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重現自然生態的仙境─鹿谷鄉內湖村

水土保持局 陳榮俊 蕭惠民 黃振原

一、前言

  九二一大地震為鹿谷鄉內湖村帶來了嚴重的創傷,舉凡屋舍、產業、道路、排水、公共設施乃至於自然生態環境無一倖免。居民無家可歸,財產的損失雖可估計,心理的創傷卻無法衡量。然而在不幸的情況下,卻帶來重生的契機。

  災後,在各界民間團體與政府單位的協助下,重新建構村落的公共空間,塑造聚落的風貌,振興當地的經濟產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及資源,推動農村聚落重建工作,凝聚地方居民,讓社區重新思索發展方向,並著重社區的永續發展,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及自然生態環境的維護,促使產業振興及轉型,創造鄉村新風貌。

二、 地區概述

(一)地理位置

  內湖,地勢高而平坦,四面環山,形成山間盆地狀而稱之。座落於鹿谷鄉南端,東面與信義鄉、鹿谷鄉鳳凰村為鄰;西面銜接鹿谷鄉和雅村;北面與鹿谷鄉廣興村相接;南面則與竹山鎮為鄰。

(二)人文環境

  1. 人口狀況

      區內人口根據歷年資料統計顯示,呈現負成長趨勢。農村經濟產業衰退,謀生不易,造成人口外移及生育率降低。且國人平均壽命漸增,老年人大多安土重遷,不願移居他鄉,致使人口老化現象加劇。 

  2. 產業發展

      本區由於涵蓋在溪頭森林遊樂特定區範圍內,土地大多屬於台大實驗林地,主要的經濟活動以觀光業為重點。農作物則以竹筍及筍乾加工品為大宗。

(三)自然資源

  內湖村具有台灣中海拔山區的自然資源,海拔高度由500公尺至1,839公尺。在狹小的區域內,海拔落差1,300公尺,其自然景觀之多樣性非常豐富,孟宗竹林、杉木林、巨石岩壁、梯田式茶園及雲霧繚繞等均為境內景觀特色。

  本區主要經濟活動以觀光業為主,且生態資源豐厚。自然林相,由於區內海拔落差大,涵蓋四種林帶,包括鐵、雲杉林帶、櫟林帶、楠櫧林、及長綠闊葉林帶。鳥類有珠頸斑鳩、五色鳥、白耳畫眉、竹雞、灰面鷲及列為保育類的藍腹鷴等計84種。哺乳類常見有台灣彌猴、山羌、台灣野豬、水鹿等。其他如大管鼻蝠、穿山甲、白鼻心等。魚及蝴蝶種類亦非常多樣化。

三、重建規劃構想及理念

(一)地震後的環境

  因大茅埔-雙冬斷層通過,造成地震時多處邊坡坍塌,擋土設施崩裂毀壞。區內房屋全倒57戶,半倒73戶,佔全村的34%。聯外幹道及產業道路多處中斷,排水及公共設施受損。且地震造成走山現象,坡地植被滑移崩落,土壤保水能力降低。土石崩塌使河川溪谷環境變化,影響當地動植物及水生植物的棲息地,生態環境為之丕變。

(二)構想及理念

  水土保持局為展現地方特色,朝向以生態結合觀光產業為導向重新規劃。

  1. 結合內湖村境內環境景觀、人文風俗、產業經濟等元素,以當地居民需求為主要的考量,進行各項設施的設置,將計畫範圍內的各項的需求的設置能夠符合現有的自然環境。

  2. 配合內湖村的當地居民的需求以及氣候條件為前提,在未來各項設施的設置與植栽栽植時,儘量選擇與本區生態環境相符的種類,並儘量利用生態工法進行施工,以符合生態環境,並得以永續經營。

  3. 在符合當地居民及遊憩活動者的需求的前提下,對於本區內各觀光遊憩資源中各項設施進行檢討,加以規劃設置,以符合需求及環境景觀。

(三)實質建設

  以社區營造方式,由地方居民參與整體社區營造計畫的過程,包括工程地點的提報、工程地點的決定、參與工程內容的規劃、工程材料的選用、參與工程施作等。自91年6月3日至91年10月29日止,計舉辦12場次居民座談會,達成5項工程共識。

  1. 崩崁頭觀景平台:改善村內往溪頭旅遊路線沿線閒置空間,提供遊客休憩觀景的處所。

  2. 雙湖生態區閒置空間美化。

  3. 植物園候車亭:擴展社區民眾休閒空間,並帶動附近商店、民宿發展。

  4. 輕便車道:重塑內湖村林業歷史的文化軌跡,建設後與雙湖生態區閒置空間美化及植物園候車亭等設施,結合成為社區一處新的公共休閒空間,具有活化社區的作用。

  5. 福興宮觀景亭及環境改善:廟前閒置空間再利用,結構係配合隔壁陶藝工作室的造型,以求景觀的協調。

新步道的成立,像是增加一處生力軍一般,更提升了附近社區及設施的價值感。

四、重建後之生態仙境-三生緣區

  「三生緣區」是當地居民對輕軌車道附近區域,帶著期許的暱稱。這個工作,是水土保持局的農村聚落社區營造工程之一。區內有輕便車道、輕便道候車亭、雙湖生態池及木棧道,構造物材料均就地取材,減少對環境的衝擊。

  居民對此工作懷抱著許多理想與期許,希望將三生(生態保育、生活歷史、生計產業)兼顧的想法付諸於實現。三生園區結合生態竹林自成一個區塊,儼然成為一個生態的天堂。內容包含了:

  1. 竹類:

    孟宗竹、唐竹、墨竹、方竹、金絲火廣竹、內門竹、巨竹、金絲竹、蘇坊竹、火鳳凰竹、蓬萊竹、葫蘆竹、鳳凰竹、金絲唐竹、大明竹、印度實竹、佛竹、莎勒竹、崗姬竹、日本黃金竹、金絲桂竹、日本紅竹、台灣矢竹。

  2. 陸生植物

      台灣梭羅樹、筆筒樹、山蘇花、冇骨消、鹿谷秋海棠、台灣油點草、野薑花、姑婆竽、水竽、七層塔、山冬粉。

  3. 水生植物

      水柳、水筆仔、水簑衣、台灣萍蓬草、鴨舌草、小杏菜、金魚草、青萍、槐葉蘋。

  4. 園內常見昆蟲

      蜻蜓:善變蜻蜓、鼎脈蜻蜓、霜白蜻蜓、侏儒蜻蜓、紫紅蜻蜓、猩紅蜻蜓、金黃蜻蜓、薄翅蜻蜓、杜松蜻蜓、樂仙蜻蜓、昧影細蟌、麻班晏蜓、紅腹細蟌、白粉細蟌。

      蝴蝶:黑樹蔭蝶、蛇目蝶、黑鳳蝶、台灣黃蝶、琉球三線蝶、細蝶、台灣三線蝶、青帶鳳蝶、鳥鴉鳳蝶。

  5. 園內常見蛙類

      拉都希氏蛙、澤蛙、赤蛙、金線蛙、褐樹蛙。

      區內的物種十分繁多,且竹林帶時而有保育鳥類藍腹鷴出現。池塘、沼澤及竹林生態系復育出埋藏在記憶中的動植物,往往令人驚艷不已。

五、未來發展、願景

(一)自然生態

  對於逐漸恢復的生機,地方居民意識到,為持續推動社區發展及自然生態,成立一個組織是必要的。於是在各方的努力之下,於民國91年初在區內成立了南投縣生態產業文化協會。

  該協會主要的工作:

  1. 宣傳保育理念,推廣生態教育,朝生態村落目標邁進。

  2. 鼓勵民眾參與公共事務,促進學校與社區結合,一起投入社區營造工作。

  3. 研究農業轉型,促進生態旅遊產業發展。

  4. 進行生態、產業、文化紀錄及運用。推動有關社區福利之事務。

  在該協會積極運作之下,打造了螢火蟲復育區「十二股黃緣螢之家」。每年到了3、4、5月的晚上,便有一群提著燈籠的小蟲子到處閃閃飛舞。螢火蟲是生態環境的指標物種,多年來人們的不當開發,造成物種的逐漸消失。如今復育螢火蟲的成果,使在地的居民及協會雀躍不已,並期許留給子孫生生不息的自然資源。

(二)綠色原鄉

  內湖村於921地震後,又遭受桃芝風災重創。人類的過度開發造成的傷害及大自然環境的變遷。藉由慘痛的經驗,喚醒人們重新思考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綠色原鄉」是地方居民對這一片土地的期許,藉著讓山林休養生息,恢復環境對人為開發的包容能力,營造擁有自然之美的地方。

六、結語

  天災帶來了巨大的傷害,然政府協助社區積極的尋求出路,地方對環境的珍惜,使得居民變得更堅強更有韌性。在地的組織及社區的參與,凝聚重新營造社區的共識。水土保持局以這種在地人對社區發展的願景為主軸,而政府扮演協助的角色,展現地區人文景觀特色的方式,協助社區達成生產、生活、生態的優美環境,未來將營造出山林、生物與人三贏共榮的舞台。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4-22:1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