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加入WTO紅豆產業因應對策

壹、產業現況

  紅豆為高屏地區重要之秋裏作栽培作物,近年來雲、嘉、南地區亦有栽培,國內紅豆種植戶數估計8,700戶,目前栽培面積為5,144公頃,產地平均價格為48元,每公斤生產成本約30元,年產量約10,000公噸,國際價格每公斤13~15元。國產紅豆極大部分供內銷用,目前辦理之農、工契作面積約1,300公頃,產銷尚稱穩定。

貳、入會諮商結果

一、關稅配額:採關稅配額進口措施

  入會後紅豆第一年配額量為1,500公噸,至2004年為2,500公噸,配額內稅率為22.5 %,配額外稅率採從量稅,第一年每公斤26元,逐年調降至2004年為22元。

二、特別防衛措施(SSG)

  紅豆入會後可實施特別防衛措施,當進口量高或價格低於門檻水準時,採取特別防衛措施,對進口紅豆產品課征額外關稅。

參、對產業之影響

  加入WTO後,紅豆配額內由大陸進口機會最高;關稅配額外稅率採取從量稅, 每公斤稅率第一年為26元,至2004年降為22元。以目前國內價格而言,高關稅仍未具保護機制,預期配額外仍會進口。加入WTO第一年估計種植面積減少14 %,價格下跌11 %,產值減少23 %。2004年種植面積估計減少24 %,價格降幅19 %,產值減少38 %。紅豆之主要加工產品為紅豆餡,未來中國大陸亦有可能以此產品方式銷至台灣。

肆、產業目標及定位

  由於國內、外價差大,且國內工資昂貴,紅豆加工產品外銷已缺乏競爭力,國內紅豆生產未來將配合內銷市場需求,朝向色澤鮮紅,適合加工之大粒型紅豆為主。

伍、產業調整策略與因應措施

一、生產調整策略

(一) 調整種植面積
  輔導不具競爭力之種植地區轉作或休耕種植綠肥,其中符合「水旱田利用調整計畫」基期年規定者,列為優先輔導對象;並配合市場對本土風味加工產品之需求,輔導農、工雙方契作生產具市場競爭力之優勢品種,減低進口產品之衝擊。

(二) 加強品種改良與產品研發
  為與進口農產品區隔,除加強育成適合國人口味之品種及省工栽培技術外,並研發內銷鮮(煮)食用、本土風味之多樣化加工產品。同時應加強防止優良品種外流,以免回銷國內打擊國內產業。

二、運銷調整策略

(一) 建立產銷預警制度
  辦理種植面積登記、產量預測及價格調查等工作,並依產量、進口量、市價等資訊建立預警制度,預防發生產銷失衡。

(二) 建立品牌形象及市場區隔
  輔導國產紅豆選別分級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價值,辦理展示促銷活動,建立品牌形象及行銷通路,形成市場區隔及兼顧農、工雙方利益,繼續輔導紅豆契作產銷工作。

(三) 輔導設置產銷公共設施
  為穩定產銷,輔導改善產地之相關產銷公共設施,以促進產品流通。

三、農民福利策略

(一)輔導紅豆農民轉業。
(二)依據「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辦法」辦理受進口損害救助工作,當紅豆產業遭受進口損害時,由農民團體、產業團體或地方政府依規定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或由主管機關主動救助。

四、短期價格穩定策略

當產地價格下跌至直接生產成本以下時,視情況採取以下穩定措施:

(一)當紅豆產地價格下跌至直接生產成本90 %以內時,辦理促銷宣傳,拓展行銷通路,擴大消費層面。
(二)當產地價格下跌至直接生產成本80%~90%之間時,除持續辦理前項措施外,並輔導辦理耕鋤。
(三)當產地價格下跌至直接生產成本80 %以下時,除持續辦理前項措施外,加強補助辦理耕鋤,以穩定產地價格。

  • 發布日期:90-08-01
  • 回上一頁
  • 94-03-01:1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