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亞洲主要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之進展簡介

企劃處經濟研究科 周妙芳

一、前言

  近年來WTO多邊體系貿易自由化之推展下,區域性經濟整合蔚為風潮,尤其第五屆坎昆部長會議之新回合談判受挫後,各國利用區域結盟加速貿易自由化的風氣日盛。根據WTO秘書處統計,截至2005年2月止,提交WTO區域貿易協定委員會(Committee on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 CRTA)的區域貿易協定(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RTAs)共有320個,該數量仍在不斷地增加中,有關RTA之發展趨勢如附圖pdf DOCX,從該趨勢圖不難看出自1995年WTO承接GATT後RTA成長速度加快,由此看來RTA對未來經貿的影響已不言可喻。

  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s, FTAs)除了深化區域的貿易及分工外,亦頗具區域戰略之意涵,備受各國重視。亞洲如日本、南韓及中國大陸等原對區域結盟持保守態度的國家,受此風潮影響,近年來也加緊腳步,積極推展,台灣亦努力突破政治的打壓,尋求合作伙伴。

  隨著中國大陸與東協FTA架構協定即將於今年7月開始實施分段降稅,全球劃分成美洲(由北美FTA及南方共同市場等將擴大成美洲自由貿易區FTAA)、歐洲(歐盟已由15國東擴成25國)及亞洲(即將成立東協加1或洽談中的東協加3)等三大板塊之區域經濟模式已逐漸形成,幾乎涵蓋全球重要的貿易經濟體,此股力量不容忽視。本文主要從全球FTA發展趨勢,介紹亞洲主要貿易國家之洽簽情形與農業之關連性,以提供我國推動相關業務之參考。

二、FTA在WTO架構下之法源依據及其衍生之問題

  FTA係根據GATT 1994第二十四條及GATS第五條之規定,允許WTO會員可經由自發性之共同協議,發展會員間更密切結合之經濟關係,藉由FTA之簽署,促進區域間之貿易自由化,惟不得增加其他會員之貿易障礙,此乃WTO最惠國待遇原則(MFN)之例外規定。簽署FTA涵蓋之範圍,應包含絕大部份貿易(substantially all trade,SAT)之產品,惟不可排除重要性或具有實質貿易之產業部門。至於區域協定之貿易自由化屬於「WTO plus」,主要目的在完全撤除區域間之貿易障礙,包括關稅及其他非關稅貿易障礙等,但因考量各國產業發展程度之不同,第二十三條第五項第(c)款訂有「過渡期條款」,容許在合理期間內完成自由化之時間表,原則為10年及少數之例外。

  國際貿易最重要的精神是秉持比較利益原則,透過貨品貿易使資源利用及分配更有效率,WTO貿易談判即是藉由逐步徹除各國之貿易障礙,促使貿易更進一步自由化。然而,區域協定的簽訂及區域內的優惠措施,不但使區域內進行貿易之自由化程度較區域外高,也誘發貿易轉移的效應,其影響將隨區域自由化程度逐漸擴大及加深。從另一個角度看,區域整合的發展結果自將排擠掉區域外的其他貿易,表面上看起來區域發展有助帶動整體之貿易自由化,但實際技巧性運作結果將與GATT倡導MFN的精神牴觸,這或許也是各國為何積極尋求區域合作的另一種目的。

  至於FTA的名稱各國使用不同,有FTA、RTA、CEP(如星紐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CER(紐澳Closer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Agreement)及CEPA(中國大陸與香港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等多種稱呼,其中CEPA的“A”以“Arrangement”代替“Agreement”,有其特殊旨意,“安排”係遵循在“一國兩制”的原則,屬同一主權的架構(或可稱為一種宗祖國條款),因此,在名稱的運用上仍需謹慎,當然實質開放內容的程度及影響的效果更是重要關鍵。

三、亞洲主要國家洽簽FTA情形及農業談判問題簡析

  我國已於92年8月21日簽署台巴(巴拿馬)自由貿易協定,自93年元月起實施,成為台灣第一個FTA,目前密集展開諮商的國家有瓜地馬拉與尼加拉瓜等中南美洲國家。至於日本業於2002年元月與新加坡簽署「日星新世紀經濟夥伴協定」;日墨自由貿易協定則於2004年9月17日簽署,2005年4月生效;日本與、菲律賓、泰國和韓國的協商也已展開,另據聞日本與馬來西亞FTA已於94年5月22日達成共識,近期即將簽署協定。此外,南韓與智利已於92年2月簽署FTA,並與新加坡、日本及東協等國諮商與洽談中。

  就中國大陸之進展,2003年6月29日已與香港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並自2004年元月實施;中國大陸亦於91年11月與東協國家簽署FTA架構協定,自92年起與東協實施「早期收穫計畫(EHP)」,提供多項蔬果產品之進口優惠關稅,如2003年10月調降泰國多項蔬果產品零關稅措施。今年7月起東協與中國大陸開始落實分階段降稅行動,所有的貨品進口稅將在2010年完全撤銷,達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此含蓋17億人口的區域結盟,占全球61億人口的28%,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對亞洲及全球貿易的影響有待觀察。由於中國大陸與東協結盟後,當給予泰國等東協國家貨品之優惠或零關稅待遇,對區域外我國農產品之出口關稅相對較高,將影響我外銷中國市場之競爭力,未來如何加強我國優質及安全農產品行銷國際,將是拓展國外市場的重要利器。

  眾所皆知,農業議題在GATT前8回合談判一直是最大的爭議所在,WTO杜哈新回合談判目前正如火如荼展開,93年7月套案為新回合談判訂出談判架構後,各國積極研商,預訂今年底於香港部長會議能有重大突破並達成協議。就FTA而言,農業也是最困難的談判議題,台日韓等農產品進口國的政府部門,在洽商FTA時均承受相當大的市場開放壓力。例如台巴FTA,由於巴拿馬特別關切牛肉、豬肉、雞肉、液態乳、砂糖、香蕉及鳳梨等農產品之市場開放問題,且因我關稅配額農產品極為敏感,談判一度僵持。就日墨FTA而言,由於墨西哥特別關切日本調降豬肉、牛肉、雞肉、柑橘及果汁等農產品關稅,日墨協商曾因豬肉和柳丁汁等議題爭議而差點觸礁。另外,韓智FTA在南韓國會審議批准時,曾引發農民激烈抗議,引起外界關注。

  FTA加速自由化對農業市場開放的壓力,不言可喻,這也是日韓等農產品進口國遲遲未能與多國簽署FTA的重要因素之一。農業部門試圖利用以產業敏感程度,分期分年調降關稅或部分排除降稅的方式,降低協定簽署對農業之影響,也對受損害的農民採取補助的救濟措施,以降低FTA協定實施對農業開放造成的衝擊。

四、結語

  WTO成立後FTA區域貿易整合風潮加速,各國紛紛藉由區域結盟來加深貿易自由化及區域化,並積極展開FTA的洽簽工作,以避免全球化分工體系下被邊緣化的危機。區域整合結果,貿易更加自由化,但也潛藏著複雜的貿易競合及區位戰略動機,牽動全球佈局及經濟版圖的擴張及下階段各國政經發展的走向。

  在全球各國吹起區域結盟之際,原持保留態度的亞洲國家,也紛紛展開FTA洽簽行動,台日韓等國也陸續進行各自FTA的簽署及洽商。中國大陸與東協FTA架構亦即將於今年7月開始實施並分階段降稅,「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逐步成形,未來將牽動整個亞洲及全球的經貿發展,尚待觀宗。此外,目前中國大陸為我農產品第四大出口國,「東協加1」成立後,我出口大陸農產品將面臨更大的挑戰,為因應未來一波波區域整合之競爭壓力,加強拓展我國優質及安全農產品行銷國際,增加產品競爭優勢與提升產業競爭力,方是未來搶攻國外市場的重要利基。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7-15:2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