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參、102年農業重要施政

  面臨未來的挑戰,本會已將「黃金十年—樂活農業」施政主軸納入中程(102至105年)施政計畫依序推動,102年農業重要施政包括:推動農業雲端服務,籌設農業科技研究院,以及專案輔導新進農業青年等,進行農業人、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並研擬經貿自由化農業談判策略及因應對策、規劃推動農產加值運銷,以創新整合取代被動防守的思維,建構新價值鏈農業,讓簽定自由貿易協定後,臺灣農業受到的衝擊減到最低,並可以積極作為透過國際貿易達到出口擴張、布局全球的目標。以下謹就102年重點工作簡要說明。

一、研擬經貿自由化農業因應對策

  依據WTO秘書處公告,截至2012年底,已有近540個FTA/RTA完成簽署並向WTO提出通知,其中超過350個協議已生效執行;東協「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將於102年啟動及美國推動「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談判等情勢發展,我國以全球經貿戰略思考,推動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自由貿易協定或經濟合作協議,積極推動與星、紐等貿易夥伴洽簽經濟合作協定,進行「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續協商。

  本會依國家整體參與雙邊或區域整合政策,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以及參與經濟合作協議諮商,掌握全球與大陸市場商機,並以維護我農民權益為前提,審慎評估對農業之影響並妥擬談判策略及因應對策,建構我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之有利條件。以小農經營型態為主的臺灣農業,面對經貿高度自由化趨勢,不能只重視防禦性措施,更應加強創新加值與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動新價值鏈農業,提升臺灣農業之國際競爭力。

(一)評估經貿自由化對臺灣農業之影響

  我國加入WTO後,稻米、花生、大蒜、紅豆、熱帶水果、液態乳、鹿茸等敏感性農產品仍維持關稅配額制度,部分產品亦實施特別防衛措施。面對未來區域經貿整合,對於農產品市場開放程度要求更高,已進行總體評估之研究,並深入研析日、韓等國家因應加入TPP(FTA)農業的戰略、對策,評析對我國農業部門之利基與積極性作為,以配合談判進程與可能發展,逐步提出與調整因應戰略與配套措施。

(二)農業整體戰略思維:從「生產型農業」擴大為「新價值鏈農業」

  1. 臺灣農業須以對農民有利兼顧產業發展與永續經營為原則,以創新加值擴大原保守防禦為主的策略布局,建立臺灣農業國際品牌,開拓新商機。
  2. 以價值鏈觀念擴展農業產業鏈結,擴大跨域整合,結合雲端、環控科技與文創產業等跨域合作,開發新經營模式,推動傳統產業優化,發展「大而優、小而美」農產業。
  3. 維護農民權益,輔導年輕人成為新世代農業經營者,串接農業人地水資源與服務升級,促進農村活化。同時籲請國人重視農業多功能價值,並以實際行動支持國內農業。

(三)總體因應對策方向

  依循「黃金十年—樂活農業」推動目標與策略,建構新價值鏈農業,主要因應對策方向包括:發展具競爭力之優勢農產業、在地特色產業,活化農業資源及規劃農業所得支持制度等,以維護農民權益及臺灣農業永續發展。

  1. 發展大而優的競爭型產業,擴大經營規模與市場
    (1)在智財布局、新商業模式下,運用農業雲端整合服務、環控等科技,輔導建立品牌與強化國際行銷。
    (2)建立農業產業聚落專區,並推動農產加值運銷,吸引農業投資,運用進口或國內契作農產原料、關鍵產製技術加工後外銷。
    (3)籌設農業科技研究院,加速科技產業化發展。
  2. 開創小而美的特色型產業,在地產業優化與加值
    (1)結合產地特色、文創、美學及觀光休閒,推動傳統農業優化,開創精緻產業的高端市場、創意加值的文創市場。
    (2)推動異業合作,以餐飲、食品加工、旅遊休憩等二級製造業或三級服務業與初級農業結合的創新模式,開拓新商機,配合產業發展推動農村再生,活化農村經濟。
    (3)擴大推廣農產品安全驗證及標章管理制度,鼓勵地產地消,促進國人用實際行動支持臺灣農業,優先購買在地農產品,讓國人買的安心、食的放心。
  3. 調整農業人、地、產業結構,活化農業資源與人力
    (1)推動活化休耕地、小地主大佃農、試推黃金廊道農業新方案,提高農業資源運用效率,擴大經營規模。
    (2)以務實、彈性思維,因應農業多元發展需求,合理調整農地之利用與管理,加強維護生產環境優良之農地,兼顧資源投入及產業經濟效益。
    (3)培育農業青年人力,專案輔導新進青年農業經營者,鼓勵農學校院學生投入農業,並培育跨領域之農業科技人才,強化技術整合、商品化經營能力。
  4. 規劃農業所得支持制度及其他配套對策
    (1)建立完善農業調查統計及制度規劃,妥適規劃具政策引導功能之農業所得支持制度,並建置農友智慧卡整合各項農業資訊作業,提升經營管理效率。
    (2)加強防疫檢疫措施,適時公告動植物疫病蟲害疫區並訂定動植物及其產品輸入檢疫條件,確保我國農畜產業生產環境安全。
    (3)爭取預算挹注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辦理產業結構調整,以及適時啟動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
    (4)研修相關法令,各項法律規定以明確、友善、透明化、人性化的方式呈現,推動法規鬆綁與合理化。

二、規劃推動農產加值運銷

  掌握貿易自由化契機,將配合經建會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或於現有產業政策園區(如自由貿易港區、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規劃推動農產加值運銷產業。憑藉臺灣優質農產加工技術、安全健康生產歷程及強大農業研發能量等優勢利基,運用低價國外進口原料,輔以契作國產原料、關鍵產製技術,推動產業整合性加值發展,發展外銷導向、高附加價值的農產加工業,創造生產者、加工者、外銷者三贏,促使臺灣農業國際化。主要推動策略方向如下:

(一)依據產品外銷市場定位,進行產業加值鏈結

  評估具發展潛力之外銷市場,分析產業鏈缺口,如農產品加工、食品加工、飼料製造、農業資材、觀賞魚及周邊器材等,擬定外銷市場布局策略。

(二)跨域整合,打造國際知名農業品牌

  運用國內農產加工技術及貯藏、冷鏈、物流等支援服務,發展高品質產品,建立品牌;運用投資業者之國際通路資源,拓展臺灣農產品國際市場。

(三)輔導進駐業者與農民建立衛星農場,維護國內農民權益

  輔導進駐業者與國內生產者、農會、產銷班等進行契作(養),建立效率化且長期穩定之供應體系,提升國內生產管理水準。

(四)吸引國內外企業進駐投資,鼓勵農民入股

  透過政策配套措施,如放寬外資投資比例、農業金融貸款、快速檢疫檢驗及便捷通關等,吸引國內大型企業、外資進駐或參與投資,亦鼓勵農民入股,創造多贏。

三、建構農業雲端服務體系

(一)整合推動「農業食品雲」

  強化CAS優良農產品、有機農產品、國產茶葉等追溯服務功能,並建立完整國產牛肉追溯制度;整合運用產地影像與RFID物流追溯技術,建置臺南地區產銷履歷蝦之加值雲端系統;整合雲端及RFID開發具自動化集蛋及管理功能之智慧型蛋鴨生產系統等。將與經濟部、衛生署進行跨部會整合,藉由串連上游農產品及中下游加工及販售資訊,提供完整之追溯內容,保障消費者食的安全。

(二)建構發展「農業生產雲」

  統整本會農糧、漁產、畜產等生產面積、產量、行情等資料庫,掌握全國農業生產及銷售狀況,並運用雲端多元傳遞管道,將產銷資訊依使用者需求主動傳遞;運用衛星定位及行動載具調查大蒜等15項敏感作物種植資訊。將透過現代化農情調查體系建立、農業產銷資訊整合以及利用資訊傳遞平臺,完整建構農業生產雲端服務。

(三)規劃推動農友IC智慧卡

  推動農友智慧卡,提升農業經營效率,初期應用於農機用油及肥料等補貼措施,預定102年下半年推動農機用油IC卡取代紙本免稅油憑單,簡化農民申請程序、公所作業人力及油品公司補貼作業,未來將逐步納入重要農業施政及各項輔導措施,以及時掌握農業生產資訊,提供農民多樣性服務。

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與產業化

  持續推動農業科技研發成果商品化事業化工作,本會規劃研發成果潛力案件營運計畫,形成新創事業等投資標的,並積極籌設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藉由靈活之組織營運模式,引進跨領域人才及其他產業成功經驗,為農企業、農民團體及農民提供農業技術、商品化及產業化服務,加速發展農業新創事業及國際化。

  農業科技研究院主要任務為承接試驗研究機關(構)之研發成果,或與該等機關(構)合作將研發成果進一步加值運用,包括量產技術開發應用、標準規格訂定、實用性評估分析、智財保護與布局、品牌設計及市場行銷等,並輔導業者承接,進而商品化、事業化,成立初期以動物疫苗、生物農藥、飼料添加劑為發展重點,以農企業帶動農業創新加值,強化農業科技國際競爭力,促成農企業與農民合作打造農業科技創新產業。預期103至106年引進產業投資10億元、技轉金1.8億元、技術服務金額1億元;預估上市後年產值40億元。

五、專案輔導新進青年農業經營者

  為輔導新進青年農業經營者於經營初期穩健經營,本會推動青年農民專案輔導措施,提供為期2年生產技術與經營管理之陪伴式主動輔導,以協助其穩健經營,並鼓勵其擴大經營規模與資源整合。本會已整合各方意見草擬「青年農民專案輔導要點」,預計於102年4月開始受理申請,將遴選出100位具發展潛力之新進青年農業經營者進行2年之專案輔導。

  在農業科技人才培育方面,透過各項培育及培訓計畫,持續派員赴農業先進國家研習農業制度及先進技術,提升研發創新能力。亦重視能夠整合技術、法律與商品化經營能力的跨領域人才培育,以提升科技農企業經營能量,串起農業科技產業價值鏈。

  • 回上一頁
  • 102-03-15:7,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