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參、因應經貿自由化,建立臺灣農業品牌

  藉由經貿自由化契機,審慎研擬農業談判策略,爭取我優質農產品輸銷全球之最佳條件,確保農業發展與經濟成長並進。並以更積極之農業調整規劃,引進及培育青年農業經營者,強化農產業價值鏈升級,建立在地特色、六級化的農產業,以及推動建立臺灣農業品牌,在智慧財產權布局、新商業模式下,發展農業可輸出式服務或利用進口原料加工再出口;同時,以全球布局的思維,與其他先進國家進行策略聯盟,開發農業新興利基市場。以下謹就建立臺灣農業品牌、產業與人力調整重點工作簡要報告。

一、拓展國際市場—建立臺灣農業優質品牌形象

  為提升我國農業總體形象,整合政府與民間資源,輔導設置外銷生產專區,建構外銷農產品安全管理體系,強化品質管理,並辦理「改善外銷農產品品牌形象及包裝設計」計畫,截至 100 年底已協助 81 家國內業者 (101 年預計輔導 10 家 ) 提升外銷農產品包裝設計水準及建立品牌形象。針對歷年受輔導業者亦提供專業顧問的品牌診斷及辦理品牌講座,激發國內業者經營品牌的理念與創新思維。

  打造「臺灣農業生技」成為世界品牌,我國農業生技產業發展策略須因應全球市場現況與趨勢,尤其是亞太新興市場,推動具優勢之重點產業項目,例如:動物疫苗、觀賞魚養殖技術、生物性肥料、生物性農藥、飼料添加劑及檢驗檢測技術等,以國際市場為導向,從研發至產業輔導,透過農業生技產業輔導相關計畫、農業科技園區營 運 及增修訂相關法規等施政措施,營造完善的產業發展環境,建立國家農業生技品牌形象,開拓新商機。

  輔導農業加工業者利用國產原料發展具外銷潛力之產品,拓展國際市場,並鼓勵業者利用技術優勢進口農產原料、半成品加工或再製後外銷。並透過產學合作,運用農產加工科技開發先進技術及創新產品,移轉農產加工業者商業化量產,將產品與技術行銷海外拓展新市場。

  為建立臺灣漁產品優質品牌形象,自 99 年籌辦第一屆「水產精品」選拔活動, 100 年水產精品年產值約 16 億元, 101 年持續推動,預估年產值可達 20 億。參選之「水產精品」皆需以國產水產品為原料或特色原料,並通過 CAS 優良農產品、產銷履歷、 HACCP 、 GMP 、 ISO22000 等其中 1 項驗證為基本條件,以確保消費者食用水產品安全。獲選之臺灣頂級水產品授與使用「『海宴』-優質水產‧金鑽一生」證明標章,鼓勵業者參與上海「灣饗」臺灣農特精品旗艦店展售活動及參加國際展場,將臺灣優質水產品行銷大陸及全球市場。

  將持續強化國際農業科技合作、研習或引進重要關鍵技術,配合已洽簽農業合作備忘錄與各雙邊農業合作會議之決議,促進我國種苗、種畜禽遺傳資源、農業設施及資材等拓銷海外。

二、傳統產業特色化—創新茶產業價值鏈

  臺灣是世界有名的茶葉產區,尤以包種茶及烏龍茶更是馳名世界。近年輔導調整茶產業結構,至 100 年底已推動設置 12 處優質茶生產專區 192 公頃 、輔導 385 家製茶廠 1,650 公頃 建置自主品管機制、 195 個生產單位 1,450 公頃 通過產銷履歷驗證,協助阿里山高山茶、鹿谷凍頂烏龍茶、文山包種茶、日月潭紅茶等 8 處取得產地證明標章,以及發展多元特色茶品等,已有相當之成效。

  為提高產業附加價值與競爭力,應結合產地特色、文創、美學藝術及休閒旅遊,發展創新茶產業價值鏈,擴大國人喝茶風氣,吸引年輕新族群消費國產茶品,規劃以「讓喝優質具在地特色臺灣名茶成為時尚風氣」為發展願景,建構健康安全的一、二級產業,並藉由跨域整合提升產業文創價值,發展為精緻優質的三級產業,使喝茶成為時尚風氣,開創茶產業發展新契機。初步擬定推動策略如下:

( 一 ) 衛生安全之生產及加工體系:建置契作生產專區,建立製茶廠之生產與加工衛生安全自主管理,落實茶品生產衛生安全管制作為,強化產業經營專業人才培訓,媒合外銷與加工業者,建立商用大宗茶生產加工基地,並推動友善環境與生態親和之茶園生產體系,建置工藝茶與商用大宗茶兼備之優質臺灣茶衛生安全生產體系。

( 二 ) 擴大推動產地證明標示與履歷驗證:持續推動產地證明與產銷履歷制度,強化茶品產地識別,建立市場區隔標識體系。

( 三 ) 開發精品化、多元化茶品及相關產品:結合特有產地文化與人文特質,改善茶品包裝,形塑精品形象,成為時尚伴手禮品,持續研發與創新,開發多元化茶品或新興茶類,符合多元消費需求,提升產業收益。

( 四 ) 開拓飲茶新族群與產業新價值鏈:強化飲茶健康養生之消費核心價格,研究新奇、時尚、便利之飲泡茶方法或新興茶類研發,開拓年輕消費族群,透過適宜之茶品行銷手法及新奇包裝建立飲茶時尚風氣。

( 五 ) 結合文創產業、休閒觀光,創造產業附加價值:融合品茶所具有之生活、雅致、藝術等特質,推廣茶文化及扎根茶葉消費科普知識,發展茶相關文創與休閒觀光產業,如陶藝、書畫、農事體驗、深度旅遊等,創造時尚新話題,提升產業附加價值。

( 六 ) 拓展國外新市場,提升國人喝茶風氣:籌備辦理「臺灣國際茶業博覽會」,提升烏龍茶國際知名度,開發多元行銷管道拓展國際市場,同時落實茶產業向下扎根等,提高國人飲茶風氣。

三、產業結構調整—以雲彰地層下陷地區為試點推黃金廊道

  雲林縣與彰化縣為全臺地層下陷較為嚴重區域,部分區域因差異沉陷,恐有影響高鐵正常營運之虞。為促進本區水土資源和諧利用,協助減緩地層下陷,本會依據行政院核定之「雲彰地區地層下陷具體解決方案暨行動計畫」,針對彰化縣及雲林縣高鐵沿線範圍土地及水資源情勢,研擬「雲彰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將整合本會、經濟部、交通部及地方政府政策資源,輔導獎勵農民、產銷班、農企業推廣旱作,發展農業節水栽培及綠能生產專區,期調整農民耕作習慣,並提升當地農民收益。

四、人力結構調整—加速引進青年農民

  為培育及輔導有意從事農業之青年,本會推動多元完善的青年從農輔導措施,協助穩健經營農業。在提升農業經營能力方面,已充實農民學院訓練,強化創新行銷、物流管理、資訊工具與雲端利用等課程;持續鼓勵結訓學員至見習農場精進農業經營實務能力,以及規範見習農場應提供見習學員基本工資以上之薪資,讓學員能有基本生活保障,亦可專心學習農業經營知能。

  積極協助青年取得活化之休耕農地與經營資金,提供經營改善與行銷輔導,並持續擴大經營規模。 有關青年從農所面對之首要問題為農地取得及經營資金籌措,本會已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鼓勵老農釋出農地經營權,以利青年取得農地成為大佃農,並提供大佃農購置農機具之資金協助、 1% 低利貸款、租金補貼與租金無息貸款等措施,鼓勵種植進口替代作物,或朝向特色栽培、建立品牌形象、高品質及企業化生產。

  在取得經營資金方面,提供青年從農創業貸款,並可配合經營發展需求,申請購地貸款、農機貸款、農家綜合貸款等政策性農業專案貸款。並協助妥適規劃生產、行銷及物流等計畫,配合產業結構調整,整合各項農業資源,提供有心從農青年完整輔導體系,逐步擴大經營規模,以提高其從農收益,讓從事農業經營成為新世代青年的選項,而且是所得穩定、有尊嚴的志業。
  • 回上一頁
  • 101-10-05:9,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