業經濟學家大會中表示,俄羅斯加入WTO後,將降低其農民國際貿易之競爭力,因此其農業有可能損失至少40億美元;此金額超過農業固定預算支出之兩倍。

五、加拿大懷疑第三例狂牛病肇因於受污染之飼料

  經調查,在本(2005)年1月11日所確定之加拿大第三例狂牛病,可能是該1998年3月所出生之牛隻食用遭禁用物質污染之飼料而造成。

六、預防B型肝炎可以用吃的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研究人員表示,渠等已成功培育出可對抗B型肝炎之基因改造馬鈴薯,食用該種馬鈴薯即可在大部分受試者體內產生抗體,其價格較注射疫苗經濟,亦較疫苗容易保存。

七、日韓海苔貿易糾紛,日本將增加進口配額因應

  南韓因日本自2005年起增列中國為其分配海苔配額之國家,認為此舉已影響其既得利益(2004年前韓國為唯一獲配國家),日、韓經兩次諮商無效後,韓國爰向WTO要求成立爭端解決小組。日本政府決定以增加年度進口配額方式因應,其配額量將由2004年之2億4千萬張(日本市場佔有率2%)增加為2005年度之4億張(為日本市場佔有率3.3%),此決定並已知會韓方,希望韓國能撤除其向WTO之請求。

八、韓國與東協國家舉行有關自由貿易協定第一次會議

  南韓外交部表示,該國高級政府官員於本週三(2005年2月23日)至週五在印尼雅加達與擁有10個會員國之東協舉行有關自由貿易協定之會議。該會議將就2004年3月至8月由雙方專家所共同進行研究之有關自由貿易協定對彼此貿易之影響進行討論。

九、蒼蠅驗出H5N1型禽流病毒

  日本政府表示,去年在京都附近發生禽流感疫情之一處養雞場附近所捕捉之200隻蒼蠅,經數個月來之檢驗,發現其中1/4帶有H5N1型禽流感病毒。目前初步懷疑蒼蠅食用罹病死雞之糞便致感染病毒,但亦不排除蒼蠅為傳播禽流感媒介之一,確切原因尚需進一步化驗。

十、近年來國際稻米庫存量 趨減

  由FAO統計資料得知,2003/04年世界稻米(以精米計算)產量及期末庫存量分別為390.0百萬公噸及102.7百萬公噸,分別比2000/01年的401.0百萬公噸及147.9百萬公噸,減少2.7%及30.6%,為近年來國際稻米價格居高不下之主因。有關國際稻米產銷情形摘要如下:

(一)2004/05年世界稻米產量預估為406.2百萬公噸,比2003/04年增加4.2%;但因以稻米為主食的人口成長率比稻米生產成長率高等因素影響,致使2004/05年期末庫存量將降為97.0百萬公噸,比2003/04年減少5.6%,為歷年來國際稻米期末庫存量少見的低標準,為2005年國際稻米價格可能攀升之主因。

(二)世界稻米主要外銷國之產銷趨勢:

  1. 緬甸:國際稻米專家認為可能成為世界最大稻米出口國的緬甸之可耕地面積約為1,915萬公頃(其中稻米栽培面積為620萬公頃),2004年使用耕地面積只有1,215萬公頃,尚有36.6%的面積因缺灌排水問題有待解決,且因軍事獨裁政權、人口自然成長等因素影響,其前景難測。

  2. 澳洲:2001年澳洲稻米產量約1.3百萬公噸,為該國稻作史上之最高紀錄,而後因乾旱致使灌溉用水不足及土壤鹽化之影響,2003年產量急降為0.5百萬公噸。在澳洲稻作農家數不多,所生產稻米以外銷為主要目的(2001年澳洲稻作農家約2,800戶,所生產之稻米佔該國該年之85%)且澳洲以稻米為主食之移民漸增等因素影響,今後稻米產銷變數頗多。

  3. 越南:近年來為世界稻米第二大外銷國的越南,2000年稻米栽培面積766萬公頃,為其稻作史上最多的一年,後因土壤及灌排水問題而呈漸減。在人口自然增加而採限制稻米出口及積極調整農業政策、氣候失常影響稻米單位面積產量等因素下,未來稻米外銷量成長趨緩。

  4. 泰國:自1990年代稻米增產起,成為近10年來世界稻米最大出口國。近年來稻米栽培面積維持在1,000萬公頃的水準,如能順利解決乾季供水難題,則可望維持稻米外銷大國的地位。

  5. 印度:近5年來印度稻米栽培面積約40.5至44.6百萬公頃,因印度設有PDS制度(註:與我國稻米保證價格制度類似之「糧食公共配給制度」),在庫存量大增及減輕政府財政負擔等因素考量下,成為世界第四大稻米外銷國。然因該國飽受貧富懸差大、土壤鹽化、農業用水不足、內亂頻傳等問題困擾,未來是否仍然有多餘稻米外銷值得關注。

  6. 美國:近5年來美國為世界第三大稻米外銷國,其稻米年產量維持在6,050至6,550千公噸的水準,其中約六成供其國內消費。由於美國單位面積稻米產量比世界全體平均高、可供栽培稻米使用之潛在性耕地頗多等因素影響,未來可望成為世界最大外銷國。(資料來源:日本世界農林水產月刊2004年12月號、日本農業新聞)

十一、京都議定書生效,希望能緩和全球氣候異常現象

  1958年英國科學家卡隆德首次針對人類大量使用石化燃料造成大氣中之二氧化碳等化合物濃度緩慢上升,將導致全球氣候異常提出警訊,地球氣候變遷逐漸受到世人關注。而以減緩溫室效應、確保地球生態為主要目的之「京都議定書」於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其中與農業及生態等相關要點如下:

(一)日本的國立環境研究所調查研究結果要點為:

  1. 由於受到溫室效應等異常氣候的影響,各地容易出現狂風暴雨、異常乾旱等極端氣候,進而引發森林自發性火災、土石流等災難頻傳,導致人類生活環境惡化,野生動植物物種絕種類別亦呈急速擴增趨勢。更令人擔心的是,以生物為媒介而引發的各種傳染病、過敏症、食物中毒等事件,將明顯增加。

  2. 農業方面因作物生育期容易失常、病蟲害種類與為害程度擴大等因素影響,面臨收穫量減少且品質變差的壓力,國際農產品貿易量值亦將出現大起大落的變化。此外,因海水、河川及湖泊等之水溫上升,產生優養化、洋流異變、魚群生態變化等問題,致使水產資源及其再生利用陷入困境。

  3. 如果日本仍然以發展經濟為優先考量,預估2100年日本的平均溫度,將比2000年增加攝氏4度。在此情況下,日本的高山植物將有許多種類面臨滅種危機;北海道的稻米平均產量可望增加,關東以南各地稻米則將減產10%以上;花粉症及食物中毒等之病患將急速增加;每日最高溫超過攝氏30度的炎熱日數將約增加70日,迫使冷氣用電及廢熱氣增加而使溫度陷入惡性循環,個人的體力亦將因負荷增加而使抵抗力呈現下降危機。

(二)聯合國環境計劃(UNEP)以4年的時間,將世界95個國家環保相關研究報告彙整並以電腦分析地球生態,於2005年2月7日公布成果,其要點為:

  1. 近100年來,地球上約有100種的鳥類、兩棲類或哺乳動物慘遭滅種,有12%的鳥類、32%的兩棲類及25%的哺乳類有滅種的危機。此外,1950年至1990年的40年裡,因都市化或轉換為農業用地等之需要,地表上有14%的森林或草原已消失,為地球溫室效應帶來雪上加霜的負面影響。從另一角度來說,溫室效應對於接近南、北兩極或寒帶地區,可能帶來種植小麥等農作物面積增加的機會。

  2. 在海洋方面,近50年來約有25%的珊瑚礁因自然及人為的迫害,已從地球上消失。如果大氣中之二氧化碳等酸性物質的濃度持續增加,在大氣對流效應下,海水酸度亦將持續增加,進而促使魚類、蝦類、貝類及水生植物等之食物鏈形成錯亂現象,使海洋生態異常趨向複雜化。此外,近10年來,北極溫度已上升攝氏0.5度,如果再上升1.5度的話,格陵蘭的冰山將開始崩解,海水面上升、海岸低窪地下陷等自然反撲問題將接踵而至。

(三)199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在日本京都訂定「京都議定書」,希望能管制讓地球溫暖化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氟化烴、全氟化碳及六氟化碳等6種氣體,並於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其相關要點如下:

  1. 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17.4%的蘇聯於2004年11月同意加入京都議定書之加盟國後,達到全球半數(120國)以上國家和排放量半數以上之生效基準起,世界各國開始重視此議定書。

  2. 美國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佔36%)最多的國家,迄至京都議定書生效為止,尚以「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和全球氣候變化的關係還不清楚」、「京都議定書未要求發展中國家承擔減排義務,未來減排成效有限」等為理由,拒絕加盟。

  3. 京都議定書的目標是希望能以1990年工業化國家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計算基礎,2008年至2012年平均減少5.2%,其中歐盟削減8%、美國削減7%、日本削減6%;2012年後之排放限制目標則需簽署國討論制定。此外,議定書定有「清潔發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希望先進國家向開發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協助開發中國家實現可以持續發展的理想,而先進國家可經由向開發中國家購買「可核證之排放削減量(CER )」,以履行議定書所規定之減排義務。

(四)建議

  我國現今雖非京都議定書之簽約國,但因我國同時兼具地球溫室效應之受害者及加害者身分,所以我國遲早將被國際要求遵守議定書之規範(註:中鋼在數年前申請加入世界鋼鐵協會時,已被要求執行二氧化碳的削減計畫)。尤處我國可能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及面板產業之生產國,但這些產業在鉛洗過程所產生之主要氣體(全氟化碳)亦將位居世界之冠,而其溫室效應之危害,是二氧化碳之數千倍;及畜產業所產生之甲烷等廢氣、農藥與化肥等所產生之二氧化物所引發之溫室效應的困擾下,本會除積極關注京都議定書之發展外,宜採國內積極造林、協助國際造林換取CER、參考歐美等先進國家相關法規研訂「排污權交易」相關法規,以因應國際新局勢發展之需要。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28: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