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一、澳洲財長表示旱災對該國經濟成長造成威脅

  澳洲經濟雖呈現復甦,但澳洲財長Peter Costello對連續4季造成農產品產量減少之旱災,警告仍可能對經濟產生廣泛的影響。C氏表示,乾旱影響農村生產甚鉅,除非澳洲東部能在短期之內降雨,否則將無法種植作物。在過去4季,農業部門成為拖累經濟成長主要因素,其產出下降12%。在農業遊說團體壓力下,澳洲政府除原已提出之10億美元救旱經費外,近日再提供2億5千萬美元以協助農業生產者。

二、國達成泛太平洋四方 自由貿協定(FTA)

  汶來、智利、紐西蘭及新加坡於6月3日達成泛太平洋地區第一個四方自由貿易協定(Four-way trans-Pacific FTA)。來自此4國官員希望此協定能夠強化全球貿易自由化之努力。該自由貿易協定將自2006年初開始實施,屆時4國間全部貿易量90%無需關稅,該自由貿易協定亦保證此4國服務貿易自由化。

三、美、墨有關牛肉及稻米之爭端,WTO 支持美國

  在美國與墨西哥有關長粒稻米及牛肉貿易爭端中,WTO爭端解決小組作出支持美國的判決。墨西哥因美國將長粒稻米及牛肉傾銷墨國,或是以不公平的低價進入墨國市場,分別在2002年4月對美國牛肉、及2002年6月對美國稻米課徵反傾銷稅。墨國此舉被WTO爭端解決小組裁決違反國際貿易規定,並要求墨國遵守貿易規定。墨國經濟部將對此裁決提出上訴。

四、美國激進組織要求取消對棉農補貼

  美激進團體Oxfam America要求美國徹底取消對國內棉農之兩種補貼。WTO已就巴西指控美國對棉農補貼案作出裁決,認為美國此舉違反全球貿易規定。該裁決給予美國截止期限到本(2005)年7月1日的6個月時間做出回應。該組織總裁Raymond Offenheiser在寫給美總統及國會領袖的信中表示,為善盡美國國際義務,美國應徹底取消對棉花之補貼。

五、歐盟農業部長同意農村發展計畫

  歐盟農業部長在盧森堡所舉行之會議中無異議通過一項每年經費為155億1千萬美元之農村發展計畫。該計畫實施期間由2007年至2013年,發展重點為鼓勵生產高品質農產品、創造鄉村就業機會、保護農村環境、訓練年輕農民、進行農村基礎建設以及發展觀光農業等。歐盟25個成員國領袖曾對歐盟之預算及農業補貼等議題,意見分歧,因此無異議通過此計畫後,擔任會議主席之盧森堡農業部長Fernand Boden表示,歐盟仍有能力做出重要決定以顯示其團結與彼此之了解。

六、日本對美國蘋果所設進口障礙經WTO裁決不合法

  WTO上訴機構(panel)在6月23日裁決日本對美國蘋果所設進口障礙不合法,此裁決將使美國極有可能對日本進行每年1億4,340萬之貿易制裁,該金額為美國聲稱因日本實施非法進口所造成之損失。日本宣稱輸入美國蘋果將使日本暴露於由細菌所造成之火傷病(fire blight)中,但WTO上訴機構發現日本對美國蘋果所實施之進口措施缺乏科學證據。WTO係於2003年12月裁決日本對美國進口蘋果之限制違反國際貿易協定,因而給予日本時間俾調整其法令;日本雖改變其進口措施,但美國宣稱日本之作為仍違法。火傷病會影響蘋果、梨子以及玫瑰,受感染植株產量低並有可能死亡。在美國此種疫病因降雨、風力以及昆蟲等因素而廣泛傳播。

七、日本新訂食育基本法及 特定外來生物被害防止 取締法

  日本最近新訂食育基本法及特定外來生物被害防止取締法,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 食育基本法:2004年日本自民黨及公明黨深知日本國民愈來愈重視飲食安全,並充分了解飲食生活與健康有密切關聯,因而主張研擬相關法規方式予以規範,期使日本國民有符合健康需求的飲食標準。此新訂的「食育基本法」,於2005年6月10日經日本國會通過,預定2005年7月開始實施,其相關要點為:茍良好的飲食習慣應從小時候就開始培養,是眾所悉知的常理。因此,為使日本的下一代能擁有健康的身體,並且在充滿人性化的環境下成長,有必要加強以家庭、學校、保育場所等為主的飲食教育與培育的推展。此外,由於日本國民愈來愈重視飲食安全,本法目標在於加強食育的推展,以期能達到生產者與消費者間之互信關係,進而達到提升糧食自給率、促進地域發展等目的。咷食育基本法需要日本各相關行政機關及民間團體分工合作並積極推展。因此,日本當局將於今年8月新設「食育推進會議」,由首相擔任會長,並由會長指定適當人選擔任「食育大臣」,統籌相關政策之堆展。咮為迎接21世紀的來臨及順應時代潮流,將其會計年度起迄期,由原來已實施約百年之久的4月制(每年的4月1日至翌年3月31日),改採曆年制(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為使此新訂法規能順利推展,於此新法規開始進入國會審議時,即責由文部科學省、厚生勞動省及農林水產省等行政機關,於今年度編列製作飲食生活的學習教材,推展創造國民健康運動、推展體驗農林漁牧業及飲食相關的體驗活動等經費備用。

(二) 特定外來生物被害防止取締法:外來的生物物種進入日本境內後,常使日本本土型的生物物種陷入被迫害的威脅,甚至產生日本原生物滅種的危機。故為防止外來生物物種的破壞,日本於今年(2005)年6月1日新訂「特定外來生物被害防止取締法」,並自公布之日起實施;其相關要點如下:茍日本當局認為防止外來生物屬環境保護的重要職責,故將此新訂法規責由環境省主管,農林水產省等相關單位配合辦理。咷此新訂法規中,初步明訂37種外來動植物為有害的「特定外來生物」。有關此些特定外來生物的進口、飼養、防除等予以強制性規範;違反者視為「環境破壞者」,依其情節輕重,懲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違反者為法人,以其負責的自然人及其相關人員為懲處對象),或科、或併科罰金300萬日圓以下(如屬法人者,為罰金1億日元以下)等懲處。咮環境省為切實執行此新訂法規,由該省內調派41名職員為「特定外來生物被害防止取締官」,除了廣域巡視日本全國各地有關特定外來生物生息實況,以及加強檢查寵物店是否有違反規定情節發生外,更加強宣導民眾,不樣因宗教信仰而任意進行「生物放生」活動,以防因破壞日本生態而受罰(資料來源:日本農業新聞)

八、全球豬肉呈增產趨勢

  日本農業新聞,引述德國的研究資料顯示,1980年全世界豬肉產量為5,268萬公噸,2003年增加為9,850萬公噸,預估至2013年仍然呈現增產趨勢;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 1980年中國大陸實施經濟改革初期的豬肉產量為1,212萬公噸,在菜籃子工程積極增產蔬、果、魚、肉等副食品的政策推展,以及中國大陸國民所得逐年增加,對於肉類等高價位食品需求殷切等因素影響下,其豬肉產量連年快速成長,至2003年已達4,604萬公噸(占該年世界總產量的47%),為世界最大豬肉生產國。在中國大陸對豬肉需求仍呈增加傾向,養豬所產生的環保問題愈來愈受重視而使生產受到限制等因素影響下,自21世紀初起,中國大陸淪為豬肉淨進口國,預估2013年中國大陸豬肉進口量將增為59萬公噸。

(二) 2003年世界豬肉貿易量,約為30年前的2倍,且未來10年裡世界豬肉貿易量,因豬肉消費型態多樣化、貿易自由化、亞洲及中南美洲之部分國家對於豬肉需求呈快速成長等因素影響,其貿易量將呈持續增加趨勢。值得關注的是,2004年日本豬進口量達113萬公噸,為世界最大豬肉進口國,預估2013年增為130萬公噸;此外,2004年日本豬肉產量為1,231萬公噸,因環保等問題的困擾,預估2013年減為1,226萬公噸,為未來世界各國中,唯一的豬肉減產國。

(三) 2004年世界豬肉主要生產國的前10名、產量及2013年的預估產量,分別為:中國大陸44,408萬公噸及53,275萬公噸、歐盟(以原有的15個國家合計)17,905萬公噸及18,777萬公噸、美國8,822萬公噸及9,885萬公噸、巴西2,498萬公噸及3,035萬公噸、加拿大1,943萬公噸及2,403萬公噸、俄羅斯1,713萬公噸及1,975萬公噸、波蘭1,637萬公噸及1,873萬公噸、菲律賓1,141萬公噸及1,268萬公噸、日本1,231萬公噸及1,226萬公噸、墨西哥1,085萬公噸及1,198萬公噸。(資料來源:日本農業新聞)

九、美國積極推展Local-Food運動

  近年來,美國正掀起Local-Food運動的風潮,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 發展背景:多年來,大多數的美國老百姓已養成到超市購買日常生活所需的起司等乳製品的習慣;而超市所販賣的乳製品等食品,大多數是由美國境內的大廠商所製造,或由各國進口的產品。亦即,這些以乳製品為主的食品口味所呈現的「標準化」模式,不但未能符合飲食嗜好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且使早期美國農家田園樂趣的景象消失於無形。換句話說,美國老百姓在長期飽受制式的飲食產品束縛後,開始興起「回歸自然」的流行風潮;在參訪鄉村逐漸成為休閒時尚的趨勢下,農家所生產的各種生鮮農產品及獨特口味的佳餚,成為消費者的最愛。

(二) 主要影響:美國所流行的Local-Food運動,與日本農業界積極推展的「地產地銷(產地所生產的農產品,以產地為優先考量的銷售地點)」運動,有異曲同工之妙。二者除了美國是由民間主動發起,而日本是由農業界積極推展之動機不同外,其所能展現的老百姓重新體認鄉村之美、城鄉交流漸趨活絡,以銷售地方生鮮農產品及農家自製特產為主的farm's-market(日本則為「農產物直賣所」)的業績呈快速成長等則是類似的。(資料來源:日本農業新聞)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8-12:14,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