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貳、推動「健康、效率、永續經營」的全民農業

  本會持續推動全民農業施政,提升台灣農業競爭力,98年起推動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包含發展健康、卓越、樂活農業三大主軸,將傳統農業由生產朝向兼具綠色生態產業與服務業發展,並強化綠色造林、整體性治山防災,加速推動莫拉克颱風災後農業重建,在國土保育的策略原則下,引導產業轉型經營,提升競爭力。謹就本會98年重要施政成果說明如下:

一、推動健康農業,保障民眾飲食安全

(一)加強農、漁、畜產品衛生安全管理

  強化農產品由產至銷的衛生安全,98年以化學法辦理田間與集貨場蔬果、稻米及蜂蜜等產品農藥殘留監測共抽驗11,363件,合格率94.5%;以生化法檢驗各農會、合作社場及果菜批發市場等蔬果54萬7,102件,合格率98.6%。辦理田間及市售有機農產品品質檢驗1,657件,合格率98.7%;標示檢查3,934件,合格率95.4%。辦理養殖水產品品質衛生監測1,217件,藥物殘留不合格23件、重金屬不合格1件,合格率98%;輔導魚市場辦理水產品藥物殘留及簡易衛生檢查2,000件,合格率100%。畜牧場畜禽用藥計抽驗42,089件,合格率為99.5%。對於不合格案件已依法查處、管制產品流通,並辦理追蹤教育,要求業者限期改善。

(二)推廣吉園圃、CAS、有機及產銷履歷農產品

  1. 推廣可追溯性吉園圃安全蔬果
      為確保國產蔬果安全衛生,持續推廣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及產品行銷,標章上編印9個數字識別號碼,可識別及追查吉園圃安全蔬果之生產者。迄98年底已輔導吉園圃產銷班1,526個、面積19,143公頃,年產值達84.2億元。並協助吉園圃產品於台北農產運銷公司、三重、台中果菜公司優先拍賣交易,以及於352家超市設置吉園圃專櫃,方便消費者辨識選購。

  2. 推動CAS優良農產品制度
      基於發展「優質農業」及「安全農業」理念,本會自78年推動CAS證明標章制度,迄98年底已辦理優良肉品等14大類產品驗證,總計有301家廠商、6,056項產品通過CAS驗證,年產值達432億元。持續辦理CAS推廣宣導及教育活動,提高消費者及團膳單位對CAS優良農產品之認識與信心。

  3. 有機農產品驗證輔導
      加強有機驗證機構之認證輔導與管理,並推廣CAS有機農產品標章,迄98年底已認證通過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11家,通過有機農產品驗證面積共2,961公頃,農戶1,277戶,有機農糧加工品經營業者計130家,年產值達17.8億元。對於進口有機農產品管理,訂定核發進口有機標示同意文件審查作業要點,採認英國等20國為有機管理同等性之國家。

  4. 推廣產銷履歷農產品
      依國內外消費者對於衛生安全農產品之要求,選擇適當農產品務實推動產銷履歷制度,迄98年底經本會採認全國認證基金會(TAF)特定評鑑結果,認證通過之驗證機構有14家,取得產銷履歷驗證農產品經營業者1,694家,生產農、漁及畜產品132項,總產值達36.8億元。

(三)落實農藥安全管理

  為加強農藥管理,確保農產品衛生安全及維護生態環境,98年各縣市政府執行市售農藥品質管制計畫,共計抽檢700件市售農藥,其中38件屬劣農藥、3件屬偽農藥,已責成各縣市政府依法處以行政罰鍰或移送法辦。另會同各縣市政府及檢警調等單位共計查獲非法製造及販賣偽(禁)農藥案件計53件,查獲偽禁農藥產品約計127.3公噸,所有違法案件均由檢調單位偵辦中。

(四)健全動植物防疫檢疫體系

  98年發現8例豬隻口蹄疫個案,顯示疫情有擴大風險,經產官學界多次檢討與評估其影響,決議應儘速完成1劑疫苗補強注射,再穩健進入下一目標。本會於98年8月5日公告「台灣本島及金門馬祖地區養豬場12至14週齡以上且未曾注射口蹄疫疫苗肉豬須注射一劑疫苗」,據以推動疫苗有效注射,迄12月止,口蹄疫疫苗注射率已達9成以上,有效提升免疫覆蓋率,以建構全面停打疫苗之基礎。

  落實推動重要動植物疫病監測、預警、防治及宣導教育等各項重點工作,98年針對狂犬病、牛海綿狀腦病、牛瘟及高病原性家禽流行性感冒等海外重大動物傳染病進行監測,結果均呈陰性;建立「入侵種生物管理機制」,進行入侵種生物之進口管制、監測、風險評估及防除,在全國重要港站、主要農作物產區、進口農產品集散地及果菜市場等地區,針對高風險檢疫有害生物進行偵察調查,維持我國為檢疫果實蠅、線蟲及李痘病等有害生物之非疫區。執行果實蠅、瓜實蠅及斜紋夜蛾等重大害蟲之監測,並發布疫情資料呼籲農民加強防治,有效管理疫情。以「圍堵式漸進撲滅」為策略,防杜紅火蟻擴散及抑制其發生密度。

  於國內機場及港口嚴格執行檢疫把關,同時與緝私機關密切合作,強化輸出入檢疫管制,98年擴編檢疫偵測犬組至43組,查獲農畜產品逾1,600件、3.8公噸。其中更截獲我國未發生之多種重要檢疫有害生物,如檬果種子象鼻蟲、桃果實蠅等。積極拓展外銷市場,突破檢疫障礙,辦理果實檢疫殺蟲處理、附帶栽培介質蝴蝶蘭之輸出檢疫。

  輔導畜禽屠宰場設立管理,至98年底全國已設家畜屠宰場60場、家禽屠宰場47場;另有家畜屠宰場業者3家、家禽屠宰場業者16家取得同意設立文件正興設中。98年督導直轄市、縣(市)政府執行違法屠宰查緝業務,計查獲違法案43件,行為人依畜牧法裁處行政處分,所查獲屠體、內臟依法銷燬、化製或為必要之處置。

二、打造卓越農業,領先科技布局全球

(一)發展農業生技、蘭花、石斑魚、觀賞魚、種苗及種畜禽產業

  促進農業研發成果之產業化,98年推動「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化發展方案」,執行策略規劃、創新研發及產學合作計畫計34項,協助技轉業者產業化輔導25件,逐步建構植物種苗、水產種苗、安全農業、分子農場及種畜禽等5種商品化平台。本會畜產試驗所育成中心至98年已營運5年,陸續計有10家廠商進駐,促成產學合作計畫9件、技術移轉5件,增加產值約5,000萬元及新創企業1家;98年新設水產試驗所及農業試驗所創新育成中心,已簽約進駐業者各3家。

  新設蘭花外銷示範專區46.6公頃,建立優質蘭花輸出檢疫與外銷長程貯運技術,98年總計輸銷蝴蝶蘭至美國、加拿大及韓國等1,358萬株,出口值成長20%。98年3月與歐盟簽署同意相互採認蝴蝶蘭品種性狀檢定報告書,審查費用可由1,200歐元減為600歐元,所需時間由原來2年餘大幅縮短為3個月。

  研發石斑魚種苗及觀賞魚量產模廠技術,提升點帶石斑與瑪拉巴石斑育苗率為3~8%(業界約1%),並成功開發七星石斑及海葵魚量產技術。為發展石斑魚產業,完成永安養殖漁業生產區共同給水第3期工程,未來利用中油天然氣廠之冷排水,提供約200公頃養殖魚塭乾淨、穩定之用水。

  台灣觀賞魚在2009年荷蘭世界展覽比賽中獲2項冠軍、4項亞軍及水晶蝦最受歡迎獎。另舉辦「2009台灣觀賞魚博覽會」,吸引10萬人次參觀,展場銷售及接單金額超過4千萬元,展後效益超過1.2億元。發展農業生物技術之種禽畜產業,以人工生殖科技縮短經濟動物新品種育成時間,加強育種技術選育優質健康種畜禽。

(二)育成農業新品種及開發新技術

  98年育成盆栽用菊花、甜瓜、番茄、長茄及水稻等新品種,取得植物品種權18件。開發新品種家蠶作為豬瘟疫苗生產載體;完成牛樟芝子實體段木培養技術及組培苗生產技術;建立畜、禽、水產品戴奧辛生物快速檢測方法等專利25件。辦理技轉案達103件,較97年成長10%;技轉金收入達7,138萬元,較97年成長22%。

  輔導業界提升技術研發能量及經營管理能力,98年推動花卉及植物種苗農企業體系建立,整合價值鏈連結、營運及資源共享等機制,強化產業體系競爭力,如輔導大林鎮花卉產銷第三班導入企業化管理,整合區域內花卉產銷班,整體產能已占全台3分之1,計訪視診斷10案、輔導2案;並指導個別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完成訪視200案、診斷62案及輔導科技農企業41案。

(三)持續建設產業創新園區

  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迄98年已完成233公頃基礎工程,獲准進駐廠商73家,投資金額達42億元,其中進駐廠商30家、已營運生產22家,以園區為核心逐漸形成產業聚落。同時規劃設置「外銷觀賞魚及水產種苗研發產銷暨物流中心」,具有蓄養、檢疫、包裝、出口之功能,預計100年10月完工啟用。台南縣「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已完成第1至3期園區115公頃大地工程、營運服務中心等建設,已核准33家廠商進駐,總投資額約7.7億元。

(四)建設「世界級花卉島」

  整合花卉科技研究團隊、輔導產業創新,篩選文心蘭等8項做為發展主力產品,加強品種選育、健康種苗量產及開發外銷貯運關鍵技術,輔導台中縣等8縣市主要花卉生產聚落,設置外銷示範專區12處,輔導與貿易商契作外銷切花、蘭苗計2,525萬餘支(株)。

  建立專業分工、國際合作的供應鏈,至98年底輔導蝴蝶蘭業者14家分別於美、荷、英及法等國設置海外生產基地;協助國內蘭花生產者通過蝴蝶蘭輸銷美國暨其生產溫室認證計84家。98年參加9場國際專業花卉展覽,配合展期辦理花藝表演展示及貿易洽談會,現場交易金額4,500萬元。

  輔導台北市政府籌劃辦理「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98年完成14座展館營建、景觀工程發包施工,預估將使用超過3,000萬株以上之花草植栽,其中90%將採用國產花卉植栽。

(五)擴大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

  為擴大農業經營規模、鼓勵老農退休調整農民勞動結構,「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已於98年5月27日正式宣布擴大推動辦理,結合活化休耕地措施,獎勵專業農民承租種植水稻、飼料玉米、牧草、青割玉米或有機等產銷無虞作物,以穩定國內糧食供應,創造地主、大佃農及政府三贏的局面。截至98年底總計承租農地面積達2,580公頃,大佃農平均每戶增加農地面積約12.7公頃,約為農戶平均農地面積(1.1公頃)的12倍。針對已出租農地之小地主1,500餘人,輔導提供老年農民財產規劃諮詢服務農會20家,遴選12戶辦理居家生活安全環境改善,以及輔導157位退休老農參與生活輔導及經驗傳承。

(六)活絡農漁畜業經濟

  1. 強化農產品契作產銷
      建置稻米產銷專業區32處,平均每期作每公頃農民收益增加約1.2萬元;輔導結球萵苣、胡蘿蔔、冷凍毛豆及冷凍菠菜等外銷蔬菜,98年實施廠農合作契約生產5,320公頃;輔導設置芒果等12項水果供果園,面積3,519公頃;辦理青梅廠農合作,以契約保證價格向農民收購青梅1,374公噸,確保外銷品質、生產供應及保障農民收益。

  2. 辦理夏季蔬菜滾動式倉儲,穩定市場供需
      輔導10個農民團體於98年6至10月期間,以滾動方式購貯甘藍菜1,100公噸及結球白菜100公噸,合計1,200公噸;98年8月莫拉克颱風後,自8月8日起迄9月3日累計釋出冷藏蔬菜1,154公噸,以穩定市場貨源,紓緩價格波動。
  3. 推動海岸新生與責任制漁業
      維護漁港機能建設方面,98年完成台東縣大武漁港、高雄縣彌陀漁港等清淤工程39處。辦理埔心、南方澳等7處魚市場之遷(改)建工程,提升漁產運銷效能。
      在沿近海漁業經營方面,持續辦理漁船收購計畫,收購漁船85艘、漁筏580艘,以降低漁撈壓力,並投放人工魚礁20萬立方公尺,放流魚貝介種苗800萬尾(粒),培育漁業資源;推展釣具類及娛樂漁業活動,輔導網具類漁業轉型發展。
      在遠洋漁業經營方面,持續推動「遠洋漁業管理及產業重整」方案,強化漁業管理、漁業統計資料蒐集及資源評估研究,成效已獲得國際肯定。在三大洋相關鮪類國際漁業組織中,我國鮪類配額均獲得確保,另在2009年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ICCAT)通過我國增加7艘大目鮪組漁船作業空間,以容納部分印度洋漁船至大西洋作業。

  4. 建立高效高值畜禽產銷管理
      強化產銷資訊透明化,並落實產業團體組織,提升自主調節產銷功能;提升生產體系效能及新式生產設備蒐集與導入,以建立統一生產管理模式及統進統出生產流程,建立高效能行銷物流體系。

  5. 推廣畜禽場減廢與資源再利用
      輔導畜牧場與禽畜糞堆肥場辦理廢水、臭味與廢棄物減量工作計1,332場次;輔導畜牧產業團體辦理斃死畜禽集運體系,計簽約2,603場,總載運量達15,082公噸。家禽種雞場或孵化場每年產生約692公噸之廢棄蛋殼及絨毛,經研發推廣予以回收再利用,成為種雞及孵化經營業者之另一項收入,亦減少農村及土壤環境污染。

(七)發展農業技術及服務數位化功能

  1. 強化安全農業資訊體系
      為加強消費者對本會推動安全農業標章的認知,已建置完成安全農業入口網,整合吉園圃、有機、CAS及產銷履歷等農產品驗證資訊,並以空間資訊方式呈現生產單位與採購地點2,412個,計有農產品圖文資訊1,290則、優良傑出農民的故事115篇,建立優質、安全及衛生農產品品牌形象。本網站自98年8月上線,截至99年1月網站會員數達4,344人,吸引逾48萬3千人次瀏覽。

  2. 建置農業行動化平台服務
      彙整農業批發市場(包含花卉、蔬果、毛豬及漁業等)交易行情、植物疫情警報、農業農情報告、農漁民子女獎助金及農業專業教育訓練等多項內容,藉由「農業行動化平台」多元發布管道將相關訊息以簡訊、傳真、電子郵件及語音電話等方式,主動將訊息即時傳播給農友,提升服務效益。截止99年1月網站會員數逾1萬,訊息發布超過178,000次。

  3. 加強推動農業知識庫之應用
      於「農業知識管理資訊平台」上新增蕙蘭、梨、落花生、棗、鰻及烏魚等18項主題館及相關產業知識庫,吸引逾400萬人次瀏覽;透過網路影音串流技術,將本會影音資源重新整理分類成「農情萬種」、「怡然樂活」、「典藏生態」、「精采印象」及「農科新象」五大頻道,提供民眾隨時上網瀏覽。

(八)強化國際農漁業交流與合作

  受到全球金融風暴影響,98年我國農產品出口值為32.8億美元,較97年同期衰退16.7%,惟石斑魚、蝴蝶蘭、毛豆及萵苣等品項,其出口值均較97年同期成長逾100萬美元,成長率依序為282%、20%、9%及88%。另掌握兩岸直航外銷契機,邀請中國大陸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及其所屬企業負責人來台參訪採購;建立「台灣下單、大陸取貨」機制。98年台灣生鮮蔬菜、水果外銷至中國大陸出口值為70.9、515.1萬美元,為97年出口值之7.8倍及2.2倍。並於中國大陸申請註冊吉園圃及CAS等標章,藉以區隔大陸農產品。

  因應兩岸直航及經貿協商,已於98年12月22日與大陸方面簽署「海峽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協議」及「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落實解決兩岸漁船船員之勞務合作問題,建立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機制,以維護農漁民權益。另政府規劃與中國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協議,在兩岸農產貿易方面,將繼續管制830項大陸農產品進口。

  在國際漁業合作方面,98年核准漁船約300艘次赴三大洋區與各沿岸國從事漁業合作,參加各國際漁業相關會議共50餘場次,其中11月成功推動以「委員會會員」身分參與「南太平洋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SPRFMO)」,係我首次以「委員會會員」身分參與之「跨界性」、「非鮪類」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另專案允許漁船運搬養殖活魚外銷方面,自97年5月核准第一艘養殖活魚運搬船起,計輔導核准15艘,依98年海關統計外銷產量約4,200噸,產值約14億元。

三、發展樂活農業,提升舒適農村生活

(一)推展農業深度旅遊

  藉由打造多樣農業休憩產業,發展優質農業深度旅遊,截至99年1月底累計輔導休閒農場同意籌設457家,其中取得許可登記證者計221家,累計劃定休閒農業區67處,並辦理評鑑工作,依各區發展需求及特質給予適當輔導。98年執行「農情台九線花東花海行」及「新社花海」等行銷活動,吸引國內外遊客達1,000萬人次(國際觀光客逾7萬人次),增加就業機會1,379個,創造休閒農業產值計55億元。

  辦理地方性產業文化活動51場,協助開發具地方農業特色與市場價值之伴手精品38項、女兒禮及組合禮盒19項,創造年營業額近1.42億元;培育農村婦女副業經營能力,累計輔導田媽媽料理班150班,創造農家婦女在地就業機會1,472位,營業額達3.3億元,滿足遊客在農村旅遊時吃、喝、玩、樂及買的需求。

  為促進漁港多元化發展,98年規劃於八斗子、烏石、安平及梧棲等4處漁港設置遊艇泊區,並辦理十大魅力漁港選拔、漁港觀光護照等系列活動,推動漁港深度旅遊。輔導20處區漁會轉型經營休閒產業,規劃20條休閒漁業旅遊路線,辦理漁業產業文化活動及慶典活動計25場次,加值發展休閒漁業。

  推展森林生態深度旅遊,98年持續整建18處國家森林遊樂區,完備8處自然教育中心網絡之串連,並運用歷年平地造林成果,擇定以花蓮大農大富、嘉義東石鰲鼓及屏東林後四林等3處營造1,000公頃平地森林生態知性園區,辦理3處園區委託整體規劃作業,其中花蓮大農大富將於99年底開幕。

(二)開發農業精品與整合行銷

  1. 經典好米:將「送好米、上好禮」之送禮新意念推展至消費者及企業,98年發展經典好米精緻禮盒約2,500公噸,產地農民收益每公頃增加2.8萬元,總產值達4億元。

  2. 台灣茗茶:建構茶品安全優質形象,輔導建立「阿里山高山紅茶」及「鹿谷貴妃紅茶」等品牌註冊與精品形象;辦理全民喝茶日及茶業博覽會等行銷活動,台灣茗茶98年產值約11億元。

  3. 農村美酒:推動農業組織型酒莊25家發展農村酒莊事業,年產製農村美酒16萬公升,產值達1億元,其中12家酒莊、20款酒品通過本會農村酒莊及酒品評鑑。

  4. 竹製精品:產業範圍擴大至精緻竹炭織物、機能性保健用品、精緻建材及新興民生用品,相關產業年產值逾23.5億元。

  5. 金鑽水產:輔導基隆等11個漁民(業)團體開發精緻水產品,如基隆區漁會之紅麴福州魚丸、新竹區漁會之九降風烏魚子、烏魚子醬,以及澎湖區漁會之紫菜等多項產品,創造9億元產值。

  6. 優質畜產:將具有地方性或特殊性畜禽產品,結合觀光、休閒及文化活動之發展,開發成精緻化、廚藝化及機能性的優質畜產精品,年產值達30億元。

  7. 辦理農漁會百大精品之評選與行銷:輔導農漁會以「嚴選製造、在地生產」健康安全的農產品,結合傳統手藝與時尚包裝為基準,98年計有農漁會79家、近100項優質好禮入選。已建構「2010農漁會百大精品」團購平台,並開啟與生鮮超商惠康公司合作,進入頂級超市Jasons實體通路;並於「2009年南京台灣名品交易會」設置「台灣農業精品館」展售。

(三)推動農村再生

  1. 農村再生人力培育:透過培根工作,讓居民主動參與公共事務及討論活動,學習傳承社區人文特色及尊重自然,98年推動農村多元化行銷及研習388場,展現農村多元風采。辦理培根計畫完成培訓529個社區、14,911人次,迄98年底累計已培訓860社區、35,507人次。

  2. 農漁村社區建設:以整體規劃打造幸福農村,98年辦理農漁村社區環境改善647社區;依據個別農村社區特性及發展願景,協助營造獨特農村特色,例如辦理有機無毒農村生態(南埔、羅山社區)等;輔導花蓮縣壽豐、宜蘭縣礁溪等9處沿海或養殖漁村辦理漁村再生計畫。

  3. 創新鄉村社區人文發展:開發農村人力資源並結合農業美學,98年辦理創新農村社區人文種子訓練班10梯次459人次,成立15個在地輔導團隊,辦理118個農村社區人文發展。輔導16縣169鄉鎮農會,運用綠色產業資源,辦理青少年農業及鄉土教學作業組565組、公共服務及農村夏令營52梯次等,以實作方式引導青少年學習農業,參加人數計104,361人。

  4. 農村優質生活及健康照護:提升農村婦女生活經營能力,輔導239家農會強化2,408班家政班組織功能,計有59,193位婦女參與學習。辦理農村高齡者生活改善班180班,服務高齡者計9,546人,增進高齡者自我健康管理及生活調適能力,並普及農村預防保健教育工作。

(四)健全農民團體職能

  本會積極輔導農會轉型發展經濟業務,98年輔導農會發展供運銷加工業務32家,充實農業推廣教育設施16家。辦理農會推廣人員輔導產銷班培訓187人,提升第一線農會推廣人員輔導企業化經營的專業職能,與各區改良場形成在地輔導責任圈。推動產銷班企業化經營,輔導改善產銷經營設備及環境922個,評選及表揚2009年全國十大績優農業產銷班。

  推動農業人力培育,辦理農業體驗營、築巢營、大專營計62梯次1,553人,以階層性體驗與訓練活動提供青年到農村體驗、學習及認識農業,進而加入農業經營行列。針對有意從農青年,規劃辦理農場見習130人及農業職業訓練11梯次計303人。培育農漁民第二專長訓練2,520人;辦理船長12公尺以上之漁船各級幹部及普通船員訓練7,104人。

(五)提升農業金融經營績效

  持續推動改善農漁會信用部經營體質措施,截至98年底,全體農漁會信用部放款7,217億元,逾期放款319億元,逾期放款比率4.42%,分別較93年1月底本會設立農業金融局輔導農漁會信用部業務一元化管理前增加1,597億元、減少677億元及降低13.29個百分點,農漁會信用部資產品質已大幅改善。

  推動政策性農業專案貸款,支應農業發展融資需求,98年專案貸款重大措施包括調降貸款利率、提高貸款額度、放寬貸款條件,98年計貸放369億元,受益農(漁)民約7萬8千名;提供農業信用保證服務,協助5萬2千農(漁)業者順利取得農業融資約240億元。

  推動農漁業資訊共同利用業務,財團法人全國農漁業及金融資訊中心在98年11月完成董事會重組,截至99年1月底止,該中心參加單位計322家農漁會,占全體農漁會數達94%。

(六)照顧農民福利

  持續發放老年農民福利津貼,98年計核發508.6億元,受惠農漁民735,444人。持續發放農漁民子女就學獎助學金18億元,受益農漁民子女261,887人。

  在農業天然災害救助方面,98年歷經寒害、莫拉克颱風等災害,計核發現金救助金額56.16億元,約214,835農漁戶受益。

  穩定肥料供應與價格,98年持續辦理肥料補貼,並推廣合理化施肥示範300處、面積266公頃。因應國際肥料原物料行情下跌,陸續10次調整國內肥料價格,其中尿素等13種肥料已降回至97年5月30日漲價前之價位。

四、落實永續農業,維護自然生態環境

(一)推動農地資源空間規劃

  因應國土利用採行功能分區規劃與管理之方向,迄98年底本會已協助宜蘭縣等15個縣政府完成縣級農地資源空間配置及行動計畫之規劃。為深化縣級農地資源空間規劃成果,提供農地分級分區管理之基礎,於98年起推動鄉鎮層級農地資源空間規劃計畫,藉由農地適宜性分析及產業需求,引導農業經營區位合理配置,以確保優良農地並集中資源輔導農業永續發展,並檢討釋出不適農作地區供非農產業使用,提升整體國土利用效率。

(二)強化多功能農田水利建設

  辦理現有老舊農田水利設施及早期農地重劃區內農水路之更新改善,98年計辦理農田水利渠道更新改善320公里及相關構造物改善1,100座;辦理農地重劃面積204公頃,並積極推動早期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更新改善面積2,152公頃。辦理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之「加速急要農田水利設施改善」及「加速重劃區急要農水路改善」,辦理改善渠道400公里、改善水工構造物635座及農地重劃區內急要農水路改善720公里及灌排水路維護4,000公里。

(三)推動綠色造林

  鼓勵民眾參與造林,98年完成平地造林新植3,953公頃,並辦理山坡地造林新植705公頃及撫育37,770公頃,平均每人增加綠地面積2.03平方公尺。

  為維護全島綠色資源之完整性,本會加強取締盜獵盜伐等工作,截至99年1月底止,共計查獲盜獵野生動物獵具1,477件;並辦理社區林業計畫,審核通過194件社區林業計畫,鼓勵在地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育針對濫墾收回地、土壤退化區、火災跡地及崩塌地等完成劣化地復育,98年完成211公頃。

  加強林地管理及森林保護,防範濫墾、盜伐等林政案件及森林火災發生,98年已取締新濫墾85件(面積31.6公頃)、盜伐84件、搶救森林火災46次(面積116.02公頃)。針對國有林違法濫墾濫建地區辦理限期拆除、廢耕執行計畫,已收回林地939件、面積600公頃。加速國有林租地造林地補償收回,已收回租地1,427公頃。

(四)落實整體性治山防災

以流域上、中、下游整體治理,推動整體性治山防災,期達成保育水土資源、涵養水源、減免災害及促進土地合理利用等目標,98年辦理成果如下:

  1. 整體性治山防災計畫:以「治山、防災、保育、永續」四個面向,辦理土石災害防治、突發性災害治理及工程維護等412件,控制土砂量620萬立方公尺,並配合辦理土石流監測及預報,減少土砂災害發生。

  2. 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辦理保育治理工程1,575件及農田排水改善42公里,有效土砂控制量988萬立方公尺,保護山坡地面積37.8萬公頃,保護人口113.2萬人,減少土砂災害及下游淹水損害。

  3. 加速山坡地治山防災及清疏計畫:辦理野溪清疏176件,清疏土石332萬立方公尺,山坡地土砂災害緊急處理712件,控制土砂量1,040萬立方公尺,降低災害規模確保聚落安全。

  4. 國有林地治山防災計畫:辦理國有林治理工程189件,處理崩塌地面積131公頃及抑制土砂下移量498萬立方公尺,並加強經營管理保安林地3,515公頃。

  5. 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計畫:辦理水庫集水區保育工程303件,控制土砂量1,396萬立方公尺,減少水庫淤積來源延長水庫使用壽命。

  6. 土石流防災監測與預報:完成土石流防災疏散避難演練及宣導257場,土石流防災專員增加為800人。與美國劇烈風暴實驗室、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經濟部水利署合作發展QPESUMS定量降雨模式,應用於土石流警戒發布,以增加早期預警時間。

五、加速農業重建,恢復災區產業機能

(一)產業重建與轉型

  莫拉克颱風造成農業重大災損,災後第一時間迅速緊急防疫處置,採從寬、從速、從簡的救災與復建,賡續提供技術諮詢服務與農業金融紓困,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計發放受災農漁戶20.3萬戶、救助款53.34億元,已全數完成撥款。研擬與推動農業重建計畫,結合發展精緻農業,輔導種苗、種畜禽、蘭花及石斑魚等重點精緻產業恢復生機,導引產業轉型發展。迄99年1月底農業重建情形如下:

  農作物方面,蝴蝶蘭多已完成清園、種苗購置、生產及陸續出貨供應外銷,部分文心蘭蘭園也重新興建,產能恢復已近9成,預計102年產值將較97年倍增;就蓮霧、番荔枝及香蕉等13項重要果樹,依作物別給予有機質肥料、清園、種苗、病蟲防治及搭建網室設施等補助共657公頃。

  養殖漁業方面,石斑魚受損725公頃,已有480公頃完成復養(復養比率約6成),尚有塭豐及林邊地勢低窪地區約170公頃進行客土作業,將於6月底前全部完成,預計102年產值將較97年倍增。

  畜牧方面,乳牛產業受災戶供乳量已恢復災前水準;養豬產業之毛豬供應拍賣頭數已穩定;家禽產業之市場供需已恢復災前水準。並配合推動新式高效率健康畜禽生產系統,提高產業競爭力。

(二)災區資源環境重建

  農田水利設施及農地重劃區農水路復建,輔導各農田水利會、縣政府完成災損勘查及辦理緊急搶修、復建工作,包括灌溉渠道及排水路、水利構造物及農地重劃區農水路復建,98年辦理莫拉克風災農田水利設施搶修工程116件及復建工程117件。

  災後水土保持防災與復建,已針對最急要之瓶頸、淤積嚴重段辦理土石災害緊急搶修通315處,清疏土石205萬立方公尺,後續將採軟體防災與硬體災害防治並重方式,辦理土石流監測及調查,配合野溪清疏及災害復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國有林復育、保育及重建,培育造林苗木,無償提供復育公、私有林地及崩塌地;以防災避災思維,施作治山工程,並修復與產業有關之林道及阿里山森林鐵路,以達成國有林地復育造林、崩塌治理,復建森林育樂設施及阿里山森林鐵路,拓展森林生態旅遊。

(三)農村社區復建

  為早日恢復農村社區整體機能與活力,以受災農村聚落為核心,藉由公共設施修復及環境清理;配合「離災不離村」原則辦理損害嚴重農村社區整體規劃重建,結合農村再生政策理念,積極實施社區整體環境復建。有關災後農村社區設施修復,辦理成果如下:

  1. 輔導社區居民參與重建與培訓:培訓45個農村社區居民重建家園知能,並藉由921聚落重建的案例,引導農村社區走出受災陰霾,以共同參與的方式,投入農村社區復建。

  2. 僱用災區民眾參與復建:運用原屬加速農村再生短期促進就業人員,協助鄰近受災社區環境清理工作,共動員29個社區242人次,支援鄰近共17個社區(大武鄉、太麻里鄉等),加速恢復農村社區環境。

(四)農業金融紓困

  98年9月12日發布「金融機構承受災區放款擔保品全部毀損或滅失補助辦法」,災區農地漁塭等設施作貸款擔保品全部毀損或滅失者,得由金融機構承受,政府就承受金額最高補助8成。

  為協助受災農漁民復建復耕,提供多項專案農貸協助措施,包括提供50億元農業天然災害貸款額度;新貸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本金寬緩2年、利息寬緩1年;對於擔保能力不足者,由農信保基金提供最高9成保證,免收保證手續費;調降新貸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利率由年息1.25%調降為1%;提高蘭花、石斑魚等精緻農業項目之貸款額度。發布「莫拉克風災輔導專案貸款要點」,針對未具「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申貸資格之受災農(漁)戶,其土地符合相關用地規定,提供復耕復養融資協助;舊專案農貸本金展延2年、展延期間利息免收。至99年1月底止,計提供2,648名受災農漁民取得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約32億元,並協助6,052名受災農漁民舊專案農貸餘額展延約60億元。

  • 回上一頁
  • 99-03-15: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