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與生活

    友善列印 將另開新視窗

刺激經濟相關政策報導

站內搜尋

在地深耕,平和再生


平和社區 郭俊銀

每逢傍晚時分,看著夕陽撒落在田野之上,縱使我已經在這個地方生活超過四十個年頭,還是不經要讚嘆我們社區的美,而且是美的如此純樸而自然,但是當視線不再停留在夕照之上,走回村里之中,受人口老化、年輕人外流的影響,許多空地無人運用而荒廢,農舍因無人居住而殘破、環境缺乏整理而髒亂,相互比較之下教人感慨萬分。

所幸在過去的一年之中,我們平和社區加入了農村再生的行列,在居民共同討論及水土保持局的輔導之下,以「一鄰一景點、家家戶戶是花園」做為願景,一步步的去實踐屬於我們的農村再生計畫,不但自己動手消除近百個髒亂點,再將本來雜亂的空地變身社區小公園,各戶間還會相互比較、發揮自家的創意來營造後花園,讓農村閒置空間、農舍活化再利用。

我們發現營造優質生活環境是具有傳染力的,剛開始出現不少反對與批評阻力,如今大家逐漸意識到家鄉是自己的,都非常極積投入農村再生計畫的討論之中,老人家可排解退休後無聊生活,村民相互聯絡感情也更熱絡了,有些技術或體力的,還可以配合社區雇工購料賺些外快來減輕子女負擔,一舉數得。以前走在路上一定會聞到豬圈的惡臭味,往排水溝一看,一定是漂滿了垃圾,但是現在經過我們自己整理改造,可以在小河裡划著小竹筏,有夕陽落日陪伴更顯得愜意;還有故有的紅磚文化也被導入社區景觀,在眾人的巧思七拼八湊之下,我們當地風俗民情居然都能出現在牆面之上,誰能想像過去這些牆面,都是低劣的噴漆和五顏六色的小廣告,現在這些磚塊,拼出了藝術也拼出了平和社區的農村特色。

我們還有一處以何家為名的環保花園,每個人為了提升生活品質,環境改造工作在不知不覺間,全部的人都動了起來,本來因為人口老化而有些沉默的社區,到處都充滿活力。短短一年之間所產生的改變,不僅是天天住在平和的居民感覺滿意,也讓只有長假才會返鄉的遊子感到意外,許多老人家跟我說,以往過年總是來去匆匆的孩子,在今年春節裡多待了好幾天,甚至於捨不得離開,或許對我們這些在農村長大的人來說,都市的豪宅再怎麼令人羨慕,也不如我們自己打造的美滿農村。

平和社區身為政府推動「農村再生條例」的受益者,本以為這項農村居民的利多法案應該可以很快就順利落實在所有農民之上,不料卻遭被少數司法人士批評為違憲法案;甚至有不少政治人物質疑,百萬元以下工程計畫,將下放給社區發展協會來執行,恐會淪為政治綁樁工具,實在讓我非常的震驚,為什麼這些穿著西裝打著領帶,坐在高樓大廈中吹冷氣的人,能大放獗詞的反對?他們真的懂得農村人民的需要嗎?

「農村再生」計畫不僅可立即增加就業機會,協助農村結合休閒產業轉型發展,吸引出外工作的子弟回流,更可讓老舊的農村景觀煥然一新,如果反對者能了解這對產業與人口嚴重外流鄉村的重要性,或許就能轉而支持,所以我真的希望他們都能來平和社區走一走,聽聽我們的聲音,看看我們的成果,不要憑白無故否決法案,農村再生條例需要的是有建設性的建議與防弊措施,不是為反對而反對,讓這項充滿理想性的法案淪為政治鬥爭工具,卻又提不出有利台灣農村發展方案,不僅對廣大農民沒幫助,反而會斷送振興農村的活路。(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原刊載:農業試驗所技術服務季刊第 78 期 98 年 6 月出刊 )

農村農地圖

農村農地圖


回上方 回上一頁
98-10-13:1,119
隱私權及資訊安全政策/網站資料開放宣告/本會位置圖/各縣市動物保護申訴電話/緊急災害聯絡
關閉